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焦爐機械成功投產
國家重點項目——太原鋼鐵集團新不銹鋼生產線近日竣工投產。在太鋼焦化廠現場記者看到,隨著指揮一聲令下,推焦機、攔焦機、熄焦車準確對位,爐門大開,火紅的焦炭在推焦桿巨大推力下,經攔焦機導引,緩緩流向熄焦車,熄焦車快速噴淋,50秒內就將整爐46噸焦炭由1200度降至50度,整個過程看不到絲毫煙塵。這也意味著,這套由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生產的我國首套7.63米焦爐機械成功投產了。
眾里尋她
太鋼焦化廠副廠長王軍在現場向記者介紹,國家重點工程、總投資240億元的太鋼150萬噸新不銹鋼項目是世界最先進的生產線,它的建成,標志著太鋼將成為世界上不銹鋼生產的龍頭老大。作為該生產線的重點項目之一,焦化機械的地位舉足輕重,而焦爐機械又是焦化機械中的關鍵。
為了配置精良的焦爐機械,太鋼在全球尋找供應商,也多次到生產焦爐機械的“鼻祖”——德國某大公司進行考察,但昂貴的價格和難以保證的交貨期使太鋼“望洋興嘆”。
“沒有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的支持,我們絕不敢貿然花十多個億引進這臺焦化爐。”王軍指著由國外進口的焦化爐對記者說。以昂貴的價格引進了焦化爐,如果再購進國外的焦爐機械,在資金和時間上都受到限制。太鋼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國內。
國內只有大連重工•起重集團能提供6米的焦爐機械,7.63米還是空白。經過反復研討,最后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承諾為太鋼提供7.63米的焦爐機械。
給現代化焦爐配套的焦爐機械一度成為太鋼人最關心的問題。安裝調試期間,太鋼的一把手多次親臨生產一線,也常有半夜睡不著覺驅車去現場察看的情況。
當推焦機、攔焦機、熄焦車聯動,從中國第一臺7.63米的焦爐中推出焦炭,當滿載著46噸焦炭的熄焦車緩緩駛向熄焦塔時,現場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歡呼著奔向熄焦塔,有許多人流下了熱淚,連德方代表也豎起大拇指連聲說OK。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終于不負眾望!
實力使然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向太鋼交上的這個“答卷”,創造了我國焦爐機械的一個奇跡。王軍十分感慨地對記者連說了四個“如此”:“該設備自動化程度如此高、二次對位如此準確、故障自診斷能力如此強、環保效果如此好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料,特別是安裝調試,僅用了一個多月,就達產60%~70%,再用一個多月,百分之百達產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在世界上也是個奇跡。”
德方總經理也承認,這個速度德國人、歐洲人都做不到。據了解,國內某企業用比太鋼貴好幾倍的價格引進了一臺國外同類二手設備,安裝調試了近半年還沒有全部達產,而負責調試的老外多次到太鋼去取經。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當初敢向太鋼許下承諾,靠的絕不僅僅是一時的熱情,而是胸有成竹的實力。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是我國最早,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焦爐機械生產廠家,從第一臺焦爐機械誕生到今天已有20多年的生產經驗,占領國內焦爐機械市場95%以上的份額。經過大規模的搬遷、改造、重組后,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更是如虎添翼,銷售收入從2001年的11億元增加到70億元,短短幾年時間,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就以我國重機行業龍頭的身份,站到了世界平臺上。
但是,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沒有滿足把企業僅僅做“大”,而是把目標鎖定在“做強”、“做久”上。經過多年引進創新和集成創新,該公司形成了較強的資本、人才和技術儲備。目前該集團以非凡的實力與國外的大公司“平起平坐”,競爭總承包資格,美國的GE,德國蒂森克虜伯,意大利達尼利,日本的三菱、住友、IHI,奧鋼聯等世界500強企業都與該公司進行了高層的合作,如今不僅國家重點項目上都有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的產品,其整機還出口到許多發達國家。
前途光明
7.63米焦爐機械是應用當今世界先進技術裝備起來的大型現代化設備,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幾個國家能夠制造,對大連重工•起重集團來說更是一個新課題。之所以敢啃這塊硬骨頭,一方面是經過與德國夏爾克公司的多年合作,對焦爐機械的先進技術有較強的消化、吸收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種歷史使命感,用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宋甲晶的話來說就是:“有著20多年6米以下焦爐機械的制造經驗,又經過這么多年的創新發展,干不出7.63米焦爐機械不僅是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的恥辱,也是我國重機行業的恥辱。”為此,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把生產7.63米焦爐機械作為一次大練兵的機會,提出了“為了信譽和榮譽而戰”的口號。
實踐證明,該公司完全有能力與世界強手抗衡,這表明,國內冶金行業重大裝備的國產化大有潛力。
太鋼領導告訴記者,國內目前諸多冶金礦山企業都在進行升級改造,7.63米焦爐機械在太鋼的應用成功為其他冶金企業起到了一個國產化方面的示范和推動作用。該設備還在安裝調試期間,就有幾個大鋼廠來太鋼考察。
