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起重機進加速發展期 企業放眼國際市場
近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協會工程起重機分會主辦、北京京城重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2006年工程起重機分會年會”在北京召開,起重機行業的許多知名企業參加了大會。大會對我國起重機行業發展狀況做了分析,并對起重機行業面臨的國際化競爭及其所要進行的戰略調整經行了探討。
行業發展勢頭強勁
工程起重機分會秘書長沈永明總結了本年度工程起重機行業發展概況。2006年,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各項指標將超過2004年的歷史最高記錄已成為定局。這意味著工程起重機行業已步入了較快可持續發展階段。2006年1~9月,起重機行業各項經濟指標與2005年同期比較,都以兩位數增長:全行業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8.6%;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7%;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0%。目前我國起重機行業呈現出四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汽車起重機是流動式起重機中的主導產品,其銷量占各類流動式起重機總和的80%以上,并以中、下噸位為主。
第二個特點是我國汽車起重機的生產集中度較高。目前排在前四家的生產企業汽車起重機銷售之和占行業的80%以上,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今年1~9月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汽車起重機的銷售量達到5659臺,已超過全行業的50%。
第三個特點我國履帶起重機增長幅度大。由于石化、石油、化工、能源、大型市政建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刺激了大型履帶起重機市場。近兩年來,我國的生產企業積極開發履帶起重機產品,新近開發的較大噸位的新產品技術含量高,某些性能已達到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并具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國產的品牌逐步被廣大用戶接受。國產起重機在中、小噸位領域與國外品牌有一定的競爭力。
第四個特點是起重機出口劇增,進口銳減。今年1~9月汽車起重機出口大增,達到了544臺,同比增長了369%。其中徐重出口457臺,占84%,出口金額達到7064多萬美元,占汽車起重機出口總額的84.5%。
近兩年,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的企業體制改革進入新階段。幾年前,工程起重機企業以國營為主,而現在是以民營和合資為主體。今年泰起和錦重完成了向民營的轉制,中聯完成了股權改制,長起與特雷克斯合資,徐工與凱雷合資,這都將對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協會任重道遠
為了促進中國起重機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沈永明表示,今后將繼續發揮好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首先,堅持不懈地做好行業統計信息的搜集與反饋工作。真實、準確、及時的數據采集和匯總是分會例行的一項常規性的重要工作內容。起重機協會已經建立起了各企業統計人員聯系表,規定每月分別報出“企業主要產品生產、銷售、庫存統計表”,“汽車起重機銷售區域月報”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月報”。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溝通企業情況,今年協會還增報了“企業產品出口統計季報”。協會力求做好對各企業報表的邏輯審核和計算方法與結果準確性的審核,認真做好數據的錄入匯總,力求差錯率為零。
其次,致力于協調解決行業中具有共性的重大問題。工程起重機分會的宗旨是:為行業服務、為會員服務、為用戶服務、為政府服務。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和行業的共同利益,貫徹政府有關部門法規和政策,反映會員的愿望與要求,協助政府進行行業管理工作,在政府和行業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的發展。
企業融入國際競爭
中國工程起重機行業今后發展方向和國際化發展問題是企業共同關注的問題。大家一致認為工程起重機行業必須積極迎接來自國外品牌的挑戰,融入國際化市場,走國際化發展的道路。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俞琚做了題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和國際化”的報告,在對于國內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的現狀全面分析的基礎上,著重闡述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方向及其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為此所要進行的戰略調整。他指出,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國際化水平,與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生產規模、能力以及世界上的地位不相適應。進一步提高國際化水平的關鍵還是提高我國企業素質和產品水平。如果在海外市場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產品長期頂著“低檔貨”的帽子,是沒有前途的。如果檔次不提高,質量不穩定,就不可能大量、穩定地進入主流市場。他還提醒行業內的各大企業,近些年,我國整個工程機械出口迅速增長,起重機行業也面臨著出口遞增的大好局面,行業要保持理性,樹立國際貿易摩擦防范意識,防止上演壓價競爭。這樣只會損害全行業利益,同時也會給國外反傾銷制造口實。
北京京城重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蘇杰認為,面對國際化競爭,起重機行業必須調整經營戰略,不僅關注自身的競爭,同時也要關注供應商和客戶的發展,打造共同盈利的平臺,為參與國際競爭創造和諧的經營環境。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熊焰明指出,我們要冷靜地看待當下起重機行業的高速發展,目前起重機市場主要來自小噸位起重機的增長。他認為,今后發展國產大型履帶起重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對于企業來講更是非常必要。近兩年國內石油、石化、核電、電站、鋼鐵等大型工程對超大設備吊裝的需求增長快,為國產大型履帶式起重機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而中國起重機生產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實力,要融入全球競爭環境中去,必須要站在全球發展的角度去看自身的發展,研發、生產大型履帶起重機正是為今后的國際競爭做技術儲備。熊焰明同時指出,目前工程起重機行業中還存在著資源緊張和同行間合作不夠等問題,因此需要強化協會的作用,加強企業間的合作,共同迎接來自國外品牌的挑戰,打造民族品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李兆熙則從國際化視角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策略進行了宏觀性分析和解讀。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行業發展勢頭強勁
