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智能交通 現代交通技術發展迅猛
日前,第14屆智能交通世界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該項會議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此次大會的召開將有力地推動中國、亞洲乃至世界智能交通技術的進步,促進相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即將在北京舉辦,智能交通作為科技奧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改善北京的交通環境,同時,中國的智能交通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幾年前我到貴州訪問時,看到當地人行橫道已經使用電子倒計時牌,感到有些驚訝,美國普遍應用倒計時牌在3年前才開始的。”10月10日,在第14屆智能交通世界大會上,一位來自美國的外賓這樣對記者說。
中國是后發國家,在應用新技術上沒有太多阻力,反而成為新技術應用的樂園。在此次大會的“部長論壇”上,交通部副部長翁孟勇介紹了我國多年來在交通運輸領域所取得的成效。
新技術不斷獲得應用
翁孟勇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交通技術已經成為促進交通運輸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痹诮煌ㄟ\輸領域,越來越多的國家注重依靠信息技術,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的運營效率,提高公眾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降低貨物運輸與綜合物流成本,增強經濟活力和提升國際競爭力。
據介紹,我國一直積極探索應用現代信息通信等高新技術改善交通運輸系統的管理和運行效率,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應用就是其中之一。經過近10年的發展,智能交通技術在我國已經從概念引入發展到廣泛應用階段,并在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應用系統建設、相關產品研發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目前,智能交通系統已經有效地應用于道路運輸管理、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城市交通管理、城市間道路交通管理、集裝箱跟蹤、港口管理、海事管理等領域。
“必須提供滿足工業化發展所需的交通工具,要讓每個人感受到交通發展所帶來的更高品質生活,同時更要考慮如何減少占用和消耗寶貴的自然資源,減少交通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蔽堂嫌卤硎?,我國正在制定一個從國情出發,既滿足一個處于工業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國家所產生的巨大交通需求,又能體現保障安全、有效地節約和集約利用資源、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影響的交通發展戰略。
國家在制定該戰略時首先是基于對各類交通需求的合理引導,核心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以公眾交通方式為主的綜合運輸體系。實施該戰略的途徑就是大力推進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和政策創新。相應的交通政策將把轉變交通發展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發展由主要依靠資金、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規模投入,逐步轉變到更多地依靠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更加重視節能、節材、環保和土地、岸線的集約利用,重視發展交通循環經濟。同時,我國還將致力于提高交通運輸安全水平,更加關注社會公平,扶助貧困,縮小城鄉差距,滿足公眾的基本交通需求。
翁孟勇說,在這個轉變過程中,科技創新是關鍵。我國將通過大力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的集成創新和應用,促進交通產業的結構優化,特別是在智能交通領域,要進一步應用和推廣區域聯網的不停車收費技術,充分發揮智能交通系統的綜合效益,同時,要深入研究和開發交通信息采集和應用技術,智能化公路和水路的管理技術等,積極推廣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鼓勵廢舊材料的再利用,以及降低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使用成本,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有效利用資源且更好地保護環境。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這段時間也是我國交通運輸業發展最快的階段。翁孟勇介紹,通過需求拉動、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基礎設施的規模、運輸的供給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06年年底,公路通車總里程為345.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3萬公里;鐵路營運的里程達到了7.7萬公里,其中電氣化里程達到了2.40萬公里;萬噸級以上的港口泊位達到了203個,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55.7億噸,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9361萬標準箱;民運航空的航空里程達到211.3萬公里,航空運輸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最近10年,我國交通運輸業完成的客、貨周轉量年平均增長率分別達到了7.4%和9.5%,為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做出了貢獻。我國交通運輸的發展不僅僅是規模的擴充和數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技術的創新和科技含量的提高。
