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持續發展之路
我國建筑智能化現狀
1984年世界第一座“智能大樓”建立后不久,我國在1986年就將“智能化辦公大樓可行性研究”列為國家科技攻關課題。1989年《中國計算機用戶》雜志公開發表了該課題的技術專題論文集。1990年北京發展大樓揭開了“智能建筑”建設的序幕。隨之,“智能建筑”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沿海經濟發達城市掀起熱潮,并迅速向全國各地區中心城市蔓延發展。截止1999年底,據估計僅上海、北京、廣東、江蘇等地已建起約1150幢智能大樓,全國高于180米的已建成的有35幢。90年代中期,智能住宅小區也迅速從概念、商業宣傳到形成建設熱潮。至今,數字化住宅小區寬帶化的建設,從東到西,從北到南,正掀起白熱化的商業競爭。
隨著智能建筑的興起,建設部的有關單位都建立了各自的專家組織,上海、北京、江蘇、四川等地,也建立了地方性的學術機構,更令人高興的是亞洲智能建筑學會在2001年成立。在已有的實踐基礎上,建設部主持編寫的“智能建筑設計標準”以國家標準的規格發布,并于2000年10月1日正式實施。許多地方也頒布了地方的設計標準、管理辦法等。江蘇省又率先編制發布了地方的驗收、測試、評估標準,形成了配套的標準,給全國樹立了榜樣。四川、上海等地也在制定驗收評估等標準。不少智能化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也正在國內展開,特別是國產住宅產品已經得到了應用。上述這些都說明智能建筑無論在實踐上、管理上、研究開發上都在不斷地向前發展。
但當我們回眸這些成績的時候,我們不能不看到今日“智能建筑”的前進步伐顯得有點蹣跚,智能化的效果遠不如原先預期的那樣。建筑師們對于“智能建筑”給予的關注極小,參與極少;“弱電”專業人士擔負著“智能建筑”重任,顯得力不從心,讓人產生智能建筑等同于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感覺。
眾所周知,建筑智能化系統只是智能建筑中的一個子系統。它又由三大子系統組成,三個子系統之內又有多個子系統,它們又分屬于不同學科,不同的行為管理;其產品廠家眾多。于是,為了取得智能化系統的效益,“一體化集成”一度成為時尚追求,但實施的經驗表明,其投入也高,集成難度也大,真正取得效果者少有見聞。再加之,“智能化、高科技”的集成商、施工商魚龍混雜,以致我們不得不痛心地面對如下問題,即“我國規劃、設計、實施興建的一幢幢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統缺少前期總體規劃,貪大求全,資金浪費,實施后運行狀況一般,節能效果不明顯,綜合管理水平低,沒有達到人們想像的建筑以實施高技術的應用而帶來高附加值的目的。”
1984年世界第一座“智能大樓”建立后不久,我國在1986年就將“智能化辦公大樓可行性研究”列為國家科技攻關課題。1989年《中國計算機用戶》雜志公開發表了該課題的技術專題論文集。1990年北京發展大樓揭開了“智能建筑”建設的序幕。隨之,“智能建筑”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沿海經濟發達城市掀起熱潮,并迅速向全國各地區中心城市蔓延發展。截止1999年底,據估計僅上海、北京、廣東、江蘇等地已建起約1150幢智能大樓,全國高于180米的已建成的有35幢。90年代中期,智能住宅小區也迅速從概念、商業宣傳到形成建設熱潮。至今,數字化住宅小區寬帶化的建設,從東到西,從北到南,正掀起白熱化的商業競爭。
隨著智能建筑的興起,建設部的有關單位都建立了各自的專家組織,上海、北京、江蘇、四川等地,也建立了地方性的學術機構,更令人高興的是亞洲智能建筑學會在2001年成立。在已有的實踐基礎上,建設部主持編寫的“智能建筑設計標準”以國家標準的規格發布,并于2000年10月1日正式實施。許多地方也頒布了地方的設計標準、管理辦法等。江蘇省又率先編制發布了地方的驗收、測試、評估標準,形成了配套的標準,給全國樹立了榜樣。四川、上海等地也在制定驗收評估等標準。不少智能化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也正在國內展開,特別是國產住宅產品已經得到了應用。上述這些都說明智能建筑無論在實踐上、管理上、研究開發上都在不斷地向前發展。
但當我們回眸這些成績的時候,我們不能不看到今日“智能建筑”的前進步伐顯得有點蹣跚,智能化的效果遠不如原先預期的那樣。建筑師們對于“智能建筑”給予的關注極小,參與極少;“弱電”專業人士擔負著“智能建筑”重任,顯得力不從心,讓人產生智能建筑等同于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感覺。
眾所周知,建筑智能化系統只是智能建筑中的一個子系統。它又由三大子系統組成,三個子系統之內又有多個子系統,它們又分屬于不同學科,不同的行為管理;其產品廠家眾多。于是,為了取得智能化系統的效益,“一體化集成”一度成為時尚追求,但實施的經驗表明,其投入也高,集成難度也大,真正取得效果者少有見聞。再加之,“智能化、高科技”的集成商、施工商魚龍混雜,以致我們不得不痛心地面對如下問題,即“我國規劃、設計、實施興建的一幢幢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統缺少前期總體規劃,貪大求全,資金浪費,實施后運行狀況一般,節能效果不明顯,綜合管理水平低,沒有達到人們想像的建筑以實施高技術的應用而帶來高附加值的目的。”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