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自主創新凸顯五大瓶頸
在中國軟件業崛起并開始騰飛的今天,軟件行業奏響了自主創新的主旋律。然而,據本屆軟交會上發布的《2007中國軟件自主創新報告》顯示,包括知識產權問題在內,企業 自主創新的道路不乏荊棘,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有待超越。
產權保護問題顯現在諸多的參展單位中,大連市版權協會的展臺尤為引人注目。大連市版權保護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協會成立10年間,共辦理的軟件版權登記僅200多件,不到大連軟件開發總數的1/10。這一數字讓記者大為震驚。
“軟件產業在知識產權面前顯示出很脆弱的一面,因為它是唯一一個最終用戶都可能成為產品制造者的行業。在企業花費了高昂的開發費用后,很容易被盜版,因此,版權保護對于軟件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業內人士如是分析。
據了解,企業軟件開發出來后,應首先進行版權登記,一般登記周期為60個工作日,而后取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1000元的登記費用其實只占開發費用的很少部分,卻可以在軟件被盜版時提供法律依據。”大連市版權保護協會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然而,很多軟件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卻非常淡薄。“我們公司原來以外包為主,自主開發不多,沒有把軟件版權登記當回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業參展人員坦言。
創新五大瓶頸凸顯“沒有保護,創新沒用”。在接受2007中國軟件自主創新情況調查的企業中,多數企業反映備受盜版困擾,有損軟件開發和研究企業的積極性。
報告顯示中國軟件企業進入騰飛階段,但中國軟件自主創新凸顯五大瓶頸,知識產權保護位列其中。
首先是規模偏小。截至2006年底,在中國軟件企業當中,57.6%的企業年營收在500萬元以下,超過1億元的企業不足5%。
其次是人才瓶頸。中國軟件行業從業人員流動性極大,國內中小企業在人才的運用上明顯處于劣勢。中小企業變相成為專業人才的第二培訓基地,好不容易成熟的從業人員,但流失的概率很高。“我們變成了‘黃埔軍校’,新招進來的員工在我們公司工作了一年左右以后,就可能會被一些大公司挖走。”本土軟件中小軟件企業倍感無奈。
另外,技術乏力也是中國軟件企業的一大通病。報告披露,國內軟件企業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應用軟件領域,平臺軟件和中間軟件的比重低,技術含量不高,軟件產品的范圍相對狹窄,難以形成自己的特點。而大量中小軟件企業往往為生存所困,嚴重阻礙和限制了其創新能力。大部分本土軟件企業在較低層面上進行著大量重復性的工作,是一種小作坊式的生產,這種生產方式為了眼前的生存,根本無力開展軟件技術創新,很多企業幾乎沒有研發投入。
資本緊缺也是報告披露的困擾本土軟件企業創新的一大難題。中國許多軟件企業規模小,資金短缺,只能靠投入少的短期項目來維持運作,無法進一步開發投入大、風險高、收益高的大型軟件項目。由于軟件項目可維持周期短,需要不斷的升級換代,軟件企業后期發展中受到資金短缺的制約較大。
為提升創新能力獻策在深入研究了本土軟件企業的創新焦慮之后,對比印度軟件業成長路徑,報告對提升中國軟件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出諸多建議。
首先是呼吁從政策層面提升對軟件企業的扶持力度。我國先后出臺了《關于軟件出口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軟件產業基地管理辦法》、《關于發布2003年度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名單的通知》等政策,但在具體的執行上,中小企業往往難以得到支持。報告建議能向中小企業有所傾斜,并建議以產業扶持基金等多種形式扶持和鼓勵本土軟件企業的創新行為。
其次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近年來,中國堅決查處和打擊各種違法侵權行為,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一再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外部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報告建議,企業亦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政府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可在政府采購中加大對本土軟件的采購幅度。
再次,要加大軟件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充分發揮軟件園對本土軟件企業自主創新搖籃的作用。報告還建議對于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的評定,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不搞終身制;成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專家組,對國家軟件產業建設發展情況和績效進行動態檢查和定期考評,不合格者將取消國家軟件產業基地稱號。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