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現代化交通體系 軌道交通將達270公里
軌道交通 運營里程達到270公里
根據規劃,軌道交通將成為北京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主要骨架。
在全面建設完成地鐵奧運支線、軌道交通機場線、地鐵5號線、地鐵10號線一期等直接為奧運服務的4項軌道交通工程基礎上,繼續完成地鐵4號線、9號線、10號線二期和輕軌L2線(亦莊線)的建設。到2010年,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運營總里程將達到270公里以上,比“十五”期末的114公里翻一番。
屆時,北京五環路以內85%的通勤出行時間不超過50分鐘;邊緣集團到達市中心出行時間在1小時以內;最遠的郊區新城到中心城的出行時間不超過2小時;北京與周邊地區主要城市的陸路通達時間在3小時以內。
中心城區 打通一批南北通道
到2010年,北京中心城快速路總里程達到280公里,基本建成14條放射型快速路與3條快速環路構成的快速路網系統,公共客運系統承擔全日出行量比例達到40%以上。
根據規劃,將建設一批快速聯絡通道,重點完成通惠河北路、阜石路、廣渠路、姚家園路、蒲黃榆路等快速聯絡線;打通一批貫通市區的南北通道,重點完成趙登禹路、藍靛廠南路、北苑路、西大望路、玉泉路等;改造完成一批城市主干道,重點完成阜通東大街、朝陽路、萬壽路、安立路等。
市區停車 達到“一車一位”
“十一五”期間將加快客運樞紐和運營場站建設,建成四惠、一畝園、北京西站、宋家莊、京北太平莊等公交客運樞紐。加快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在中心城邊緣主要交通樞紐建設“停車-換乘”設施,引導小汽車的合理使用,嚴格管理占道停車。
規劃提出,到2010年,初步建成與道路交通容量相匹配的停車系統,市區基本停車位實現“一車一位”,確實保證每輛車都有一個停車位,同時公共停車位總量達到機動車保有量的10%以上。
新城連接 實現“區區通高速”
到2010年,初步形成與國家公路干線和環渤海地區公路干線有機銜接的高速公路網絡,市域公路總里程達到1.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累計達到900公里,實現“區區通高速”。
根據規劃,將以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為骨干,完善連接城際、中心城、新城、中心鎮的快速交通網絡。建成機場北線高速、機場南線高速、京包高速和六環路等;改造完成108、109、110、111國道;建設完成連接密云、懷柔、順義、通州、亦莊等新城的快速通道;新建改建一批市級公路。
京津冀 形成“3小時交通圈”
“十一五”期間,將建成第二條京津高速、京承高速公路等。推進以北京為中心,京津為主軸,以石家莊、秦皇島為兩翼的環渤海地區城際客運軌道交通工程,京津之間通達不超過半小時。
同時開發建設曹妃甸港區,加強與天津港、京唐港、秦皇島港、黃驊港共同組成的渤海灣樞紐港群海洋運輸的協調體系,基本形成以京津為核心,方圓500公里區域內重要城市間的陸路“3小時交通圈”。
第二機場 完成選址工作
根據規劃,到2008年,將完成首都國際機場的擴建工程,基本建成國際現代化航空樞紐港,旅客吞吐量達到每年6000萬人次。
同時提出,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運量需求,“十一五”期間將啟動北京第二機場的建設程序,完成項目選址工作。
京滬高鐵 兩城市5小時抵達
根據規劃,將推進京滬高速鐵路建設,實現5小時從北京抵達上海。
同時將積極推進鐵路干線、城際軌道交通和鐵路樞紐站點的建設,建成北京西站到北京站地下鐵路直徑線。
根據規劃,軌道交通將成為北京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主要骨架。
在全面建設完成地鐵奧運支線、軌道交通機場線、地鐵5號線、地鐵10號線一期等直接為奧運服務的4項軌道交通工程基礎上,繼續完成地鐵4號線、9號線、10號線二期和輕軌L2線(亦莊線)的建設。到2010年,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運營總里程將達到270公里以上,比“十五”期末的114公里翻一番。
屆時,北京五環路以內85%的通勤出行時間不超過50分鐘;邊緣集團到達市中心出行時間在1小時以內;最遠的郊區新城到中心城的出行時間不超過2小時;北京與周邊地區主要城市的陸路通達時間在3小時以內。
中心城區 打通一批南北通道
到2010年,北京中心城快速路總里程達到280公里,基本建成14條放射型快速路與3條快速環路構成的快速路網系統,公共客運系統承擔全日出行量比例達到40%以上。
根據規劃,將建設一批快速聯絡通道,重點完成通惠河北路、阜石路、廣渠路、姚家園路、蒲黃榆路等快速聯絡線;打通一批貫通市區的南北通道,重點完成趙登禹路、藍靛廠南路、北苑路、西大望路、玉泉路等;改造完成一批城市主干道,重點完成阜通東大街、朝陽路、萬壽路、安立路等。
市區停車 達到“一車一位”
“十一五”期間將加快客運樞紐和運營場站建設,建成四惠、一畝園、北京西站、宋家莊、京北太平莊等公交客運樞紐。加快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在中心城邊緣主要交通樞紐建設“停車-換乘”設施,引導小汽車的合理使用,嚴格管理占道停車。
規劃提出,到2010年,初步建成與道路交通容量相匹配的停車系統,市區基本停車位實現“一車一位”,確實保證每輛車都有一個停車位,同時公共停車位總量達到機動車保有量的10%以上。
新城連接 實現“區區通高速”
到2010年,初步形成與國家公路干線和環渤海地區公路干線有機銜接的高速公路網絡,市域公路總里程達到1.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累計達到900公里,實現“區區通高速”。
根據規劃,將以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為骨干,完善連接城際、中心城、新城、中心鎮的快速交通網絡。建成機場北線高速、機場南線高速、京包高速和六環路等;改造完成108、109、110、111國道;建設完成連接密云、懷柔、順義、通州、亦莊等新城的快速通道;新建改建一批市級公路。
京津冀 形成“3小時交通圈”
“十一五”期間,將建成第二條京津高速、京承高速公路等。推進以北京為中心,京津為主軸,以石家莊、秦皇島為兩翼的環渤海地區城際客運軌道交通工程,京津之間通達不超過半小時。
同時開發建設曹妃甸港區,加強與天津港、京唐港、秦皇島港、黃驊港共同組成的渤海灣樞紐港群海洋運輸的協調體系,基本形成以京津為核心,方圓500公里區域內重要城市間的陸路“3小時交通圈”。
第二機場 完成選址工作
根據規劃,到2008年,將完成首都國際機場的擴建工程,基本建成國際現代化航空樞紐港,旅客吞吐量達到每年6000萬人次。
同時提出,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運量需求,“十一五”期間將啟動北京第二機場的建設程序,完成項目選址工作。
京滬高鐵 兩城市5小時抵達
根據規劃,將推進京滬高速鐵路建設,實現5小時從北京抵達上海。
同時將積極推進鐵路干線、城際軌道交通和鐵路樞紐站點的建設,建成北京西站到北京站地下鐵路直徑線。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