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進入自主品牌批量建設新時代 1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是東北地區第一個核電站,是遼寧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
在中國核電發展史上具有特殊的里程碑意義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主體工程,18日正式開工,標志中國核電在經歷了自主開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歷程后,步入自主品牌批量化、規模化建設的新時代。
CPR1000圓了中國核電的品牌夢想
位于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東崗鎮渤海遼東灣東岸的紅沿河核電站,一次建設四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是中國“十一五”期間首個批準開工建設的核電項目,由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大連建設投資公司三家共同投巨資約500億元人民幣興建。然而,行家說,其采用中國自主品牌的CPR1000核電技術的意義,遠勝于它的投資規模。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至2006年底,全球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共442臺,大部分是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機組。中國早在1983年已明確采用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路線,但由于種種因素,此前建成的六座核電站十一臺機組采用了多種技術,其中既有自主開發的秦山一期,也有在引進基礎上自主創新的秦山二期及引進加拿大重水堆技術建設的秦山三期,還有引進俄羅斯技術建設的田灣核電站。
CPR1000全稱中國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是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按照國家的部署,以從國外引進的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成熟技術為基礎,結合多項重大技術改進形成的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
從上世紀80年代引進安全經濟性較好的百萬千瓦壓水堆技術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到1997年5月開工建設嶺澳核電站一期,中國核電在20多年間,逐步完成了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并從嶺澳一期開始實施自主創新,進行了52項重大技術改進。而開工于2005年12月的嶺澳核電站二期,則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15項重大改進,包括采用數字化儀控和先進控制室、先進燃料組件、半速汽輪發電機組等。
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文泉指出,這些改進使嶺澳核電站二期采用的技術已成為比原來引進的技術更先進、安全可靠、經濟可行的核電技術。
2004年中廣核集團正式確定嶺澳核電站二期一號機組為CPR1000的首臺機組后,2007年1月,中國政府批準紅沿河核電站采用這一技術建設四臺機組,并進行了更為縝密的論證和研究。至此,中國用自主品牌核電技術規模化、批量化建設核電站的夢想終于成真。
自主化國產化步伐駛上快車道
按照國家的安排,紅沿河核電站設備國產化比例將在嶺澳二期二號機組70%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其中關鍵設備國產化比例不低于85%;一、二號機組的國產化比例為70%,三、四號機組的國產化比例為80%,且要建成安全、質量、進度、投資、技術、環境等6大控制指標總體優于嶺澳核電站二期的核電項目。
在中國現有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中,運營管理自主化和工程管理自主化早在嶺澳核電站一期的建設和運行中已實現,嶺澳一期還實現了施工安裝自主化、調試和生產準備自主化,總體設備國產化比例達30%。
嶺澳核電站二期在此基礎上,工程管理、工程設計、設備制造、設備監造、工程施工與技術服務等均由國內企業為主承擔,其中設備國產化的目標鎖定在70%。
在中國核電發展史上具有特殊的里程碑意義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主體工程,18日正式開工,標志中國核電在經歷了自主開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歷程后,步入自主品牌批量化、規模化建設的新時代。
CPR1000圓了中國核電的品牌夢想
位于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東崗鎮渤海遼東灣東岸的紅沿河核電站,一次建設四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是中國“十一五”期間首個批準開工建設的核電項目,由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大連建設投資公司三家共同投巨資約500億元人民幣興建。然而,行家說,其采用中國自主品牌的CPR1000核電技術的意義,遠勝于它的投資規模。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至2006年底,全球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共442臺,大部分是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機組。中國早在1983年已明確采用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路線,但由于種種因素,此前建成的六座核電站十一臺機組采用了多種技術,其中既有自主開發的秦山一期,也有在引進基礎上自主創新的秦山二期及引進加拿大重水堆技術建設的秦山三期,還有引進俄羅斯技術建設的田灣核電站。
CPR1000全稱中國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是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按照國家的部署,以從國外引進的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成熟技術為基礎,結合多項重大技術改進形成的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
從上世紀80年代引進安全經濟性較好的百萬千瓦壓水堆技術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到1997年5月開工建設嶺澳核電站一期,中國核電在20多年間,逐步完成了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并從嶺澳一期開始實施自主創新,進行了52項重大技術改進。而開工于2005年12月的嶺澳核電站二期,則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15項重大改進,包括采用數字化儀控和先進控制室、先進燃料組件、半速汽輪發電機組等。
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文泉指出,這些改進使嶺澳核電站二期采用的技術已成為比原來引進的技術更先進、安全可靠、經濟可行的核電技術。
2004年中廣核集團正式確定嶺澳核電站二期一號機組為CPR1000的首臺機組后,2007年1月,中國政府批準紅沿河核電站采用這一技術建設四臺機組,并進行了更為縝密的論證和研究。至此,中國用自主品牌核電技術規模化、批量化建設核電站的夢想終于成真。
自主化國產化步伐駛上快車道
按照國家的安排,紅沿河核電站設備國產化比例將在嶺澳二期二號機組70%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其中關鍵設備國產化比例不低于85%;一、二號機組的國產化比例為70%,三、四號機組的國產化比例為80%,且要建成安全、質量、進度、投資、技術、環境等6大控制指標總體優于嶺澳核電站二期的核電項目。
在中國現有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中,運營管理自主化和工程管理自主化早在嶺澳核電站一期的建設和運行中已實現,嶺澳一期還實現了施工安裝自主化、調試和生產準備自主化,總體設備國產化比例達30%。
嶺澳核電站二期在此基礎上,工程管理、工程設計、設備制造、設備監造、工程施工與技術服務等均由國內企業為主承擔,其中設備國產化的目標鎖定在70%。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科學家設計變形機器鳥來監視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