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附中高中學生自創月球育種機器人
三個高中生自創的“神兔二號”月球育種機器人可以在模擬太空環境中進行“太空育種”、中學生自行設計的環保服裝用的都是廢紙和塑料袋……昨天(28日),中大附中第五屆科技節閉幕式舉行,2 5個學生科技精品項目展示。據了解,中大附中成立“機器人實驗小組”,鼓勵學生制作智能機器人。
“神兔二號”月球育種機器人雖然出自三個高中生之手,但科技含量一點不低。在一個模擬月球太空艙環境的密閉容器里,育種機器人正在“工作”。它用一只威力強大的機械手,準確地把種子分別放到指定的地方做“檢測”。同時,機器人眼睛就是攝像頭,能把攝入的錄像實時傳送回來。機器人的檢測功能可以分辨種子基因是否變異成功,沒有變異成功的種子,它會做出相應處理。
“有了這個機器人,人類就可以在地面上操縱它在月球上的育種工作。”機器人的作者之一徐嘉瑞告訴記者,他們做這一機器人前后花了6、7個月。其中最難的部分是機械手,因為機器人的操作動作都要通過機械手完成,要求有靈敏度和準確度。這只“手”用7個四伏電機拼裝而成,由“機械高手”柯觀露完成,另一個同學廖康博則負責編程。三人合作的機器人屢次獲獎,除了省市大獎外,今年8月份還獲得第21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工程設計項目二等獎。
據介紹,科技教育是中大附中的傳統特色項目,尤其是智能機器人制作深受學生歡迎。負責該校“工程設計機器人實驗小組”的王同聚老師說,機器人實驗小組由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多項機器人實驗,該校已開展了好幾年。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