翁孟勇說,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交通的需求更加旺盛,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參加此次論壇的還有來自印度、日本、韓國、挪威、瑞典、美國、歐盟等的8位部長級官員,日本國土交通省審議官菊川滋對中國推廣智能交通系統的政策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中國推廣智能交通系統政策的落實和執行使中國在該個領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這一點對于全球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幾年前我到貴州訪問時,看到當地人行橫道已經使用電子倒計時牌,感到有些驚訝,美國普遍應用倒計時牌在3年前才開始的。”10月10日,在第14屆智能交通世界大會上,一位來自美國的外賓這樣對記者說。
中國是后發國家,在應用新技術上沒有太多阻力,反而成為新技術應用的樂園。在此次大會的“部長論壇”上,交通部副部長翁孟勇介紹了我國多年來在交通運輸領域所取得的成效。
新技術不斷獲得應用
翁孟勇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交通技術已經成為促進交通運輸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痹诮煌ㄟ\輸領域,越來越多的國家注重依靠信息技術,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的運營效率,提高公眾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降低貨物運輸與綜合物流成本,增強經濟活力和提升國際競爭力。
據介紹,我國一直積極探索應用現代信息通信等高新技術改善交通運輸系統的管理和運行效率,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應用就是其中之一。經過近10年的發展,智能交通技術在我國已經從概念引入發展到廣泛應用階段,并在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應用系統建設、相關產品研發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目前,智能交通系統已經有效地應用于道路運輸管理、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城市交通管理、城市間道路交通管理、集裝箱跟蹤、港口管理、海事管理等領域。
“必須提供滿足工業化發展所需的交通工具,要讓每個人感受到交通發展所帶來的更高品質生活,同時更要考慮如何減少占用和消耗寶貴的自然資源,減少交通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蔽堂嫌卤硎?,我國正在制定一個從國情出發,既滿足一個處于工業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國家所產生的巨大交通需求,又能體現保障安全、有效地節約和集約利用資源、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影響的交通發展戰略。
國家在制定該戰略時首先是基于對各類交通需求的合理引導,核心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以公眾交通方式為主的綜合運輸體系。實施該戰略的途徑就是大力推進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和政策創新。相應的交通政策將把轉變交通發展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發展由主要依靠資金、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規模投入,逐步轉變到更多地依靠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更加重視節能、節材、環保和土地、岸線的集約利用,重視發展交通循環經濟。同時,我國還將致力于提高交通運輸安全水平,更加關注社會公平,扶助貧困,縮小城鄉差距,滿足公眾的基本交通需求。
翁孟勇說,在這個轉變過程中,科技創新是關鍵。我國將通過大力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的集成創新和應用,促進交通產業的結構優化,特別是在智能交通領域,要進一步應用和推廣區域聯網的不停車收費技術,充分發揮智能交通系統的綜合效益,同時,要深入研究和開發交通信息采集和應用技術,智能化公路和水路的管理技術等,積極推廣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鼓勵廢舊材料的再利用,以及降低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使用成本,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有效利用資源且更好地保護環境。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這段時間也是我國交通運輸業發展最快的階段。翁孟勇介紹,通過需求拉動、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基礎設施的規模、運輸的供給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06年年底,公路通車總里程為345.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3萬公里;鐵路營運的里程達到了7.7萬公里,其中電氣化里程達到了2.40萬公里;萬噸級以上的港口泊位達到了203個,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55.7億噸,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9361萬標準箱;民運航空的航空里程達到211.3萬公里,航空運輸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最近10年,我國交通運輸業完成的客、貨周轉量年平均增長率分別達到了7.4%和9.5%,為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做出了貢獻。我國交通運輸的發展不僅僅是規模的擴充和數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技術的創新和科技含量的提高。
翁孟勇說,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交通的需求更加旺盛,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參加此次論壇的還有來自印度、日本、韓國、挪威、瑞典、美國、歐盟等的8位部長級官員,日本國土交通省審議官菊川滋對中國推廣智能交通系統的政策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中國推廣智能交通系統政策的落實和執行使中國在該個領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這一點對于全球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