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業將掀"綠色革命"
即將舉行的第68屆全國電子展上將展開一場關于“綠色采購、綠色供應、綠色制造、綠色服務”的主題討論。同期舉行的“2006環渤海地區電子周”(BEW)也期望能夠通過搭建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探尋到一條經濟、安全、高效的可持續發展途徑。這意味著,電子制造業即將掀起一場“綠色革命”。
“綠色”將成競爭力
隨著電子信息時代的來臨,電子廢棄物成為主要的固體廢物來源之一,小到電池,大到各種廢舊電腦、電子通信設備、電視機、電冰箱等電子垃圾正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和經濟問題。由于電子產品是由各種材料和元件組成的復雜混合體,其中含有許多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如一粒紐扣電池泄漏后,就可能污染60萬升水,等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而我國每年生產的14億只電池中,回收利用的不足1%。電視、空調、手機、音響、電腦等電子產品,含鉛、鎘、汞、六價鉻、聚合溴化聯苯PBB、聚合溴化聯苯乙醚PBDE等多種有毒有害材料,一旦進入土壤將對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威脅。
對此,不少國家的政府都制定了相關的法律解決類似的環境問題。2006年7月1日,歐盟正式實施《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指令),它將鉛、鎘、汞、六價鉻、PBDE和PBB列為有害物質予以禁用。有關專家指出,隨著歐盟新環保指令和報廢指令的發布與實行,今后中國向歐盟出口各類機電產品的中國生產企業都將額外承擔高額的電子垃圾處理費用,這將影響到我國電子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因此,無論從自身環境保護、降低資源消耗,還是從經濟發展考慮,我國企業都應當從生產源頭入手,建立“綠色制造”機制,形成一條集環保、經濟于一體的綠色生產鏈。
營造經濟與環境的和諧
從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出發,“綠色”概念在給制造企業帶來新的貿易和技術壁壘的同時也創造新的機會。面對“綠色”逐漸成為商品市場的需求主流,全球的制造廠商紛紛加大“綠色制造”的研究和開發力度。
歐盟RoHS指令的實施,無鉛化成為制造業不可回避的現實,其中焊料是推行無鉛化的難點之一。傳統的Sn-Pb(錫鉛)焊料以其優異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一直受到人們的重用,現已成為電子組裝焊接中的主要焊接材料,但相對也加重了鉛污染。隨著限制使用甚至禁止使用有鉛焊料的法律法規的出臺,推行無鉛化制造成為電子制造企業尤其是作為上游的基礎電子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改變企業形象和擴大市場份額的有效手段,實現無鉛化是中國電子制造產業與國際化接軌的一條必由之路。一個快速有效的途徑是,與國外企業加強合作,充分利用國外已有的經驗和技術,加快無鉛制造的轉型。對此,為改變傳統資源消耗模式,助力企業實現經濟利益和環境利益雙贏,在11月舉行的第68屆全國電子展期間將展開一場關于“綠色采購、綠色供應、綠色制造、綠色服務”的主題討論。屆時,來自全球的電子信息行業專家、學者和知名跨國公司的采購負責人,將與參會者一道分享他們的成功案例和管理經驗,共同探討電子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同期舉行的“2006環渤海地區電子周”(BEW)展會作為目前中國北方地區唯一的國際電子信息制造業展會,將為參展商提供從元器件到制造設備的全套生產解決方案。與貼裝、焊接、測試和PCB相關的技術會議將貫穿整個展期。屆時,來自LG、NOKIA、聯想、三星、海爾等知名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將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科技與立法:綠色革命之聲
目前市場上“綠色產品”的比例大約為5%-10%,再過10年,所有產品都將進入綠色設計家族,可回收、易拆卸,部件或整機可翻新和循環利用。也就是說,在未來10年內綠色產品有可能成為世界商品市場的主導產品,并形成從綠色制造、綠色產品到綠色服務的綠色產業鏈。事實上,這種趨勢已經在市場上有所表現,綠色食品、綠色冰箱、綠色汽車、綠色電視、太陽能電池等越來越多貼著綠色標簽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一股“綠色浪潮”席卷全球。這表明制造業為實現和諧、安全的可持續發展,正在改變傳統制造模式,推行綠色制造機制,借以奪取市場先機。為促進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同時更好地利用和保護地球資源,我國將于2007年3月1日開始實施《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這是一部針對歐盟RoHS指令而制定國內電子環保法案,它對我國電子企業的產品設計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這將對電子企業以“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獲得國際競爭力及健康發展起到監督和促進作用。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綠色”將成競爭力
