高新技術融入世博會 機器人太陽能等展各國實力
來世博會看技術秀吧!機器人、太陽能、LED照明、節能建筑、RFID 這些你可能聽說但尚未見過,你可能見過但未曾體驗的新鮮玩意兒在2010年的世博會中都會展現。并且,每項技術都不是出機器人、太陽能、LED照明、節能建筑、RFID 這些你可能聽說但尚未見過,你可能見過但未曾體驗的新鮮玩意兒在2010年的世博會中都會展現。現在展臺中“請勿動手”的嬌貴展品,而是在世博園內隨處可見的實用技術。
未來的世博會將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幅整體的畫卷,高新技術都被融入了表現手段中,講述著各自的故事。于是,文化主題、高新技術、漂亮景觀在此地匯為了統一的視角,成為各個國家爭奇斗艷的“產品”。日本世界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德國對廢棄物有效的利用,阿聯酋和韓國先進的全息影像,中國大規模應用的太陽能技術 國家的科技和環保實力在此盡情展現。
就像埃菲爾鐵塔是1889年巴黎世博會的紀念一樣,世博會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也是推進承辦城市科技水平和市政設施的契機,它將在未來刷新整個承辦城市的面貌,改變上海1800萬人的生活。“不知道世博會過后,展示的新技術是不是能夠讓汽車尾氣排放更少一點、行駛更順暢一點?家門口的路燈如果能用上世博園內的LED照明就好了!宣傳片里的太陽能電池將來會不會在上海大規模采用?世博會以后,國產的機器人會更多走進我們生活嗎”,雖然還有一年多時間,但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百度貼吧里,一些網民已經在討論著他們所關心的問題,期待世博會將給他們帶來的一些便利。
的確,世博會的高技術秀不應該只是一場秀,技術以人為本是歷屆世博會的傳統。在歷數本屆世博會諸多技術應用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在世博會過后,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與它們不期而遇。
LED照明
無論是整個世博會園區的照明,還是一些國家和企業的展館都不約而同地選用了LED。它會就此在上海甚至整個中國大行其道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幾乎可以肯定,夜晚的世博會場會更加迷人。缽狀的英國館會隨著微風變換顏色,館體上嵌著向四面伸展的LED觸須,細小光源敏感而變化多樣;而臺灣館的“天燈”則通過透明發光的外墻和碩大的LED球體,交織著光影。
是的,正是LED。這項被稱為“下一代照明”的技術,正在加快光源“革命”的步伐。不單單是景觀照明,本次世博會很多室內照明也都是采用LED燈,整個園區, 近70%的燈將采用LED照明。而園區夜景也會依靠LED燈的強弱和光色進行劃分。
壽命是普通白熾燈66.7倍的LED燈,同等照度下,只需要使用白熾燈1/6到1/8的電能。由于是電子二極管發光,LED的冷光源和強大的塑形能力也為它在展示、審美方面的率先應用打下了基礎,對于尋找當下LED應用方向的人們來說, LED觸須、LED球體本身就是一個不錯的試驗場。
但是,LED燈在推廣過程中遇到了制造成本的難題,普通商用LED燈具價格仍在2000元人民幣左右,而熒光節能燈只需百元左右。在中國,比技術升級以降低成本更嚴重的是,國內LED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對技術研發少有系統投入,只能坐視LED照明效率在飛利浦、GE的研究室中飛速提高。
奧運會、世博會的舉行給城市基礎設施也帶來了更新換代,LED路燈和廣告牌進入政府計劃。相應的,世博會也會成為國內企業展示自身實力的舞臺,不過如何在世博之后爭取更大的市場,是它們更需要考慮的。
資源循環
