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行業更應出臺具體的扶持政策
今年正值改革開放30周年,我們在總結汽車產業發展成果和經驗時,對零部件行業目前的狀況不無憂慮。零部件產業沒有像整車一樣堅持股比限制,是不是這個原因造成關鍵零部件行業陣地失守,被跨國公司壟斷呢?
政策回放
1994年,國家發改委頒布了第一部《汽車產業政策》。第三十二條規定,生產汽車、摩托車整車和發動機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這是我國首次對汽車產業利用外資政策作出明文規定。
“這個政策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對外面的形勢認識不清,對整零關系也認識不清。”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說。中國齒輪專業協會秘書長王聲堂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外商投資除發動機以外的零部件項目沒有股比限制,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更看重對當地GDP的貢獻,沒有過多考慮產業安全的問題。汽車產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零部件是汽車產業的基礎,在制定政策時卻對零部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為適應加入WTO的規則和市場經濟的發展,2001年,商務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公布的政策對此進行了一些調整。整車項目堅持要求合資企業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發動機項目股比放開,外商可以獨資。
2004年,國家發改委頒布了新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整車項目依然保持了合資企業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的硬性要求,外商投資零部件已經沒有股比限制。
產業安全形勢嚴峻
近幾年來,取消零部件本土化要求和發動機股比限制、放寬服務貿易領域讓外資進入等汽車產業管理政策的調整,使跨國汽車公司在華戰略發生了新變化。從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車,外方將其供應鏈全面帶入中國,或控股,或獨資。資料顯示,在高新和核心技術方面,如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零部件等關鍵領域,外資控制的市場份額高達90%。博世、電裝、德爾福、現代摩比斯等跨國企業,在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王聲堂認為,政策的失誤會帶來長期后遺癥。關鍵零部件技術沒有突破,沒有自主創新,整車的自主創新就是空中樓閣。比如,發展自動變速器必須與發動機交換數據,發動機電噴系統等關鍵技術都被外資壟斷,制約了我國自動變速器的發展。隨著我國汽車排放標準不斷升級,行業的主要利潤卻被博世等跨國公司賺取。
“零部件投資股比全面放開,使我們面臨嚴峻的產業安全問題。關鍵總成和零部件都成為跨國公司獨資和絕對控股的對象,使跨國公司在整個汽車產業鏈的上游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受股比限制不能進一步控股的整車企業利潤,也被大量轉移到上游跨國公司控制的零部件生產企業。”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產業經濟學博士后郭焱告訴記者。
亟需出臺具體扶持政策
董建平表示,目前國家應用經濟杠桿來調控,在稅收方面鼓勵在安全技術、節能環保技術、電子技術等領域的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現在應該關注的問題是企業怎么去做。企業自身要自強,就應該在這種競爭的態勢中增強責任感,激發出斗志來。”
王聲堂告訴記者,關鍵零部件決定整車的基本性能,有關部門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做到決策民主化,全面聽取各方意見。因為學者型專家、協會專家、企業技術專家各自立場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不能只聽一方意見,要允許有不同聲音。以自動變速器為例,我國已經研發近20年,從科研的角度說并不比國外差,但產業化太難。目前當務之急是國家出臺具體的扶植政策,促進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產品快速產業化。遺憾的是,政府在這方面的具體政策還是空白。自主創新的企業沒有得到實惠,反而因為是新生力量受到指責。在自主創新初級階段,用政策助推產業化,有利于科研、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的運轉,更有利于自主品牌快速成長、壯大。
很多專家認為,股權比例雖然不等于實際控制權的分配,但一定程度上,整車堅持股比限制還是對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起到了保護作用。在國內零部件產業還不具備足夠實力與跨國巨頭抗爭的成長初期,實施有效保護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股權控制的意義與其說是為了保護現有合資企業中中方的權益,不如說是為正在起步的中方自主開發、自主發展企業贏取發展的空間和時間。零部件行業一直在沒有股比限制的情況下發展,更應出臺具體的扶持政策,鼓勵自主創新。
政策回放
1994年,國家發改委頒布了第一部《汽車產業政策》。第三十二條規定,生產汽車、摩托車整車和發動機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這是我國首次對汽車產業利用外資政策作出明文規定。
“這個政策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對外面的形勢認識不清,對整零關系也認識不清。”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說。中國齒輪專業協會秘書長王聲堂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外商投資除發動機以外的零部件項目沒有股比限制,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更看重對當地GDP的貢獻,沒有過多考慮產業安全的問題。汽車產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零部件是汽車產業的基礎,在制定政策時卻對零部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為適應加入WTO的規則和市場經濟的發展,2001年,商務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公布的政策對此進行了一些調整。整車項目堅持要求合資企業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發動機項目股比放開,外商可以獨資。
2004年,國家發改委頒布了新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整車項目依然保持了合資企業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的硬性要求,外商投資零部件已經沒有股比限制。
產業安全形勢嚴峻
近幾年來,取消零部件本土化要求和發動機股比限制、放寬服務貿易領域讓外資進入等汽車產業管理政策的調整,使跨國汽車公司在華戰略發生了新變化。從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車,外方將其供應鏈全面帶入中國,或控股,或獨資。資料顯示,在高新和核心技術方面,如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零部件等關鍵領域,外資控制的市場份額高達90%。博世、電裝、德爾福、現代摩比斯等跨國企業,在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王聲堂認為,政策的失誤會帶來長期后遺癥。關鍵零部件技術沒有突破,沒有自主創新,整車的自主創新就是空中樓閣。比如,發展自動變速器必須與發動機交換數據,發動機電噴系統等關鍵技術都被外資壟斷,制約了我國自動變速器的發展。隨著我國汽車排放標準不斷升級,行業的主要利潤卻被博世等跨國公司賺取。
“零部件投資股比全面放開,使我們面臨嚴峻的產業安全問題。關鍵總成和零部件都成為跨國公司獨資和絕對控股的對象,使跨國公司在整個汽車產業鏈的上游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受股比限制不能進一步控股的整車企業利潤,也被大量轉移到上游跨國公司控制的零部件生產企業。”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產業經濟學博士后郭焱告訴記者。
亟需出臺具體扶持政策
董建平表示,目前國家應用經濟杠桿來調控,在稅收方面鼓勵在安全技術、節能環保技術、電子技術等領域的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現在應該關注的問題是企業怎么去做。企業自身要自強,就應該在這種競爭的態勢中增強責任感,激發出斗志來。”
王聲堂告訴記者,關鍵零部件決定整車的基本性能,有關部門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做到決策民主化,全面聽取各方意見。因為學者型專家、協會專家、企業技術專家各自立場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不能只聽一方意見,要允許有不同聲音。以自動變速器為例,我國已經研發近20年,從科研的角度說并不比國外差,但產業化太難。目前當務之急是國家出臺具體的扶植政策,促進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產品快速產業化。遺憾的是,政府在這方面的具體政策還是空白。自主創新的企業沒有得到實惠,反而因為是新生力量受到指責。在自主創新初級階段,用政策助推產業化,有利于科研、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的運轉,更有利于自主品牌快速成長、壯大。
很多專家認為,股權比例雖然不等于實際控制權的分配,但一定程度上,整車堅持股比限制還是對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起到了保護作用。在國內零部件產業還不具備足夠實力與跨國巨頭抗爭的成長初期,實施有效保護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股權控制的意義與其說是為了保護現有合資企業中中方的權益,不如說是為正在起步的中方自主開發、自主發展企業贏取發展的空間和時間。零部件行業一直在沒有股比限制的情況下發展,更應出臺具體的扶持政策,鼓勵自主創新。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波拉中國工廠建成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