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國節能形勢將趨于好轉
2006年國家出臺了多項宏觀結構調整政策,由于政策頒布到全面生效存在時間上的滯后,因此三次產業結構和工業內部結構大幅度調整在今年年內和明年期間難以見效。但今年夯實的節能工作基礎,將使2007年的節能降耗形勢好于2006年,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節能指標分解和責任落實已初步到位。上半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積極貫徹中央部署,逐級分解和落實“十一五”節能目標,不少地區還將節能降耗納入政府政績和干部業績的考核范圍,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國家已啟動“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省級政府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簽署了千家企業節能降耗責任書,在“十一五”期間共承諾完成1億噸標準煤左右的節能量。
其次是宏觀調控政策有利于推動節能工作。國務院發文在調整產能過剩行業的同時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針對鋼鐵、煉油、乙烯、水泥、鋁、煤炭、焦化、電石、電力、紡織等10個高耗能行業加緊制定了一系列指導意見、產業政策、準入條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明確、措施到位,有助于遏制高耗能產業的發展。
第三是節能降耗的政策推動力度明顯加大。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從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抓好重點領域節能、推進節能技術進步、節能監管、節能保障機制、節能管理隊伍建設和基礎工作6個方面全面推進節能降耗工作。《決定》的發布顯著提高了全國上下對節能的重視程度,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調整現行消費稅的稅目、稅率,調整高耗能、資源性產品出口退稅政策,調整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停止部分產品的加工貿易,對部分產品征收出口暫定關稅等,使國債資金與財稅政策將逐步向節能傾斜。
第四是政府積極引導和推動節能工作。建立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已向社會公布2005年全國和各地的萬元GDP能耗等指標。絕大部分地市級統計局已開始制定本地區的能源平衡表,為建立地市級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奠定了基礎。
2007年是我國節能降耗最關鍵的一年,已頒布的各項政策的效果將在這一年顯現,是節能降耗效果出現轉機的一年,也是需要強化手段為后三年節能騰飛而著力的一年。因此,建議2007年推進節能降耗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節能機制建設。盡快出臺實施節能目標責任制的評價考核,著手中央和地方稅制體系改革方案的設計,從根本上轉變盲目追求GDP的意識和做法,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切實把住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落實市場準入“一個門檻”,有效調整投資方向、保證投資質量;成立高層節能工作協調機構,負責跨部門、跨地區節能降耗具體任務的協調和落實及評價和考核;盡快成立國家節能中心,統籌安排和實施全社會的節能工作。
二是加快制定節能型財稅政策。抓緊制定“節能產品目錄”,對生產和使用列入目錄的產品實施政策補貼或稅收優惠;繼續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盡快提高重要資源型產品資源稅稅率和礦產資源補償費標準,促進資源合理利用;針對不同種類能源礦產資源,抓緊研究計稅方法改革方案,盡早實施能源稅。
三是開展節能專項檢查?!稕Q定》對各相關部門和地方提出了明確的工作要求,因此明年必須要檢查各部門、各地區工作的落實情況,特別要加強對職能與節能密切相關的部門進行是否積極開展推動節能工作的檢查和評價,將檢查和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
四是建立節能資金投入的長效機制。落實節能資金是有效開展節能降耗工作的基本保障,要加強政府財政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推動社會各方面加強對培育節能的資金投入,并鼓勵企業通過市場直接融資和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等途徑獲取節能融資。切實落實“十大節能重點工程”的資金來源,盡快全面實施重點節能工程。
五是基層政府嚴格中小高耗能企業節能管理。重點用能企業已經成為當前節能工作重點,但我國量大面廣的中小高耗能企業尚缺乏有效節能管理措施,可能成為節能的真空地帶。要將節能監督與環保執法相結合,使中小高耗能企業的工作檢查納入基層政府的日常工作計劃。
