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用地球巖石測試機器人搜索外星生物(圖)
失蹤的“小獵犬2”號探測器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9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道,很多太空任務都使用機器人進行探測,比如大名鼎鼎的“機遇”號和“勇氣”號火星漫游車?,F在,它們仍在火星上跋涉,拍攝照片和進行挖土作業。那么,我們能夠打造一款用于鑒別外星生物的機器人嗎?如果可以的話,它又依靠什么裝備區分巖石和細菌的差別呢?
對此,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德里克·普蘭領導的一支科學家小組希望給出我們答案,方式就是利用機器人探測設備檢驗地球上的巖石。為了讓測試盡可能接近真實,研究人員收集了與在火星上類似的巖石樣本,而后利用高科技設備對巖石進行分析。這些設備包括一臺攝像機、顯微鏡以及取樣裝置,它們與失蹤的“小獵犬2”號探測器攜帶的設備非常類似。
普蘭等人的想法是,看看這些設備能否探測到巖石中的活生物跡象。雖然測試是在實驗室進行的,但這些科學家盡可能讓測試環境接近探測器在火星進行實驗時的環境。測試結果顯示,所有這些設備在尋找生命跡象方面均表現出色。有意思的是,如果讓這些設備齊上陣,搜索能力將變得更為強大。為了描繪一幅完整的圖畫,你需要讓大量設備協同作戰。
普蘭等人發現,“小獵犬2”型顯微鏡在探測生命跡象時的表現尤為突出,這說明,低成本設備也可以擁有與昂貴版本一樣的強大功能。由于這些測試,研究人員同樣獲得與探測生命有關的重要數據,即設備應該與巖石樣本進行何種程度的“親密接觸”才會發現生命存在跡象。
從很多方面來說,普蘭等人的測試都擁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太空探索可能令人熱血沸騰,但它同樣帶有很高的危險性,并且費用高得驚人,這也就是為什么要將機器人探測器而不是人送入太空。但問題是,機器人探測器必須個頭小而且重量輕,這樣才能更容易地置于火箭之中。此外,它們還必須具有較低的能耗,因為絕大多數能量都來自它們的太陽能電池板。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設計機器人所需設備的工作變得異常艱難。
舉例來說,你可能認為機器人火星探測器應該使用世界上功能最強大的顯微鏡。這種要求是可以滿足的,但讓所有設備必須滿足重量輕、體積小、能耗低的要求自然就有如登天了。很明顯,設備工程師面臨一項高難度挑戰。因此,科學家需要測試當前的設備能否勝任這項重任。
更多類似的研究已計劃進行現場實驗和樣本準備工作,所有這些都是“行星間類似物現場研究網絡”的一部分。普蘭等人的研究不僅對設備設計師非常重要,對任務工程師和行星科學家也同樣如此。眼下,這支研究小組正打算使用不同設備進行進一步測試,同時創建一個相關數據庫。這個數據庫能夠讓科學家知道什么設備可以在任何特定環境下上演最出色表現。所有這些努力的目的都是幫助未來火星任務的有效性實現最大化。實際上,如果我們在另一顆行星上發現生命,完成這項重任的更有可能是機器而不是人。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