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端市場成主流國產數控系統迎機遇
前不久,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總干事長吳柏林表示,我國機床工具市場目前的需求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中高檔數控機床需求開始增加。
為了適應這一變化,行業內各企業紛紛推出了“轉型”規劃。
“這正是數控系統發展的好時機。”長城證券分析師鄭民向記者表示,作為數控機床運行中樞的數控系統包括數控裝置、進給伺服驅動裝置和主軸伺服驅動裝置,它的產量與數控機床的產量在同步增長。他還認為,數控機床與數控系統是同時進步的,我國機床的發展給國產數控系統的成長提供了良好機遇的同時,也為數控系統的發展贏得了充分的時間。
競爭轉向中高端市場
“國產數控系統行業現在已經到了曙光初現的階段,中高檔產品將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焦點。”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控系統分會理事長陳吉紅前不久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這一發展機會難得。
“雖然目前低端產品依然是主要贏利點,一旦機床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后,經濟型數控系統需求將減少,中高端數控系統將成為主要競爭市場,未來誰占領高端市場誰占天下。”北京機床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盛伯浩表示。
盛伯浩預計,我國今年數控裝置產量將達12萬臺,2009年為15萬臺,2010年將達到18萬臺,利潤將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產品上。
鄭民說,機床完全向中高端市場轉型至少還需要2~3年的時間,這給國產數控系統的成長留出了充足的時間。國內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自我強大,把握住未來的市場。
對于未來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的發展,作為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陳吉紅顯得非常有信心。他表示,雖然我們的技術與國外相比確實有差距,但是主要技術國內部分企業已基本掌握。加之我們對國內機床企業的需求更加了解,因而本土化銷售也更占優勢。
華中數控與桂林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生產的五軸聯動龍門數控機床,已經成功應用,這一技術打破了國外的封鎖,成為我國軍工企業選用的首臺全國產化高檔數控設備。應該說國產五軸聯動數控系統,功能基本上可以滿足用戶需求。
依靠聯盟制造可信賴品牌
“我國中高檔數控系統企業發展的瓶頸不僅僅在于技術,市場的認同度也直接影響著行業發展。”
陳吉紅表示,行業只看到了國產數控系統與國外的差距,而沒有看到國產數控系統近年來的進步,這也是我們最苦惱的事。
一位業內人士也有同感,“國產數控系統應用的成功案例宣傳出來,還有人不相信,沒有用戶愿意第一個吃‘螃蟹’。其實據我們了解,國外數控系統也同樣會出故障,而且售后服務還比不上國產系統。”
“現在用戶對國產數控系統信心不足,不是對哪一家,而是對整個國產數控系統不認可,我們需要有說服力的品牌。”陳吉紅總結說。
陳吉紅說,擔任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控系統分會理事長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數控系統行業團結起來,各家企業能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作、互補和配套的關系。
幾年來,華中數控一直致力與機床廠建立戰略聯盟關系的探索。北京第一機床廠就是從開始選用華中數控的系統,到最后變成了華中數控的股東。
2006年初,華中數控與大連機床集團合資,成立大連高金數控公司,共同開發、共同銷售,實現利益共享。這是一種以技術、資產為紐帶,加強數控系統企業和數控機床企業合作的一種模式。目前,大連高金數控公司實現了生產銷售1000臺中檔數控系統,已經在多種規格的數控車、全機能型數控車床、數控銑、立式/臥式加工中心、五軸聯動立式加工中心上批量配套。
也有業內人士擔憂,這種聯盟會不會影響數控系統企業與其他沒有建立聯盟關系的主機廠的關系。
陳吉紅對此表示,“我并不擔憂。這種OEM模式,國外很多主機廠都探索過,如日本馬扎克的數控系統是建立在三菱數控系統平臺上;日本森精機、大隈鐵工的數控系統是建立在法那克數控系統平臺上。”
這樣,主機廠可以把自己獨特的工藝和功能特色直接集成到數控系統內,并形成自己的數控系統品牌。
呼吁政策做后盾
“要提高整個行業的水平與社會認同度,這需要政策做后盾。”陳吉紅認為,當前行業面臨千載難逢的大好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他建議,積極推進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可靠性示范工程。在軍工、重大裝備制造業等用戶行業,設立國產數控系統應用示范推廣專項基金,用戶可以“先試后買”。
首臺首套高端數控機床裝備研制項目,應優先支持選用國產數控系統的項目。在政府招標項目中,標書中不得指定國外數控系統,要給國產數控系統參與競爭的平等機會。在同等的性價比下,應優先選用國產數控系統。
政府政策導向,市場機制推動,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鼓勵數控系統廠家與機床廠、數控系統廠家之間進行資產的重新整合與重組,結成利益共享和雙贏的戰略聯盟,優勢互補,使數控系統企業具有基本穩定規模的市場,逐步在機床行業取代進口數控系統,實現產業規模效應。
此外,一位業內人士還提出,希望調整外商投資企業進口設備免關稅政策,調整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企業重點技改項目進口設備零關稅的政策。他還提出,目前,數控系統企業中長期貸款難。銀行應對成長性好、走自主創新道路的企業,全面采取企業信譽貸款,或采用銷售合同抵押方式。
