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設備升級和技術進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2007年,隨著國家“科技興國”戰略的實施和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的貫徹落實,作為技術密集型的行業,電力工業積極圍繞環保、節能、設備改造、裝備技術升級,廣泛采用發電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積極應用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空冷、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秸稈發電、海水淡化、鍋爐微油點火、等離子點火、大容量循環流化床、輔機變頻等先進技術開展工作,取得了設備升級和技術進步新的重要階段性成果。
2007年,華電鄒縣電廠8#機組、華能玉環電廠3#、4#機組、國電泰州電廠1#機組4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相繼投運,使得全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
組的數量達到7臺,加上新投的全國首臺6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華能營口電廠1#機組,標志著我國已經成功掌握世界先進的火力發電技術。首臺國產60萬千瓦空冷脫硫燃煤機組――華能銅川電廠1號機組順利投產發電,標志著我國已成功掌握了世界先進的大型空冷火力發電技術,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為同類型機組的設計和運行起到示范作用,為富煤缺水地區建設火力發電廠探索出一條可行的道路。
通過引進消化和吸收,2007年投運的三峽電站右岸機組實現了大型水電設備的國產化,標志著我國水電重大裝備實現了三十年的大跨越,國內水電制造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國自助設計、制造、安裝特大型水輪發電機組的時代開始到來。
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開工的晉東南-荊門1000千伏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和云南-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試驗示范工程進展順利;2007年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開工建設;750千伏電網轉入全面建設階段;500千伏電網逐漸成為各區域和省級電網的主網架,電網結構更加合理,配置資源的能力更強;三峽輸變電工程全面建成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歷經10年建設的三峽輸變電主體工程圓滿建成,實現了三峽電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的目標。貴廣二回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產,“西電東送”南通道輸電能力達到1650萬千瓦。
2007年,華電鄒縣電廠8#機組、華能玉環電廠3#、4#機組、國電泰州電廠1#機組4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相繼投運,使得全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
組的數量達到7臺,加上新投的全國首臺6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華能營口電廠1#機組,標志著我國已經成功掌握世界先進的火力發電技術。首臺國產60萬千瓦空冷脫硫燃煤機組――華能銅川電廠1號機組順利投產發電,標志著我國已成功掌握了世界先進的大型空冷火力發電技術,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為同類型機組的設計和運行起到示范作用,為富煤缺水地區建設火力發電廠探索出一條可行的道路。
通過引進消化和吸收,2007年投運的三峽電站右岸機組實現了大型水電設備的國產化,標志著我國水電重大裝備實現了三十年的大跨越,國內水電制造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國自助設計、制造、安裝特大型水輪發電機組的時代開始到來。
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開工的晉東南-荊門1000千伏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和云南-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試驗示范工程進展順利;2007年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開工建設;750千伏電網轉入全面建設階段;500千伏電網逐漸成為各區域和省級電網的主網架,電網結構更加合理,配置資源的能力更強;三峽輸變電工程全面建成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歷經10年建設的三峽輸變電主體工程圓滿建成,實現了三峽電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的目標。貴廣二回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產,“西電東送”南通道輸電能力達到1650萬千瓦。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高壓開關:從超高壓向特高壓跨越
下一篇:中國農村水電站自動化的現狀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