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華裔教授馬佐平獲美國半導體學術研究獎
“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簡稱SIA)日前宣布,將本年度的“學術研究獎”(University Researcher Award)授予現任耶魯大學電機系及微電子中心華裔主任馬佐平教授,馬佐平是獲得此獎項的首位華人。
馬佐平表示,這個學術獎設立雖然只有短短五、六年時間,但因不接受報名,候選人由半導體工業界人士推薦產生,其專業性、公正性備受業界肯定,此獎項每年獲獎者只有一名。
據美國華文媒體報道,當馬佐平得知獲得今年的“學術研究獎”,自己也非常意外。他說,“世界電子與電機工程學會”(IEEE)去年曾將年度的安德魯.葛洛夫獎(Andrew S. Grove Award)頒發給他,他相信這一獎項讓評審委員會更加了解他的研究成果。
馬佐平指出,自己研發“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簡稱 CMOS)閘介極科技(Gate Dielectric Technology)已超過10年,這個安裝在電腦記憶體內的半導體,主要有省電、快速處理和節省成本等三項功能,從八○年代起即變成集成電路發展的基礎。
他說,去年半導體工業的全球銷售總額在2400億元左右,其中關於CMOS的交易接近兩千億元,是這個行業的主導產品。他的研究成果是為了讓未來類似的半導體在高速運算的情形下使用較少的電能,這項科技還可運用在一般生活中如手機、收音機等家電上,讓半導體晶體越來越小,運行速度卻越來越快。
馬佐平說,這項技術現已發展為全球共同研究的課題,他領導的耶魯大學微電子研究中心,去年底與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中心簽定了合作協議,共同研究則在今年初正式啟動,如耶今五個研究課題中,已有兩個有了初步成果,雙方正準備發表論文,向全世界推廣介紹。
現年60歲的馬佐平出生於中國大陸甘肅省蘭州,在臺灣求學,1969年自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后,便前往耶魯大學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他在2003年獲選為國家工程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院士,當時獲選的77人中,馬佐平是唯一的華裔院士。他將在近期受邀前往加州圣荷西,領取此項“學術研究獎”。
10月下旬,馬佐平教授在福建訪問期間,分別在福建省信息產業廳和福州大學進行演講,并受聘福州大學榮譽教授 。
[此信息未經證實 僅供參考]
馬佐平表示,這個學術獎設立雖然只有短短五、六年時間,但因不接受報名,候選人由半導體工業界人士推薦產生,其專業性、公正性備受業界肯定,此獎項每年獲獎者只有一名。
據美國華文媒體報道,當馬佐平得知獲得今年的“學術研究獎”,自己也非常意外。他說,“世界電子與電機工程學會”(IEEE)去年曾將年度的安德魯.葛洛夫獎(Andrew S. Grove Award)頒發給他,他相信這一獎項讓評審委員會更加了解他的研究成果。
馬佐平指出,自己研發“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簡稱 CMOS)閘介極科技(Gate Dielectric Technology)已超過10年,這個安裝在電腦記憶體內的半導體,主要有省電、快速處理和節省成本等三項功能,從八○年代起即變成集成電路發展的基礎。
他說,去年半導體工業的全球銷售總額在2400億元左右,其中關於CMOS的交易接近兩千億元,是這個行業的主導產品。他的研究成果是為了讓未來類似的半導體在高速運算的情形下使用較少的電能,這項科技還可運用在一般生活中如手機、收音機等家電上,讓半導體晶體越來越小,運行速度卻越來越快。
馬佐平說,這項技術現已發展為全球共同研究的課題,他領導的耶魯大學微電子研究中心,去年底與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中心簽定了合作協議,共同研究則在今年初正式啟動,如耶今五個研究課題中,已有兩個有了初步成果,雙方正準備發表論文,向全世界推廣介紹。
現年60歲的馬佐平出生於中國大陸甘肅省蘭州,在臺灣求學,1969年自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后,便前往耶魯大學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他在2003年獲選為國家工程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院士,當時獲選的77人中,馬佐平是唯一的華裔院士。他將在近期受邀前往加州圣荷西,領取此項“學術研究獎”。
10月下旬,馬佐平教授在福建訪問期間,分別在福建省信息產業廳和福州大學進行演講,并受聘福州大學榮譽教授 。
[此信息未經證實 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