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建設呼喚綠色建筑
我國正處在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期,近幾年我國年建筑量已經達到20億平方米以上,相當于全世界年建筑量的40%。而建筑業又是消耗能源和污染環境最嚴重的行業。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寶興指出:中國現已成為全球建材消耗、污染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第一號國家,僅2006年中國建筑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就達62億噸,占全球的50%以上。我國是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政府有規劃的、甚至強制性的發展綠色建筑,正在提到房地產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
我國有遠見的房地產開發商已經行動了起來,最近在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指導下,萬達、中海、綠地等大型房地產企業成立了綠色房地產組,旨在通過示范工程來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他們的綠色建筑白皮書已經寫出來了,標準也寫出來了,他們意識到,將來不搞綠色建筑,就要淘汰出局。西方國家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由于不顧后果的高速度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節約利用,已經導致了在后工業時代用超出數十倍的代價來糾正困境。
在我國“綠色建筑”的概念一開始就被一些開發商濫用了。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此的定義是:“綠色建筑是指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間,同時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綠色建筑追求的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和諧、也包括建筑外形、內容和環境的協調。好的綠色建筑就如美國現代建筑設計師萊特設計的羅賓住宅,能讓人覺得,拆毀它就像毀掉杰出的雕塑作品一樣令人痛惜。
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在我市方興未艾。來到奧帆中心造型別致的運動員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道美麗的弧線風景,那就是運動員中心的太陽能坡型屋頂。這個讓太陽能與建筑完美結合的設計,讓人親身體驗到了奧帆中心濃厚的綠色科技的味道。據東奧公司介紹,運動員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兩座大樓的所有熱水、包括游泳池,冬天取暖、夏天制冷和168盞太陽能路燈,均來自沒有污染和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據測算,僅上述兩座樓,一年節電約90萬度,按每度電0.78元計,一年可節省70萬元,15年即可收回成本投資,這在全國位于領先位置。
在住宅小區建設上,海信地產開發的麥島金岸(查看地圖)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勾勒出獨一無二的蔚藍生活。作為建設部第一批(2006年)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全國最大規模的水源熱泵住宅區,麥島金岸投資4億元人民幣,采用了國際先進的海水/污水源熱泵,節約了能源,減少了污染。建成后采暖每年可減少燃煤20206余噸,每年減少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54050余噸。運用“海水中央空調”,比傳統空調系統運行效率高出40%,節省運行費用40%左右。一機多用,一套系統可以替換原來的鍋爐加空調的兩套裝置或系統,不僅節省了設備的初期投資,還徹底根除了一家一個空調室外機帶來的“小區熱島效應”和建筑外形的不美觀痼疾,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開發思想,體現了“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的鮮活形象。
另外像隆海·海之韻的海水綜合利用大大降低了生活用水的成本;光大.海韻麗都采用新風系統設計的“會呼吸的房子”,有效的解除了瀕海地區桑拿天氣的煩惱;信達榮昌在開發建設的千禧國際村(查看地圖)項目,采用土壤源空調,開辟了大型郊區樓盤集中供熱和制冷的新途徑。實踐證明,一個綠色生態小區對建設環保型社會具有不可估量的輻射作用。
在人類歷史上,建筑學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而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就是綠色建筑的第五個階段。如今在發達國家,綠色建筑規劃已逐步列入建筑法規。目前在美國有望獲得綠色建筑證書的寫字樓總價值超過80億美元,而在2000年的時候,這個數字約為8億美元,8年增加了10倍。特別是海水及土壤熱源泵空調系統的應用,中北歐發展迅速,奧地利普及率達到38%,瑞士高達96%。
對于全球城市化建設規模最大的中國,面對全球能源危機和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發展綠色建筑已成為的歷史的必然選擇。對于有遠見、有社會責任感的開發商來說,早行動,早主動。
我國有遠見的房地產開發商已經行動了起來,最近在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指導下,萬達、中海、綠地等大型房地產企業成立了綠色房地產組,旨在通過示范工程來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他們的綠色建筑白皮書已經寫出來了,標準也寫出來了,他們意識到,將來不搞綠色建筑,就要淘汰出局。西方國家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由于不顧后果的高速度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節約利用,已經導致了在后工業時代用超出數十倍的代價來糾正困境。
在我國“綠色建筑”的概念一開始就被一些開發商濫用了。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此的定義是:“綠色建筑是指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間,同時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綠色建筑追求的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和諧、也包括建筑外形、內容和環境的協調。好的綠色建筑就如美國現代建筑設計師萊特設計的羅賓住宅,能讓人覺得,拆毀它就像毀掉杰出的雕塑作品一樣令人痛惜。
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在我市方興未艾。來到奧帆中心造型別致的運動員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道美麗的弧線風景,那就是運動員中心的太陽能坡型屋頂。這個讓太陽能與建筑完美結合的設計,讓人親身體驗到了奧帆中心濃厚的綠色科技的味道。據東奧公司介紹,運動員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兩座大樓的所有熱水、包括游泳池,冬天取暖、夏天制冷和168盞太陽能路燈,均來自沒有污染和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據測算,僅上述兩座樓,一年節電約90萬度,按每度電0.78元計,一年可節省70萬元,15年即可收回成本投資,這在全國位于領先位置。
在住宅小區建設上,海信地產開發的麥島金岸(查看地圖)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勾勒出獨一無二的蔚藍生活。作為建設部第一批(2006年)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全國最大規模的水源熱泵住宅區,麥島金岸投資4億元人民幣,采用了國際先進的海水/污水源熱泵,節約了能源,減少了污染。建成后采暖每年可減少燃煤20206余噸,每年減少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54050余噸。運用“海水中央空調”,比傳統空調系統運行效率高出40%,節省運行費用40%左右。一機多用,一套系統可以替換原來的鍋爐加空調的兩套裝置或系統,不僅節省了設備的初期投資,還徹底根除了一家一個空調室外機帶來的“小區熱島效應”和建筑外形的不美觀痼疾,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開發思想,體現了“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的鮮活形象。
另外像隆海·海之韻的海水綜合利用大大降低了生活用水的成本;光大.海韻麗都采用新風系統設計的“會呼吸的房子”,有效的解除了瀕海地區桑拿天氣的煩惱;信達榮昌在開發建設的千禧國際村(查看地圖)項目,采用土壤源空調,開辟了大型郊區樓盤集中供熱和制冷的新途徑。實踐證明,一個綠色生態小區對建設環保型社會具有不可估量的輻射作用。
在人類歷史上,建筑學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而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就是綠色建筑的第五個階段。如今在發達國家,綠色建筑規劃已逐步列入建筑法規。目前在美國有望獲得綠色建筑證書的寫字樓總價值超過80億美元,而在2000年的時候,這個數字約為8億美元,8年增加了10倍。特別是海水及土壤熱源泵空調系統的應用,中北歐發展迅速,奧地利普及率達到38%,瑞士高達96%。
對于全球城市化建設規模最大的中國,面對全球能源危機和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發展綠色建筑已成為的歷史的必然選擇。對于有遠見、有社會責任感的開發商來說,早行動,早主動。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