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展與一帶一路
30年前的改革開放,中國加快了建設的步伐,“引進來”成為第一輪改革開放的主旋律,30年來,中國利用外來資本、技術將中國國的GDP經濟總量一次次推向高峰,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速度放緩,中國出現了30年來前所未有的經濟放緩期,產能過剩、產品滯銷等問題已經不斷威脅這中國工業的經濟安全,考驗著黨和國家的領導智慧。深化改革、重新布局中國產業、調整經濟發展方向勢在必行。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經濟深化改革的前聲,深化改革一個強烈的信號就是要求中國企業“走出去”,向經濟和技術相對落后的地區輸出產品和技術 ,并適時建立了寧夏內陸對外開放經濟試驗區,使寧夏成為深化改革新時期的又一個“深圳”,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對中亞、阿拉伯等相對落后地區進行技術輸出搭建了一個嶄新的平臺。
寧夏自治區作為中阿合作的橋頭堡,承擔了連接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地區經濟交流合作的重要職責,2015年底-2016年,寧夏自治區政府與沙特、阿曼、土庫曼等國家加強了合作,在上述國家和地區興建工業園區和經濟開發區,其中與阿曼蘇丹國經濟特合作建設的“中國產業園”已基本確定,規劃建設石油化工產業、天然氣加工產業、建筑材料產業、海洋產業、光伏產業、現代農業、電子商務產業等,其中來自中國寧夏的中科嘉業、寧建材、玉順油服、方達電子、大豐建材以及中科院海洋局等企業計劃入園初期投資規模60多億,于2016年5月底奠基施工。與沙特王國、阿美石油共同籌建的沙特集散工業園區建設也進入項目規劃,近年來,借助寧夏內地經濟開放試驗區和中阿合作平臺的優勢,寧夏區已完成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達成投資金額1830億元,成為中國西部地區強勁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經濟“走出去”的完美詮釋。
在2016年兩會前昔,由中國外交部寧夏自治區黨委、政府聯合主辦的“開放的中國—從寧夏到世界”活動中,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寧夏近年來深化改革的成果,展示了“一帶一路”政策下的合作成果,寧夏在2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95家境外投資企業,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經貿往來,其中1/3來自經濟和技術相對落后的中亞、阿拉伯地區。
新的經濟形勢下,機遇與挑戰并存,寧夏區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開放新的窗口,借助政策的強勁東風,2016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電子學會與寧夏區、銀川市政府合作打造的“中國(銀川)國際智能工廠技術與設備展覽會(簡稱:智能展)”將于5月31日-6月2日在銀川召開,展會期間,不僅云集了國內的石油、石化、冶金、電力、醫藥等重要工業領域的企業,還將“鄂爾多斯-寧東-榆林”能源金三角為主體的西部“三小時經濟圈”能源產業集群企業邀至銀川,同時,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項目、國內外EPC公司也將借助展會的平臺,交流合作的機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