除了收集陽光、利用雨水之外,德國、芬蘭等國家的展館都使用了可降解和回收的材料,世博會過后,它們可以非常方便地拆除,甚至由此“人間蒸發”。
“臥蠶”造型的日本館,擁有巨大的半圓穹頂,裝置了含有太陽能發電的外膜,同時,館體具備采光、收集雨水功能。不僅是單個場館,整個世博園區都將“與環境共生”作為重要概念。世博軸上的6個35米高的“陽光谷”它不僅僅長得漂亮,還將陽光、空氣、雨水引入世博場館的地下空間。凈化后的雨水可用做立面、廁所的沖洗。
世博軸坐擁黃浦江,利用江水作為冷源的熱泵以及地熱熱泵,來為空調提供冷熱源。世博軸的空氣調節系統中,自來水替代率達到50%以上。而在2010年之后,多數世博場館將被拆除,許多場館都采用了可回收的材料來搭造“臨時建筑”,比如德國館外墻用的1.2萬平方米革新性建筑布料,可改制成小塊遮陽罩,甚至提包。而芬蘭館外部16米高的紅色帷幕主要由大豆纖維發酵制成,既能發電,還能天然降解,屬于純天然的蛋白質材料。
RFID
工人們不再拿著手持終端識別貼在貨柜上的二維碼,只用在倉庫門口安上讀取器,系統自動讀取儲運信息,甚至連貨物來源、性質、去向等內容也一清二楚。
RFID是電子標簽的一種,通過射頻識別技術,存儲在標簽內的數據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無需人工、記錄信息多以及超低的誤讀率讓RFID成為電子標簽的革命性產品,而最成功的應用是在2006年德國足球世界杯上。歷時一個月的比賽沒有出現過一張假票,這在世界杯歷史上尚屬首次。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由于反恐措施導致的觀眾入場緩慢,一直是輿論擔心的焦點問題。但奧委會采用了芯片嵌入式門票,將這個問題順利解決。持票者進入比賽場館時,只需在檢票儀器上刷一下手中的門票即可,這大大提高了防偽甄別能力與檢票速度。不僅如此,奧運門票還記錄了門票的購買時間、地點、入場時間和座位區域等信息,更有利于賽場的安全管理。
在上海世博會上,RFID將繼續大顯身手。上海市商務委員會透露,除了在門票的應用,RFID技術還將運用在食品生產、加工、存儲和銷售過程中。畢竟這種能對食品從產地到餐桌全面跟蹤的系統,是食品安全的一大保障。
RFID借助大事件走到了臺前,人們對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了更多期待,比如“無人商店”。由于每款產品都安裝了RFID標簽,管理方不再擔心偷盜,結帳也只需要RFID向信用卡系統輸入產品價格,甚至能通過RFID系統搜集到的產品信息對客戶的消費習慣進行統計分析。
不過高昂的制造成本仍然是RFID的推廣桎梏,單就電子標簽而言,一般價格都在200多元人民幣,而常用的二維碼幾乎是零成本,且仍符合普通應用的要求。
全息影像
在世博會上,無論是阿聯酋館的“沙漠綠洲”,還是韓國館的“微縮首爾”,都是全息技術的舞臺,主辦方將通過實物和影像結合演繹各自的故事。
2005年愛知世博會上,注重細節的日本人生動詮釋了體驗式參觀歷程。“山水夢境”館有著360度視角,地板墻壁上均有映像,公眾可以自由改變視線瀏覽日本的名山大川。這些珍貴的體驗都來自于“全息影像技術”。該技術利用了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能記錄和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全息圖猶如一個復雜的光柵,在每一部分都記錄了物體上各點的光信息,所以能重現原物。隨著近年全息技術的演進,能讓觀眾摘掉眼鏡的全息影像出現了。
而圖像載體也由原來的大熒幕向多種介質發展。比如霧幕成像,就是利用空氣流動學原理而制造出平面霧體,再讓它成為光線載體,憑空制造虛幻立體的影像,人甚至可以在影像中隨意穿梭。在前段時間全運會閉幕式上的“三滴水”全息影像,則是以從體育館高空垂下的3000多根細線為“熒幕”。
麥稈房屋
房地產企業萬科將用麥稈搭一棟房子,它將成為萬科展館的一部分,這不是天方夜譚。將麥稈壓縮成為硬度、密度合格的板材既能節約木材,又可以保護環境。
