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成下一代激光加工系統核心裝置
日本理化研究所和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日前發布消息說,兩家機構聯合研制出高效率的超短脈沖激光發生裝置,向下一代激光加工系統的產業化應用邁出了重要一步。
兩家機構聯合發布的新聞公報說,隨著激光技術的進展,人們已經實現了激光發生時間僅1飛秒(1飛秒等于一千萬億分之一秒)的超短脈沖激光,激光的輸出功率已達上萬億瓦。但如果考慮到產業應用,雖然二氧化碳激光等加工用激光由電轉換成光的效率超過10%,作為超微世界的“雕刻刀”被看好的超短脈沖激光迄今的能量轉換效率還不足0.5%,使初期成本和運營成本難以下降,成為超短脈沖激光產業化應用的瓶頸。
公報說,兩家機構的研究人員用鐿激光晶體代替以往的摻鈦藍寶石晶體,并且使用了獨創的反射率高達99.999%的激光反射鏡,使發生超短脈沖激光的能量轉換效率提高到原先的10倍以上。
研究人員計劃從2008年起在理化研究所進行新的激光加工系統的試運行。在試運行過程中,除了進行金屬、陶瓷的超微加工外,還將實施現有激光難以勝任的一些材料加工試驗。
兩家機構聯合發布的新聞公報說,隨著激光技術的進展,人們已經實現了激光發生時間僅1飛秒(1飛秒等于一千萬億分之一秒)的超短脈沖激光,激光的輸出功率已達上萬億瓦。但如果考慮到產業應用,雖然二氧化碳激光等加工用激光由電轉換成光的效率超過10%,作為超微世界的“雕刻刀”被看好的超短脈沖激光迄今的能量轉換效率還不足0.5%,使初期成本和運營成本難以下降,成為超短脈沖激光產業化應用的瓶頸。
公報說,兩家機構的研究人員用鐿激光晶體代替以往的摻鈦藍寶石晶體,并且使用了獨創的反射率高達99.999%的激光反射鏡,使發生超短脈沖激光的能量轉換效率提高到原先的10倍以上。
研究人員計劃從2008年起在理化研究所進行新的激光加工系統的試運行。在試運行過程中,除了進行金屬、陶瓷的超微加工外,還將實施現有激光難以勝任的一些材料加工試驗。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和利時——真誠地為用戶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