六是完善能源統計工作。目前,我國能源統計方面存在政府和企業能源統計機構和人員能力弱化,能源統計指標體系不完善、統計渠道不暢通、不同部門統計口徑存在差別等問題,已經影響了政府決策和政策研究工作。國家有關部門要盡快加強能源統計工作,完善能源消費指標體系,使能源統計工作更好地服務于政府節能管理工作。(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
首先是節能指標分解和責任落實已初步到位。上半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積極貫徹中央部署,逐級分解和落實“十一五”節能目標,不少地區還將節能降耗納入政府政績和干部業績的考核范圍,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國家已啟動“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省級政府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簽署了千家企業節能降耗責任書,在“十一五”期間共承諾完成1億噸標準煤左右的節能量。
其次是宏觀調控政策有利于推動節能工作。國務院發文在調整產能過剩行業的同時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針對鋼鐵、煉油、乙烯、水泥、鋁、煤炭、焦化、電石、電力、紡織等10個高耗能行業加緊制定了一系列指導意見、產業政策、準入條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明確、措施到位,有助于遏制高耗能產業的發展。
第三是節能降耗的政策推動力度明顯加大。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從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抓好重點領域節能、推進節能技術進步、節能監管、節能保障機制、節能管理隊伍建設和基礎工作6個方面全面推進節能降耗工作。《決定》的發布顯著提高了全國上下對節能的重視程度,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調整現行消費稅的稅目、稅率,調整高耗能、資源性產品出口退稅政策,調整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停止部分產品的加工貿易,對部分產品征收出口暫定關稅等,使國債資金與財稅政策將逐步向節能傾斜。
第四是政府積極引導和推動節能工作。建立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已向社會公布2005年全國和各地的萬元GDP能耗等指標。絕大部分地市級統計局已開始制定本地區的能源平衡表,為建立地市級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奠定了基礎。
2007年是我國節能降耗最關鍵的一年,已頒布的各項政策的效果將在這一年顯現,是節能降耗效果出現轉機的一年,也是需要強化手段為后三年節能騰飛而著力的一年。因此,建議2007年推進節能降耗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節能機制建設。盡快出臺實施節能目標責任制的評價考核,著手中央和地方稅制體系改革方案的設計,從根本上轉變盲目追求GDP的意識和做法,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切實把住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落實市場準入“一個門檻”,有效調整投資方向、保證投資質量;成立高層節能工作協調機構,負責跨部門、跨地區節能降耗具體任務的協調和落實及評價和考核;盡快成立國家節能中心,統籌安排和實施全社會的節能工作。
二是加快制定節能型財稅政策。抓緊制定“節能產品目錄”,對生產和使用列入目錄的產品實施政策補貼或稅收優惠;繼續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盡快提高重要資源型產品資源稅稅率和礦產資源補償費標準,促進資源合理利用;針對不同種類能源礦產資源,抓緊研究計稅方法改革方案,盡早實施能源稅。
三是開展節能專項檢查?!稕Q定》對各相關部門和地方提出了明確的工作要求,因此明年必須要檢查各部門、各地區工作的落實情況,特別要加強對職能與節能密切相關的部門進行是否積極開展推動節能工作的檢查和評價,將檢查和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
四是建立節能資金投入的長效機制。落實節能資金是有效開展節能降耗工作的基本保障,要加強政府財政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推動社會各方面加強對培育節能的資金投入,并鼓勵企業通過市場直接融資和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等途徑獲取節能融資。切實落實“十大節能重點工程”的資金來源,盡快全面實施重點節能工程。
五是基層政府嚴格中小高耗能企業節能管理。重點用能企業已經成為當前節能工作重點,但我國量大面廣的中小高耗能企業尚缺乏有效節能管理措施,可能成為節能的真空地帶。要將節能監督與環保執法相結合,使中小高耗能企業的工作檢查納入基層政府的日常工作計劃。
六是完善能源統計工作。目前,我國能源統計方面存在政府和企業能源統計機構和人員能力弱化,能源統計指標體系不完善、統計渠道不暢通、不同部門統計口徑存在差別等問題,已經影響了政府決策和政策研究工作。國家有關部門要盡快加強能源統計工作,完善能源消費指標體系,使能源統計工作更好地服務于政府節能管理工作。(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