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照明電器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四年來行業的發展
2003年中照協五屆一次理事會議距今已四年了,四年來我國照明電器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燈具同樣得到快速發展。燈具產品從單純仿制向自行設計的步伐在加快,國內市場涌現出一大批消費者認同的品牌,在家居、商業、工程、室外、道路等不同應用場所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這說明我們的企業和行業正在走向成熟。
近年來,全行業有兩家企業技術中心獲國家認定;有五家企業的商標獲得國家工商總局授予“中國馳名商標”;有11家企業的12種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有百余項產品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免檢產品資格”。這說明了我們照明電器產品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企業的數量在增加。2001年全國工業普查時的數據全行業超過8000家,四年后的今天據不完全統計已超過10000家。同時,企業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四年前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僅有1~2家,現在已有20家企業銷售額超過10億元,有的已超過20億元。
由于企業實力的增強,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重視技術進步,加大了自主創新的投入力度。例如在CFL生產中大部分實現了單機自動化生產;圓排車的普遍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的一致性;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電子鎮流器生產中采用了自動插件機和自動貼片機;最近螺旋管自動彎管機的成功開發,又是一項重大的突破,這可以大大解放一批手工彎管工人,提高了效率,改善了工人的勞動條件;格柵燈盤和支架生產線過去是單機,現在已在使用自動生產線;筒燈生產過去全部是人工旋壓,目前有的企業已購置了自動旋壓設備。燈具企業也在建立自己的實驗室,購買了分布式光度計等大型儀器設備,為自主設計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加大研究開發的力度,使企業逐步走向良性循環的道路。
近年來行業的發展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將照明產業視為本地區的支柱產業。協會先后命名中山古鎮、余姚梁弄和武進鄒區為產業特色區域。另外還有一些地區已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產業集群,如浙江臨安、江蘇建湖的緊湊型熒光燈,浙江上虞的熒光燈及燈具,江蘇高郵的路燈燈具等均具備了相當的規模。
當前面臨的形勢
進入新世紀,能源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發展的瓶頸,氣候變化、節能減排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今年這一形勢更為突出,無論雙邊或多邊的國際交往中,氣候變化、節能減排均是一個重要議題。國際社會十分關注,中國政府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視。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上論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時指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溫家寶總理今年6月14日在一份報告上批示“要加大力度,狠抓推廣節能燈各項工作的落實”。
照明節能已成為終端節能的一個重要領域,世界各國均十分關注,中國作為生產大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需要積極地面對這一嚴峻的形勢。
今年2月份,國際能源署(IEA)召開了“緊湊型熒光燈質量與逐步淘汰白熾燈戰略”會議。同時澳大利亞政府宣布于2010年禁止銷售白熾燈。3月份歐盟首腦峰會和歐盟理事會均將此作為議題之一。4月份地球日當天在新加坡召開的“全球工商界環境高峰論壇”上也將此作為議題之一。4月份全球環境基金(GEF)的CEO訪華,希望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率先承諾逐步淘汰白熾燈。5月份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的經社理事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CSD)上,澳大利亞政府也提議就此問題進行討論。6月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召開的“亞行亞洲清潔能源論壇”上也將如何推廣節能照明作為主要議題之一。6月初,胡錦濤總書記出席G8峰會,氣候變化也是主要議題。
10月份,由歐洲制燈企業聯盟(ELC)發起召開了全球照明協會論壇,討論的內容也包括節能環保,隨后在曼谷又召開了“亞洲CFL質量會議”,專門討論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CFL推廣中的產品質量問題。
12月6日澳大利亞政府在京召開“澳大利亞逐步淘汰低效照明產品計劃與中國相關方研討會”。
今年中國政府出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國務院頒發了《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最近發改委 會同財政部就落實溫家寶總理批示,推廣節能照明,目前正在討論財政補貼方案。
2003年中照協五屆一次理事會議距今已四年了,四年來我國照明電器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燈具同樣得到快速發展。燈具產品從單純仿制向自行設計的步伐在加快,國內市場涌現出一大批消費者認同的品牌,在家居、商業、工程、室外、道路等不同應用場所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這說明我們的企業和行業正在走向成熟。
近年來,全行業有兩家企業技術中心獲國家認定;有五家企業的商標獲得國家工商總局授予“中國馳名商標”;有11家企業的12種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有百余項產品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免檢產品資格”。這說明了我們照明電器產品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企業的數量在增加。2001年全國工業普查時的數據全行業超過8000家,四年后的今天據不完全統計已超過10000家。同時,企業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四年前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僅有1~2家,現在已有20家企業銷售額超過10億元,有的已超過20億元。
由于企業實力的增強,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重視技術進步,加大了自主創新的投入力度。例如在CFL生產中大部分實現了單機自動化生產;圓排車的普遍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的一致性;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電子鎮流器生產中采用了自動插件機和自動貼片機;最近螺旋管自動彎管機的成功開發,又是一項重大的突破,這可以大大解放一批手工彎管工人,提高了效率,改善了工人的勞動條件;格柵燈盤和支架生產線過去是單機,現在已在使用自動生產線;筒燈生產過去全部是人工旋壓,目前有的企業已購置了自動旋壓設備。燈具企業也在建立自己的實驗室,購買了分布式光度計等大型儀器設備,為自主設計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加大研究開發的力度,使企業逐步走向良性循環的道路。
近年來行業的發展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將照明產業視為本地區的支柱產業。協會先后命名中山古鎮、余姚梁弄和武進鄒區為產業特色區域。另外還有一些地區已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產業集群,如浙江臨安、江蘇建湖的緊湊型熒光燈,浙江上虞的熒光燈及燈具,江蘇高郵的路燈燈具等均具備了相當的規模。
當前面臨的形勢
進入新世紀,能源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發展的瓶頸,氣候變化、節能減排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今年這一形勢更為突出,無論雙邊或多邊的國際交往中,氣候變化、節能減排均是一個重要議題。國際社會十分關注,中國政府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視。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上論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時指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溫家寶總理今年6月14日在一份報告上批示“要加大力度,狠抓推廣節能燈各項工作的落實”。
照明節能已成為終端節能的一個重要領域,世界各國均十分關注,中國作為生產大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需要積極地面對這一嚴峻的形勢。
今年2月份,國際能源署(IEA)召開了“緊湊型熒光燈質量與逐步淘汰白熾燈戰略”會議。同時澳大利亞政府宣布于2010年禁止銷售白熾燈。3月份歐盟首腦峰會和歐盟理事會均將此作為議題之一。4月份地球日當天在新加坡召開的“全球工商界環境高峰論壇”上也將此作為議題之一。4月份全球環境基金(GEF)的CEO訪華,希望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率先承諾逐步淘汰白熾燈。5月份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的經社理事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CSD)上,澳大利亞政府也提議就此問題進行討論。6月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召開的“亞行亞洲清潔能源論壇”上也將如何推廣節能照明作為主要議題之一。6月初,胡錦濤總書記出席G8峰會,氣候變化也是主要議題。
10月份,由歐洲制燈企業聯盟(ELC)發起召開了全球照明協會論壇,討論的內容也包括節能環保,隨后在曼谷又召開了“亞洲CFL質量會議”,專門討論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CFL推廣中的產品質量問題。
12月6日澳大利亞政府在京召開“澳大利亞逐步淘汰低效照明產品計劃與中國相關方研討會”。
今年中國政府出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國務院頒發了《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最近發改委 會同財政部就落實溫家寶總理批示,推廣節能照明,目前正在討論財政補貼方案。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