為了適應這一變化,行業內各企業紛紛推出了“轉型”規劃。
“這正是數控系統發展的好時機。”長城證券分析師鄭民向記者表示,作為數控機床運行中樞的數控系統包括數控裝置、進給伺服驅動裝置和主軸伺服驅動裝置,它的產量與數控機床的產量在同步增長。他還認為,數控機床與數控系統是同時進步的,我國機床的發展給國產數控系統的成長提供了良好機遇的同時,也為數控系統的發展贏得了充分的時間。
競爭轉向中高端市場
“國產數控系統行業現在已經到了曙光初現的階段,中高檔產品將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焦點。”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控系統分會理事長陳吉紅前不久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這一發展機會難得。
“雖然目前低端產品依然是主要贏利點,一旦機床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后,經濟型數控系統需求將減少,中高端數控系統將成為主要競爭市場,未來誰占領高端市場誰占天下。”北京機床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盛伯浩表示。
盛伯浩預計,我國今年數控裝置產量將達12萬臺,2009年為15萬臺,2010年將達到18萬臺,利潤將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產品上。
鄭民說,機床完全向中高端市場轉型至少還需要2~3年的時間,這給國產數控系統的成長留出了充足的時間。國內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自我強大,把握住未來的市場。
對于未來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的發展,作為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陳吉紅顯得非常有信心。他表示,雖然我們的技術與國外相比確實有差距,但是主要技術國內部分企業已基本掌握。加之我們對國內機床企業的需求更加了解,因而本土化銷售也更占優勢。
華中數控與桂林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生產的五軸聯動龍門數控機床,已經成功應用,這一技術打破了國外的封鎖,成為我國軍工企業選用的首臺全國產化高檔數控設備。應該說國產五軸聯動數控系統,功能基本上可以滿足用戶需求。
依靠聯盟制造可信賴品牌
“我國中高檔數控系統企業發展的瓶頸不僅僅在于技術,市場的認同度也直接影響著行業發展。”
陳吉紅表示,行業只看到了國產數控系統與國外的差距,而沒有看到國產數控系統近年來的進步,這也是我們最苦惱的事。
一位業內人士也有同感,“國產數控系統應用的成功案例宣傳出來,還有人不相信,沒有用戶愿意第一個吃‘螃蟹’。其實據我們了解,國外數控系統也同樣會出故障,而且售后服務還比不上國產系統。”
“現在用戶對國產數控系統信心不足,不是對哪一家,而是對整個國產數控系統不認可,我們需要有說服力的品牌。”陳吉紅總結說。
陳吉紅說,擔任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控系統分會理事長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數控系統行業團結起來,各家企業能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作、互補和配套的關系。
幾年來,華中數控一直致力與機床廠建立戰略聯盟關系的探索。北京第一機床廠就是從開始選用華中數控的系統,到最后變成了華中數控的股東。
2006年初,華中數控與大連機床集團合資,成立大連高金數控公司,共同開發、共同銷售,實現利益共享。這是一種以技術、資產為紐帶,加強數控系統企業和數控機床企業合作的一種模式。目前,大連高金數控公司實現了生產銷售1000臺中檔數控系統,已經在多種規格的數控車、全機能型數控車床、數控銑、立式/臥式加工中心、五軸聯動立式加工中心上批量配套。
也有業內人士擔憂,這種聯盟會不會影響數控系統企業與其他沒有建立聯盟關系的主機廠的關系。
陳吉紅對此表示,“我并不擔憂。這種OEM模式,國外很多主機廠都探索過,如日本馬扎克的數控系統是建立在三菱數控系統平臺上;日本森精機、大隈鐵工的數控系統是建立在法那克數控系統平臺上。”
這樣,主機廠可以把自己獨特的工藝和功能特色直接集成到數控系統內,并形成自己的數控系統品牌。
呼吁政策做后盾
“要提高整個行業的水平與社會認同度,這需要政策做后盾。”陳吉紅認為,當前行業面臨千載難逢的大好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他建議,積極推進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可靠性示范工程。在軍工、重大裝備制造業等用戶行業,設立國產數控系統應用示范推廣專項基金,用戶可以“先試后買”。
首臺首套高端數控機床裝備研制項目,應優先支持選用國產數控系統的項目。在政府招標項目中,標書中不得指定國外數控系統,要給國產數控系統參與競爭的平等機會。在同等的性價比下,應優先選用國產數控系統。
政府政策導向,市場機制推動,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鼓勵數控系統廠家與機床廠、數控系統廠家之間進行資產的重新整合與重組,結成利益共享和雙贏的戰略聯盟,優勢互補,使數控系統企業具有基本穩定規模的市場,逐步在機床行業取代進口數控系統,實現產業規模效應。
此外,一位業內人士還提出,希望調整外商投資企業進口設備免關稅政策,調整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企業重點技改項目進口設備零關稅的政策。他還提出,目前,數控系統企業中長期貸款難。銀行應對成長性好、走自主創新道路的企業,全面采取企業信譽貸款,或采用銷售合同抵押方式。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中國自動變速器市場廣闊前景
下一篇:營口中試 冶金裝備研制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