目前,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生產的第二套焦爐機械正在馬鋼集團進行調試,已經同武鋼集團簽訂了兩套合同,實施搬遷改造的首鋼集團也準備在大連重工•起重集團一舉采購5套這樣的設備。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眾里尋她
太鋼焦化廠副廠長王軍在現場向記者介紹,國家重點工程、總投資240億元的太鋼150萬噸新不銹鋼項目是世界最先進的生產線,它的建成,標志著太鋼將成為世界上不銹鋼生產的龍頭老大。作為該生產線的重點項目之一,焦化機械的地位舉足輕重,而焦爐機械又是焦化機械中的關鍵。
為了配置精良的焦爐機械,太鋼在全球尋找供應商,也多次到生產焦爐機械的“鼻祖”——德國某大公司進行考察,但昂貴的價格和難以保證的交貨期使太鋼“望洋興嘆”。
“沒有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的支持,我們絕不敢貿然花十多個億引進這臺焦化爐。”王軍指著由國外進口的焦化爐對記者說。以昂貴的價格引進了焦化爐,如果再購進國外的焦爐機械,在資金和時間上都受到限制。太鋼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國內。
國內只有大連重工•起重集團能提供6米的焦爐機械,7.63米還是空白。經過反復研討,最后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承諾為太鋼提供7.63米的焦爐機械。
給現代化焦爐配套的焦爐機械一度成為太鋼人最關心的問題。安裝調試期間,太鋼的一把手多次親臨生產一線,也常有半夜睡不著覺驅車去現場察看的情況。
當推焦機、攔焦機、熄焦車聯動,從中國第一臺7.63米的焦爐中推出焦炭,當滿載著46噸焦炭的熄焦車緩緩駛向熄焦塔時,現場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歡呼著奔向熄焦塔,有許多人流下了熱淚,連德方代表也豎起大拇指連聲說OK。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終于不負眾望!
實力使然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向太鋼交上的這個“答卷”,創造了我國焦爐機械的一個奇跡。王軍十分感慨地對記者連說了四個“如此”:“該設備自動化程度如此高、二次對位如此準確、故障自診斷能力如此強、環保效果如此好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料,特別是安裝調試,僅用了一個多月,就達產60%~70%,再用一個多月,百分之百達產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在世界上也是個奇跡。”
德方總經理也承認,這個速度德國人、歐洲人都做不到。據了解,國內某企業用比太鋼貴好幾倍的價格引進了一臺國外同類二手設備,安裝調試了近半年還沒有全部達產,而負責調試的老外多次到太鋼去取經。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當初敢向太鋼許下承諾,靠的絕不僅僅是一時的熱情,而是胸有成竹的實力。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是我國最早,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焦爐機械生產廠家,從第一臺焦爐機械誕生到今天已有20多年的生產經驗,占領國內焦爐機械市場95%以上的份額。經過大規模的搬遷、改造、重組后,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更是如虎添翼,銷售收入從2001年的11億元增加到70億元,短短幾年時間,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就以我國重機行業龍頭的身份,站到了世界平臺上。
但是,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沒有滿足把企業僅僅做“大”,而是把目標鎖定在“做強”、“做久”上。經過多年引進創新和集成創新,該公司形成了較強的資本、人才和技術儲備。目前該集團以非凡的實力與國外的大公司“平起平坐”,競爭總承包資格,美國的GE,德國蒂森克虜伯,意大利達尼利,日本的三菱、住友、IHI,奧鋼聯等世界500強企業都與該公司進行了高層的合作,如今不僅國家重點項目上都有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的產品,其整機還出口到許多發達國家。
前途光明
7.63米焦爐機械是應用當今世界先進技術裝備起來的大型現代化設備,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幾個國家能夠制造,對大連重工•起重集團來說更是一個新課題。之所以敢啃這塊硬骨頭,一方面是經過與德國夏爾克公司的多年合作,對焦爐機械的先進技術有較強的消化、吸收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種歷史使命感,用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宋甲晶的話來說就是:“有著20多年6米以下焦爐機械的制造經驗,又經過這么多年的創新發展,干不出7.63米焦爐機械不僅是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的恥辱,也是我國重機行業的恥辱。”為此,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把生產7.63米焦爐機械作為一次大練兵的機會,提出了“為了信譽和榮譽而戰”的口號。
實踐證明,該公司完全有能力與世界強手抗衡,這表明,國內冶金行業重大裝備的國產化大有潛力。
太鋼領導告訴記者,國內目前諸多冶金礦山企業都在進行升級改造,7.63米焦爐機械在太鋼的應用成功為其他冶金企業起到了一個國產化方面的示范和推動作用。該設備還在安裝調試期間,就有幾個大鋼廠來太鋼考察。
目前,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生產的第二套焦爐機械正在馬鋼集團進行調試,已經同武鋼集團簽訂了兩套合同,實施搬遷改造的首鋼集團也準備在大連重工•起重集團一舉采購5套這樣的設備。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