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業遭遇發展拐點
2008年3月26日,中芯國際(0981.HK)股價創下該股歷史上最大單日漲幅紀錄,盤中大漲近20%達到0.54港元。
同日,中芯國際公告稱,正與一家戰略投資者進行談判。這家投資者可能通過股票或可換股工具買入“大量股權”。中芯國際透露,投資者可能獲得董事會席位。此前,中芯國際連年虧損。因此中芯國際希望投資者能提升中芯的業務基礎,如改善經營及降低資本開支等。
中芯國際不過是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一個縮影。目前, 國內芯片設計行業整遭遇發展拐點——在海外上市的芯片企業的市場表現,遠低于國際同行和中國網絡概念股。而更多芯片企業,則面臨生死存亡關頭。
中國半導體業遭遇拐點
位于上海的中芯國際早就跟戰略投資者“眉來眼去”。對一些潛在投資者而言,中芯國際可能是進行重組的大好選擇。今年1月,中芯國際宣布2007年虧損4000萬美元。
實際上,包括英特爾、AMD在內的全球芯片廠商都因供應過度造成的價格疲軟而遭受損失。但是很顯然,中芯國際并不具備英特爾、AMD一樣的抗虧損能力。
中芯國際不過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一個縮影。iSuppli中國區半導體行業分析師認為,2008年將是中國芯片設計業的生死年,一批公司很可能因此倒閉。據記者了解,目前一些小型IC公司已開始大幅裁員。
資本市場早已有所反應。中芯國際創下歷史最大漲幅后也不過才達到0.54港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展訊、中星微、珠海炬力三家芯片設計公司的股價不僅遠低于國際同行,還遠低于新媒體、網絡門戶等概念公司,折射出投資者對芯片產業特別是中國芯片設計企業的信心不足。
除了全球半導體環境成熟帶來的挑戰之外,最嚴重的問題還是來自自身。據了解,國際頂級設計能力普遍已達到90納米(0.09微米),英特爾、AMD已向45納米大力進軍。但目前中國IC設計業處于0.25-0.18微米設計能力之間的公司約占總體的49%,仍有24%的公司設計能力只能達到1.5-0.35微米。
另一個嚴重問題是,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嚴重依賴于直銷模式。80%以上公司在選擇銷售模式上依舊采用針對固定客戶的直銷模式,這就造成“越是依賴直銷模式,越說明客戶和產品的單一。”
事實上,中國企業目前大都還集中在競爭較低的專有集成IC(ASIC)市場, 這同時決定了中國芯片設計業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競爭激烈。目前中國有近500家芯片設計企業,但是至少一半公司沒有達到產品商業化能力,不少芯片設計公司甚至只有幾十人的規模。
同日,中芯國際公告稱,正與一家戰略投資者進行談判。這家投資者可能通過股票或可換股工具買入“大量股權”。中芯國際透露,投資者可能獲得董事會席位。此前,中芯國際連年虧損。因此中芯國際希望投資者能提升中芯的業務基礎,如改善經營及降低資本開支等。
中芯國際不過是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一個縮影。目前, 國內芯片設計行業整遭遇發展拐點——在海外上市的芯片企業的市場表現,遠低于國際同行和中國網絡概念股。而更多芯片企業,則面臨生死存亡關頭。
中國半導體業遭遇拐點
位于上海的中芯國際早就跟戰略投資者“眉來眼去”。對一些潛在投資者而言,中芯國際可能是進行重組的大好選擇。今年1月,中芯國際宣布2007年虧損4000萬美元。
實際上,包括英特爾、AMD在內的全球芯片廠商都因供應過度造成的價格疲軟而遭受損失。但是很顯然,中芯國際并不具備英特爾、AMD一樣的抗虧損能力。
中芯國際不過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一個縮影。iSuppli中國區半導體行業分析師認為,2008年將是中國芯片設計業的生死年,一批公司很可能因此倒閉。據記者了解,目前一些小型IC公司已開始大幅裁員。
資本市場早已有所反應。中芯國際創下歷史最大漲幅后也不過才達到0.54港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展訊、中星微、珠海炬力三家芯片設計公司的股價不僅遠低于國際同行,還遠低于新媒體、網絡門戶等概念公司,折射出投資者對芯片產業特別是中國芯片設計企業的信心不足。
除了全球半導體環境成熟帶來的挑戰之外,最嚴重的問題還是來自自身。據了解,國際頂級設計能力普遍已達到90納米(0.09微米),英特爾、AMD已向45納米大力進軍。但目前中國IC設計業處于0.25-0.18微米設計能力之間的公司約占總體的49%,仍有24%的公司設計能力只能達到1.5-0.35微米。
另一個嚴重問題是,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嚴重依賴于直銷模式。80%以上公司在選擇銷售模式上依舊采用針對固定客戶的直銷模式,這就造成“越是依賴直銷模式,越說明客戶和產品的單一。”
事實上,中國企業目前大都還集中在競爭較低的專有集成IC(ASIC)市場, 這同時決定了中國芯片設計業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競爭激烈。目前中國有近500家芯片設計企業,但是至少一半公司沒有達到產品商業化能力,不少芯片設計公司甚至只有幾十人的規模。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電線電纜行業面臨歐盟綠色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