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鍛造業強健遼中“工業身板”
原本工業基礎薄弱的遼中縣,在積極承接沈陽市產業轉移中,打造出強有力的“工業身板”,牽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近3年來,累計新建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287個,其中3000萬元以上項目140個,億元以上項目48個,10億元以上項目6個。
今年1至10月,全縣財政收入實現3.95億元,同比增長120.36%。
遼中縣緊鄰沈陽城區,但以往這一區位優勢沒有得到很好發揮。近3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改變縣域工業的發展思路,把主要精力放在承接沈陽工業轉移之上,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由于排放和勞動力成本等因素的制約,大城市內的鑄造業向外轉移是大勢所趨,遼中縣順勢而為,使沈陽機床銀豐鑄造、遼冶重工等一批超億元大項目相繼落戶,項目集聚效應已經形成,為工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目前,遼中縣正舉全力建設近海經濟區,以鑄鍛造為骨干產業,打造全國鑄鍛造第一縣。
遼中縣現有鑄造生產廠點28個,另有鍛造廠點7個,從業人員4000人。遼中縣有較好的機械加工、鑄鍛造產業基礎和較強配套能力、較大的鑄件產品市場占有份額,蘊涵著相當雄厚的生產潛力和產業工人優勢。2006年,遼中縣鑄件生產能力已達到25萬噸。持有二級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占全縣鑄造企業的73%。主要鑄件產品有機床床體、曲軸毛坯、減速機殼體;汽車輪轂、差速器,礦山設備、紡織機械鑄件、精密鑄件及各種泵閥、管件等。
2006年全縣鑄件實際生產量完成12萬噸,占全市產量的20%,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生產規模亞洲最大、世界第四的沈陽機床銀豐鑄造有限公司,年產機床主體鑄件生產能力15萬噸,2006年完成鑄件產量8萬噸,2007年預計生產15萬噸鑄件、2萬噸鍛件,直接為沈陽機床集團配套。年生產15萬只球墨鑄鐵曲軸的沈陽曲軸廠,具有1萬噸的鑄件生產能力。精密鑄造、遼東鑄造和航空部件廠等企業年銷售額均在3000萬元以上。
隨著沈陽近海經濟區的組建,遼中縣在沈陽近海經濟區規劃出5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鑄造機加產業園。重點發展精密鑄造、有色金屬熔煉、黑色鑄造以及機械加工產業。特別是沈西工業大道的開通和通海大道的打通、貨運鐵路專線的建設給裝備制造業尤其是鑄鍛造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一批工藝水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鑄造項目紛至沓來,以熔煉采用弧爐和澆包精煉爐,鑄造采用樹脂砂及蠟模、鐵模、陶模為主的新工藝,以合金鋼、超低碳不銹鋼、密烘鑄鐵、球墨鑄鐵,高品質的鍛件和鑄鋁、鑄銅件及鈦合金鑄件為主導產品的企業,將相繼落戶近海經濟區。
今年前10個月,遼中縣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近海經濟區核心區一期工程6.9平方公里“六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新引進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61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4個、10億元以上項目5個。
目前,香港華英倫集團、三和集團(日本CEM會社)、永達有色金屬鑄造和鑫豐鑄造等一批精鑄造項目已正式簽約落戶近海經濟區鑄造機加產業園。在近海經濟區建設鑄造機加產業園,對鑄造企業進行集聚、促其集群組團,形成產業鏈,注重生產、節能降耗、環保的有機結合,全面打造沈西工業走廊裝備制造產業帶,加速遼中工業經濟發展,大力推進鑄造機加產業園建設已是大勢所趨。
如今,打造世界級鑄鍛造生產基地,建設中國綠色鑄鍛造之都,成為近海經濟區的又一發展目標。遼中縣規劃,到2010年,引進規模以上鑄鍛造企業30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形成年生產各類鑄件4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成為全國鑄鍛造第一縣。
今年1至10月,全縣財政收入實現3.95億元,同比增長120.36%。
遼中縣緊鄰沈陽城區,但以往這一區位優勢沒有得到很好發揮。近3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改變縣域工業的發展思路,把主要精力放在承接沈陽工業轉移之上,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由于排放和勞動力成本等因素的制約,大城市內的鑄造業向外轉移是大勢所趨,遼中縣順勢而為,使沈陽機床銀豐鑄造、遼冶重工等一批超億元大項目相繼落戶,項目集聚效應已經形成,為工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目前,遼中縣正舉全力建設近海經濟區,以鑄鍛造為骨干產業,打造全國鑄鍛造第一縣。
遼中縣現有鑄造生產廠點28個,另有鍛造廠點7個,從業人員4000人。遼中縣有較好的機械加工、鑄鍛造產業基礎和較強配套能力、較大的鑄件產品市場占有份額,蘊涵著相當雄厚的生產潛力和產業工人優勢。2006年,遼中縣鑄件生產能力已達到25萬噸。持有二級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占全縣鑄造企業的73%。主要鑄件產品有機床床體、曲軸毛坯、減速機殼體;汽車輪轂、差速器,礦山設備、紡織機械鑄件、精密鑄件及各種泵閥、管件等。
2006年全縣鑄件實際生產量完成12萬噸,占全市產量的20%,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生產規模亞洲最大、世界第四的沈陽機床銀豐鑄造有限公司,年產機床主體鑄件生產能力15萬噸,2006年完成鑄件產量8萬噸,2007年預計生產15萬噸鑄件、2萬噸鍛件,直接為沈陽機床集團配套。年生產15萬只球墨鑄鐵曲軸的沈陽曲軸廠,具有1萬噸的鑄件生產能力。精密鑄造、遼東鑄造和航空部件廠等企業年銷售額均在3000萬元以上。
隨著沈陽近海經濟區的組建,遼中縣在沈陽近海經濟區規劃出5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鑄造機加產業園。重點發展精密鑄造、有色金屬熔煉、黑色鑄造以及機械加工產業。特別是沈西工業大道的開通和通海大道的打通、貨運鐵路專線的建設給裝備制造業尤其是鑄鍛造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一批工藝水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鑄造項目紛至沓來,以熔煉采用弧爐和澆包精煉爐,鑄造采用樹脂砂及蠟模、鐵模、陶模為主的新工藝,以合金鋼、超低碳不銹鋼、密烘鑄鐵、球墨鑄鐵,高品質的鍛件和鑄鋁、鑄銅件及鈦合金鑄件為主導產品的企業,將相繼落戶近海經濟區。
今年前10個月,遼中縣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近海經濟區核心區一期工程6.9平方公里“六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新引進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61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4個、10億元以上項目5個。
目前,香港華英倫集團、三和集團(日本CEM會社)、永達有色金屬鑄造和鑫豐鑄造等一批精鑄造項目已正式簽約落戶近海經濟區鑄造機加產業園。在近海經濟區建設鑄造機加產業園,對鑄造企業進行集聚、促其集群組團,形成產業鏈,注重生產、節能降耗、環保的有機結合,全面打造沈西工業走廊裝備制造產業帶,加速遼中工業經濟發展,大力推進鑄造機加產業園建設已是大勢所趨。
如今,打造世界級鑄鍛造生產基地,建設中國綠色鑄鍛造之都,成為近海經濟區的又一發展目標。遼中縣規劃,到2010年,引進規模以上鑄鍛造企業30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形成年生產各類鑄件4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成為全國鑄鍛造第一縣。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