7月29日,在世博會萬科館的奠基儀式上,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指著一堆麥稈宣布,將在這里用它們搭一棟房子,展示給來自全球的7000萬游客。難道王石打算用一個茅草屋演示杜甫的《茅屋被秋風所破歌》?當然不是。在這個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的背后,站著一個剛剛創辦不到三年的小企業—荷蘭林德森板業,這個公司擁有一項獨特的專利技術,可以將麥稈壓制成比木頭密度還高的板材。
它的研究中心發明了被稱為“定向秸稈結構板”的技術,在將圓筒狀的麥稈劈成條狀后,按照一定的方向排列壓縮,并加上一種特制的零甲醛膠水的粘合,制造出的板材不論是在硬度和密度上都和市場上現有的最硬、最致密的板材不相上下,從而完全可以替代任何木材。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既能將麥稈變廢為寶,又能解決市場上大部分復合板材的甲醛揮發問題,還能保護森林。
新能源
雖然中國已經成為太陽能光伏電池最大的生產國,但顯然它在國內的推廣力度還不夠。世博園內廣泛應用的太陽能電池未來一定會出現在中國的許多城市。
坐飛機從空中俯瞰世博園區,會發現世博軸上的永久型場館都是亮晶晶一片。這不是景觀設計,而是太陽能光伏片組件。據了解,主題館光伏建筑一體化并網系統規模可達2.5兆瓦,將是中國國內單體建筑上最大容量的并網系統。加上中國館的太陽能電站,兩站總發電量可達260萬千瓦時,年實現減排二氧化碳約2550噸。而世博中心、南市電廠和滬上生態家等場館也都將建立太陽能發電系統。
世博會不僅要實現“最大”,還把太陽能應用技術也實踐了個遍。路燈、草坪燈、電子顯示屏,甚至雕塑、噴泉、游船都將以太陽能為能源。在一片亮晶晶中,你還會發現由管狀容器組成的“加氫站”,它取代了傳統的汽車加油站。屆時,園區內的電動車都將以氫氣作為能源,沒有明火、沒有污染。不過,由于氫氣和太陽能使用成本仍舊偏高,可能無法在世博園區外廣泛應用,園區內仍是一幅未來圖景。
世博園區還將擁有一個獨立的能源中心,用清潔能源天然氣發電。常規做法中,發電所產生的余熱會被浪費,而該電廠將利用余熱向世博園區提供二次動力。比如發電產生的蒸汽將用來為展館的空調提供馬力,所剩熱量能加熱場館管道中的水,供日常使用。工程師會為熱能的遞減制定優化使用路線,務必做到物盡其用。
這樣看來無論是世博園內所適用的電器,還是在世博園內行駛的汽車,它們都不會對環境造成太大的影響。在氣候日益變暖的今天,世博園為整個中國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都作出了表率。
機器人
語音識別技術、無線通信系統、工程機械系統 機器人可以代表一個國家工業和信息化水平,這次世博會中國將展示會演奏音樂和身懷功夫的機器人。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上,各類機器人給參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2010 年上海世博會,中國研發的機器人也會登臺亮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演奏音樂的美女機器人“機器人樂坊”和身懷功夫的機器人。由上海電氣研發的機器人樂坊的下肢像一個圓形的汽車方向盤。機器人樂手順著地面上的磁條方向,靈活地行動。除了行走,她們甚至還能演奏樂曲。身懷中國功夫的機器人還處于保密狀態。它大約有1.7米高,全身上下擁有32 個自由度。這32 個自由度如同32 個關節,保證它能夠像人一樣活動自如。
你也許覺得現在談論這些在明年才會親眼看到和親身體驗的新技術為時尚早,不過,想一想歷屆世博會對新技術的巨大推廣作用,也許在未來我們的很多憧憬都會“超額”變為現實,生活和商業社會也會因此而改變。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