工程起重機分會秘書長沈永明總結了本年度工程起重機行業發展概況。2006年,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各項指標將超過2004年的歷史最高記錄已成為定局。這意味著工程起重機行業已步入了較快可持續發展階段。2006年1~9月,起重機行業各項經濟指標與2005年同期比較,都以兩位數增長:全行業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8.6%;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7%;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0%。目前我國起重機行業呈現出四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汽車起重機是流動式起重機中的主導產品,其銷量占各類流動式起重機總和的80%以上,并以中、下噸位為主。
第二個特點是我國汽車起重機的生產集中度較高。目前排在前四家的生產企業汽車起重機銷售之和占行業的80%以上,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今年1~9月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汽車起重機的銷售量達到5659臺,已超過全行業的50%。
第三個特點我國履帶起重機增長幅度大。由于石化、石油、化工、能源、大型市政建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刺激了大型履帶起重機市場。近兩年來,我國的生產企業積極開發履帶起重機產品,新近開發的較大噸位的新產品技術含量高,某些性能已達到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并具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國產的品牌逐步被廣大用戶接受。國產起重機在中、小噸位領域與國外品牌有一定的競爭力。
第四個特點是起重機出口劇增,進口銳減。今年1~9月汽車起重機出口大增,達到了544臺,同比增長了369%。其中徐重出口457臺,占84%,出口金額達到7064多萬美元,占汽車起重機出口總額的84.5%。
近兩年,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的企業體制改革進入新階段。幾年前,工程起重機企業以國營為主,而現在是以民營和合資為主體。今年泰起和錦重完成了向民營的轉制,中聯完成了股權改制,長起與特雷克斯合資,徐工與凱雷合資,這都將對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協會任重道遠
為了促進中國起重機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沈永明表示,今后將繼續發揮好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首先,堅持不懈地做好行業統計信息的搜集與反饋工作。真實、準確、及時的數據采集和匯總是分會例行的一項常規性的重要工作內容。起重機協會已經建立起了各企業統計人員聯系表,規定每月分別報出“企業主要產品生產、銷售、庫存統計表”,“汽車起重機銷售區域月報”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月報”。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溝通企業情況,今年協會還增報了“企業產品出口統計季報”。協會力求做好對各企業報表的邏輯審核和計算方法與結果準確性的審核,認真做好數據的錄入匯總,力求差錯率為零。
其次,致力于協調解決行業中具有共性的重大問題。工程起重機分會的宗旨是:為行業服務、為會員服務、為用戶服務、為政府服務。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和行業的共同利益,貫徹政府有關部門法規和政策,反映會員的愿望與要求,協助政府進行行業管理工作,在政府和行業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我國工程起重機行業的發展。
企業融入國際競爭
中國工程起重機行業今后發展方向和國際化發展問題是企業共同關注的問題。大家一致認為工程起重機行業必須積極迎接來自國外品牌的挑戰,融入國際化市場,走國際化發展的道路。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俞琚做了題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和國際化”的報告,在對于國內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的現狀全面分析的基礎上,著重闡述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方向及其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為此所要進行的戰略調整。他指出,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國際化水平,與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生產規模、能力以及世界上的地位不相適應。進一步提高國際化水平的關鍵還是提高我國企業素質和產品水平。如果在海外市場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產品長期頂著“低檔貨”的帽子,是沒有前途的。如果檔次不提高,質量不穩定,就不可能大量、穩定地進入主流市場。他還提醒行業內的各大企業,近些年,我國整個工程機械出口迅速增長,起重機行業也面臨著出口遞增的大好局面,行業要保持理性,樹立國際貿易摩擦防范意識,防止上演壓價競爭。這樣只會損害全行業利益,同時也會給國外反傾銷制造口實。
北京京城重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蘇杰認為,面對國際化競爭,起重機行業必須調整經營戰略,不僅關注自身的競爭,同時也要關注供應商和客戶的發展,打造共同盈利的平臺,為參與國際競爭創造和諧的經營環境。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熊焰明指出,我們要冷靜地看待當下起重機行業的高速發展,目前起重機市場主要來自小噸位起重機的增長。他認為,今后發展國產大型履帶起重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對于企業來講更是非常必要。近兩年國內石油、石化、核電、電站、鋼鐵等大型工程對超大設備吊裝的需求增長快,為國產大型履帶式起重機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而中國起重機生產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實力,要融入全球競爭環境中去,必須要站在全球發展的角度去看自身的發展,研發、生產大型履帶起重機正是為今后的國際競爭做技術儲備。熊焰明同時指出,目前工程起重機行業中還存在著資源緊張和同行間合作不夠等問題,因此需要強化協會的作用,加強企業間的合作,共同迎接來自國外品牌的挑戰,打造民族品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李兆熙則從國際化視角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策略進行了宏觀性分析和解讀。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