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鐵產業布局正逐漸理順
2008年一季度,中國鋼鐵工業發生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國家批準了湛江和防城港這兩個鋼鐵基地項目開始前期工作。如果這兩個項目建成,那么,中國鋼鐵工業從資源型布局向市場型布局調整的進程就前進了一大步,中國鋼鐵的市場型布局雛形已經形成。5月22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兼首席分析師單尚華就沿海鋼鐵基地建設這一話題如是說。
之前一直負責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工作的單尚華參與了中國海岸線上10來個鋼鐵基地項目的論證,并主持編制了不少項目的規劃方案。他對中國鋼鐵產業布局調整的必要性深有感觸:沿海大鋼的建設、鋼鐵布局的調整,是鋼鐵企業在目前這種條件下向高水平過渡必須走的一步棋,只有這步棋走好了,才能提高中國鋼鐵工業的集中度,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從而有利于今后鋼鐵工業的發展。
中國鋼鐵產業布局正逐漸理順。按照《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規劃,中國鋼鐵產業的布局要向沿江、沿海轉移。從目前來看,鋼鐵行業已經按照《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要求,逐步對布局進行調整。
單尚華表示,沿長江布局的鋼鐵企業,包括東部的寶鋼,中部的馬鋼和武鋼,以及西部的攀鋼,這個布局在這些鋼鐵企業建設的時候就已經成形了。而在沿海鋼鐵企業的布局方面,最近幾年的動作才比較大。前幾年批準的鞍鋼鲅魚圈項目和首鋼京唐鋼鐵公司曹妃甸項目將于2008年下半年投產。現在國家又批準了廣西防城港和廣東湛江鋼鐵項目開展前期工作,中國沿海布局的規劃已經逐漸清晰。
沿海、沿江布局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這種布局下的鋼鐵企業依靠“吃”進口礦,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減少國家陸路運輸的壓力;另一方面,沿海地區一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先鋒”,發展速度較快,對鋼材的需求也更旺盛。比如東南各省,由于資源少,鋼鐵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而當地的經濟發展較快,對鋼材的需求旺盛。所以基于“吃”進口礦和緊靠市場的考慮,中國鋼鐵行業非常有必要調整布局。
當然,鋼鐵行業的布局調整不僅包括沿海、沿江布局,在內地鋼鐵企業中也應有所規劃。單尚華認為,在內地鋼鐵企業中真正有戰略布局調整意義的,是攀枝花地區和包頭地區,因為這是國內擁有資源優勢的地區:攀枝花地區的釩鈦資源以及包頭地區的稀土資源在世界上都是具有相當優勢的。現在看來,這兩個地區的資源優勢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需要進一步努力。
對于其他內地鋼鐵企業,單尚華認為應該以礦定產,根據資源掌控和開采情況來確定企業的發展規劃,這也符合《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要求。從戰略的角度來講,過去幾年內地小鋼鐵企業滾動發展起來后,只是成了產量上的大企業。這些企業要想真正參與國際競爭,裝備就必須實現大型化、現代化,大型化就要淘汰老的設備。與其在內地淘汰后再新建大的,不如轉移到沿江、沿海地區,這樣能夠使產業布局更加合理。
新項目不建起來,淘汰落后很難進行。關于淘汰落后和沿海大鋼項目的關系,單尚華表示:“現金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過去的觀念是先破后立,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如果新的企業不建起來,淘汰落后的工作也很難進行。”單尚華認為,新廠建立起來以后,在市場條件下,內地一些企業因為生產設備檔次相對落后、原燃料消耗大、成本高,生存空間將大大減小。再加上行政力量的推動,這些檔次較低的產能自然就會被淘汰。
從鋼鐵行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來看,落后產能不淘汰,鋼鐵行業就沒有發展空間。單尚華表示,現在所說“中國鋼材供需基本平衡”,但這個平衡是低水平的平衡,落后生產能力的比例還相對較大。目前,中國還有4,000多萬噸的窄帶鋼產量,如果要全部淘汰,至少需要10條高水平的熱軋生產線才能填補。這也造成了現在市場上的板材價格跟長材相比競爭優勢并不明顯的局面。如果這部分窄帶鋼不淘汰,寬帶鋼就占不到相應的市場份額,想要提高制造業的發展水平,難度也就更大。
山東、福建的沿海項目處于醞釀階段。在湛江和防城港這兩個項目獲批之后,單尚華表示,國內是否再建新的鋼鐵基地就需要視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的進度而定,因為建新廠的基礎就是必須要淘汰落后。目前,中國鋼鐵企業沿海布局的調整已形成了基本的框架,還有一些沿海鋼鐵項目正在醞釀中。單尚華透露,目前還有兩個項目正在論證過程中,一個位于經濟發展較快的山東省,另一個則位于東南沿海的福建省。
從整體上來看,山東鋼鐵工業發展的檔次是相對較高的。這體現在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山東鋼鐵企業裝備水平以及對環保設施的重視程度,普遍好于河北的鋼鐵企業。部分山東民營鋼鐵企業的起點就是200多平方米的燒結機、1,000多立方米的高爐、120噸的轉爐。但是,單尚華認為,山東鋼鐵工業目前面臨的問題、難點也不少。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山東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2007年的GDP處于全國第二位,今后汽車行業、家電行業、機床行業、農業機具行業等的發展潛力也很大。山東的鋼鐵企業產能雖然不低,年產能4,000多萬噸鋼,但與市場需求差距較大,尤其是在品種上。因此,山東省鋼鐵工業急需建設一家現代化的鋼鐵企業,支撐山東經濟的發展。
