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將加劇中國電力消費持續增長
研究表明,我國氣候變化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在未來的50年到80年間,全國的平均溫度將升高2至3攝氏度,對農牧業生產、水資源、海岸帶社會經濟和環境、森林和生態系統以及衛生、旅游、電力供應等其他領域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這些影響以負面為主,某些影響具有不可逆性。”科技部、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等六部門近日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中,對中國氣候變暖的趨勢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農業生產不穩定,產量下降
“最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將對中國的農業生產產生重大影響。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1世紀后半期,中國主要農作物,如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產量最多可下降37%。”在這份報告中首先指出了氣候的變化將對我國農業生產產生重大影響,使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產量波動增加。如果對此沒有足夠的重視并采取積極的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將會嚴重影響中國超長期的糧食安全。
此外,由于氣候變暖使農業需水量加大,供水的地區差異也會加大。為適應生產條件的變化,農業成本和投資需求將大幅度增加。
水資源供需矛盾增加
報告指出,氣候變暖可能使我國北方江河徑流量減少,南方徑流量增加,各流域年均蒸發量增大,其中黃河及內陸河地區的蒸發量將可能增大15%左右。因此旱澇等災害的出現頻率會增加,并加劇水資源的不穩定性與供需矛盾。預計2010年至2030年,中國西部地區每年缺水量約為200億立方米。
海岸區受災機會加大
由于風暴潮等極端氣候事件是中國沿海致災的主要原因,其中黃河、長江、珠江三角洲是最脆弱的地區,由此氣候的變化使中國沿岸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上升幅度為0.01米至0.16米,導致許多海岸區遭受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遭受風暴潮影響的程度加重,由此引起海岸灘涂濕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群遭到破壞,生成海岸侵蝕、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層、沿海土地鹽漬化等。
森林和生態系統將變化
根據《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氣候變化后的中國森林初級生產力的地理分布格局沒有顯著變化,森林生產力將增加1%至10%,從東南向西北遞增。東北森林的組成和結構將發生較大變化,落葉闊葉樹將逐步成為優勢樹種。
冰川隨著氣候變化而改變其規模。估計到2050年,中國西部冰川面積將減少27.2%。未來50年,中國西部地區冰川融水總量將處于增加狀態,高峰預計出現在2030年至2050年,年增長20%至30%。
電力供應遇到更大壓力
氣候變化可能引起熱浪頻率和強度的增加,并增加心血管病、瘧疾、登革熱和中暑等疾病發生的程度和范圍。氣候變化可能使雪山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從而導致山區、海岸和海島風景地的變遷,從而對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以及旅游者的安全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由于氣候變暖,將加劇未來中國空調制冷的電力消費的持續增長趨勢,給保障電力供應帶來更大壓力。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這些影響以負面為主,某些影響具有不可逆性。”科技部、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等六部門近日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中,對中國氣候變暖的趨勢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農業生產不穩定,產量下降
“最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將對中國的農業生產產生重大影響。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1世紀后半期,中國主要農作物,如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產量最多可下降37%。”在這份報告中首先指出了氣候的變化將對我國農業生產產生重大影響,使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產量波動增加。如果對此沒有足夠的重視并采取積極的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將會嚴重影響中國超長期的糧食安全。
此外,由于氣候變暖使農業需水量加大,供水的地區差異也會加大。為適應生產條件的變化,農業成本和投資需求將大幅度增加。
水資源供需矛盾增加
報告指出,氣候變暖可能使我國北方江河徑流量減少,南方徑流量增加,各流域年均蒸發量增大,其中黃河及內陸河地區的蒸發量將可能增大15%左右。因此旱澇等災害的出現頻率會增加,并加劇水資源的不穩定性與供需矛盾。預計2010年至2030年,中國西部地區每年缺水量約為200億立方米。
海岸區受災機會加大
由于風暴潮等極端氣候事件是中國沿海致災的主要原因,其中黃河、長江、珠江三角洲是最脆弱的地區,由此氣候的變化使中國沿岸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上升幅度為0.01米至0.16米,導致許多海岸區遭受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遭受風暴潮影響的程度加重,由此引起海岸灘涂濕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群遭到破壞,生成海岸侵蝕、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層、沿海土地鹽漬化等。
森林和生態系統將變化
根據《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氣候變化后的中國森林初級生產力的地理分布格局沒有顯著變化,森林生產力將增加1%至10%,從東南向西北遞增。東北森林的組成和結構將發生較大變化,落葉闊葉樹將逐步成為優勢樹種。
冰川隨著氣候變化而改變其規模。估計到2050年,中國西部冰川面積將減少27.2%。未來50年,中國西部地區冰川融水總量將處于增加狀態,高峰預計出現在2030年至2050年,年增長20%至30%。
電力供應遇到更大壓力
氣候變化可能引起熱浪頻率和強度的增加,并增加心血管病、瘧疾、登革熱和中暑等疾病發生的程度和范圍。氣候變化可能使雪山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從而導致山區、海岸和海島風景地的變遷,從而對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以及旅游者的安全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由于氣候變暖,將加劇未來中國空調制冷的電力消費的持續增長趨勢,給保障電力供應帶來更大壓力。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陜西德仕部件公司新基地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