隨著電子信息時代的來臨,電子廢棄物成為主要的固體廢物來源之一,小到電池,大到各種廢舊電腦、電子通信設備、電視機、電冰箱等電子垃圾正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和經濟問題。由于電子產品是由各種材料和元件組成的復雜混合體,其中含有許多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如一粒紐扣電池泄漏后,就可能污染60萬升水,等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而我國每年生產的14億只電池中,回收利用的不足1%。電視、空調、手機、音響、電腦等電子產品,含鉛、鎘、汞、六價鉻、聚合溴化聯苯PBB、聚合溴化聯苯乙醚PBDE等多種有毒有害材料,一旦進入土壤將對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威脅。
對此,不少國家的政府都制定了相關的法律解決類似的環境問題。2006年7月1日,歐盟正式實施《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指令),它將鉛、鎘、汞、六價鉻、PBDE和PBB列為有害物質予以禁用。有關專家指出,隨著歐盟新環保指令和報廢指令的發布與實行,今后中國向歐盟出口各類機電產品的中國生產企業都將額外承擔高額的電子垃圾處理費用,這將影響到我國電子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因此,無論從自身環境保護、降低資源消耗,還是從經濟發展考慮,我國企業都應當從生產源頭入手,建立“綠色制造”機制,形成一條集環保、經濟于一體的綠色生產鏈。
營造經濟與環境的和諧
從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出發,“綠色”概念在給制造企業帶來新的貿易和技術壁壘的同時也創造新的機會。面對“綠色”逐漸成為商品市場的需求主流,全球的制造廠商紛紛加大“綠色制造”的研究和開發力度。
歐盟RoHS指令的實施,無鉛化成為制造業不可回避的現實,其中焊料是推行無鉛化的難點之一。傳統的Sn-Pb(錫鉛)焊料以其優異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一直受到人們的重用,現已成為電子組裝焊接中的主要焊接材料,但相對也加重了鉛污染。隨著限制使用甚至禁止使用有鉛焊料的法律法規的出臺,推行無鉛化制造成為電子制造企業尤其是作為上游的基礎電子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改變企業形象和擴大市場份額的有效手段,實現無鉛化是中國電子制造產業與國際化接軌的一條必由之路。一個快速有效的途徑是,與國外企業加強合作,充分利用國外已有的經驗和技術,加快無鉛制造的轉型。對此,為改變傳統資源消耗模式,助力企業實現經濟利益和環境利益雙贏,在11月舉行的第68屆全國電子展期間將展開一場關于“綠色采購、綠色供應、綠色制造、綠色服務”的主題討論。屆時,來自全球的電子信息行業專家、學者和知名跨國公司的采購負責人,將與參會者一道分享他們的成功案例和管理經驗,共同探討電子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同期舉行的“2006環渤海地區電子周”(BEW)展會作為目前中國北方地區唯一的國際電子信息制造業展會,將為參展商提供從元器件到制造設備的全套生產解決方案。與貼裝、焊接、測試和PCB相關的技術會議將貫穿整個展期。屆時,來自LG、NOKIA、聯想、三星、海爾等知名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將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科技與立法:綠色革命之聲
目前市場上“綠色產品”的比例大約為5%-10%,再過10年,所有產品都將進入綠色設計家族,可回收、易拆卸,部件或整機可翻新和循環利用。也就是說,在未來10年內綠色產品有可能成為世界商品市場的主導產品,并形成從綠色制造、綠色產品到綠色服務的綠色產業鏈。事實上,這種趨勢已經在市場上有所表現,綠色食品、綠色冰箱、綠色汽車、綠色電視、太陽能電池等越來越多貼著綠色標簽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一股“綠色浪潮”席卷全球。這表明制造業為實現和諧、安全的可持續發展,正在改變傳統制造模式,推行綠色制造機制,借以奪取市場先機。為促進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同時更好地利用和保護地球資源,我國將于2007年3月1日開始實施《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這是一部針對歐盟RoHS指令而制定國內電子環保法案,它對我國電子企業的產品設計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這將對電子企業以“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獲得國際競爭力及健康發展起到監督和促進作用。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日照港礦石接卸效率破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