之前一直負責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工作的單尚華參與了中國海岸線上10來個鋼鐵基地項目的論證,并主持編制了不少項目的規劃方案。他對中國鋼鐵產業布局調整的必要性深有感觸:沿海大鋼的建設、鋼鐵布局的調整,是鋼鐵企業在目前這種條件下向高水平過渡必須走的一步棋,只有這步棋走好了,才能提高中國鋼鐵工業的集中度,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從而有利于今后鋼鐵工業的發展。
中國鋼鐵產業布局正逐漸理順。按照《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規劃,中國鋼鐵產業的布局要向沿江、沿海轉移。從目前來看,鋼鐵行業已經按照《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要求,逐步對布局進行調整。
單尚華表示,沿長江布局的鋼鐵企業,包括東部的寶鋼,中部的馬鋼和武鋼,以及西部的攀鋼,這個布局在這些鋼鐵企業建設的時候就已經成形了。而在沿海鋼鐵企業的布局方面,最近幾年的動作才比較大。前幾年批準的鞍鋼鲅魚圈項目和首鋼京唐鋼鐵公司曹妃甸項目將于2008年下半年投產。現在國家又批準了廣西防城港和廣東湛江鋼鐵項目開展前期工作,中國沿海布局的規劃已經逐漸清晰。
沿海、沿江布局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這種布局下的鋼鐵企業依靠“吃”進口礦,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減少國家陸路運輸的壓力;另一方面,沿海地區一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先鋒”,發展速度較快,對鋼材的需求也更旺盛。比如東南各省,由于資源少,鋼鐵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而當地的經濟發展較快,對鋼材的需求旺盛。所以基于“吃”進口礦和緊靠市場的考慮,中國鋼鐵行業非常有必要調整布局。
當然,鋼鐵行業的布局調整不僅包括沿海、沿江布局,在內地鋼鐵企業中也應有所規劃。單尚華認為,在內地鋼鐵企業中真正有戰略布局調整意義的,是攀枝花地區和包頭地區,因為這是國內擁有資源優勢的地區:攀枝花地區的釩鈦資源以及包頭地區的稀土資源在世界上都是具有相當優勢的。現在看來,這兩個地區的資源優勢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需要進一步努力。
對于其他內地鋼鐵企業,單尚華認為應該以礦定產,根據資源掌控和開采情況來確定企業的發展規劃,這也符合《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要求。從戰略的角度來講,過去幾年內地小鋼鐵企業滾動發展起來后,只是成了產量上的大企業。這些企業要想真正參與國際競爭,裝備就必須實現大型化、現代化,大型化就要淘汰老的設備。與其在內地淘汰后再新建大的,不如轉移到沿江、沿海地區,這樣能夠使產業布局更加合理。
新項目不建起來,淘汰落后很難進行。關于淘汰落后和沿海大鋼項目的關系,單尚華表示:“現金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過去的觀念是先破后立,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如果新的企業不建起來,淘汰落后的工作也很難進行。”單尚華認為,新廠建立起來以后,在市場條件下,內地一些企業因為生產設備檔次相對落后、原燃料消耗大、成本高,生存空間將大大減小。再加上行政力量的推動,這些檔次較低的產能自然就會被淘汰。
從鋼鐵行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來看,落后產能不淘汰,鋼鐵行業就沒有發展空間。單尚華表示,現在所說“中國鋼材供需基本平衡”,但這個平衡是低水平的平衡,落后生產能力的比例還相對較大。目前,中國還有4,000多萬噸的窄帶鋼產量,如果要全部淘汰,至少需要10條高水平的熱軋生產線才能填補。這也造成了現在市場上的板材價格跟長材相比競爭優勢并不明顯的局面。如果這部分窄帶鋼不淘汰,寬帶鋼就占不到相應的市場份額,想要提高制造業的發展水平,難度也就更大。
山東、福建的沿海項目處于醞釀階段。在湛江和防城港這兩個項目獲批之后,單尚華表示,國內是否再建新的鋼鐵基地就需要視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的進度而定,因為建新廠的基礎就是必須要淘汰落后。目前,中國鋼鐵企業沿海布局的調整已形成了基本的框架,還有一些沿海鋼鐵項目正在醞釀中。單尚華透露,目前還有兩個項目正在論證過程中,一個位于經濟發展較快的山東省,另一個則位于東南沿海的福建省。
從整體上來看,山東鋼鐵工業發展的檔次是相對較高的。這體現在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山東鋼鐵企業裝備水平以及對環保設施的重視程度,普遍好于河北的鋼鐵企業。部分山東民營鋼鐵企業的起點就是200多平方米的燒結機、1,000多立方米的高爐、120噸的轉爐。但是,單尚華認為,山東鋼鐵工業目前面臨的問題、難點也不少。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山東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2007年的GDP處于全國第二位,今后汽車行業、家電行業、機床行業、農業機具行業等的發展潛力也很大。山東的鋼鐵企業產能雖然不低,年產能4,000多萬噸鋼,但與市場需求差距較大,尤其是在品種上。因此,山東省鋼鐵工業急需建設一家現代化的鋼鐵企業,支撐山東經濟的發展。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