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電器跳出低水平競爭邁向高端市場
近年來,低壓電器出口面臨各國技術壁壘“圍堵”的嚴峻挑戰。特別是2007年,以歐盟為主的各種貿易壁壘,如ROHS指令進入全面實施階段、EUP指令也即將實施,對產品的檢測認證將逐步趨于嚴格,將對我國低壓電器產品出口造成極大的困難。
與此同時,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國內市場,以仿制為主引發的行業秩序混亂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在內外交困中,低壓電器行業齊心協力突破重圍,意欲走出低水平競爭的怪圈,從而引發了新一輪的產品更新換代。
多年技術積淀
了解到,為有效避免國內產品與國外產品差距越拉越大,我國低壓電器行業正在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方向發展,新一代產品即第四代產品的研發正在積極進行中,低壓電器行業發展翻開了新的篇章。
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組織有關專家用兩年時間對第四代低壓電器的發展開展了深入的前期研究。并從行業十多個產品領域篩選了最具代表性的4個系列產品作為第四代低壓電器第一批啟動項目,即新一代萬能式斷路器、新一代塑殼斷路器、新一代控制與保護開關電器和帶選擇性保護小斷路器。
有關專家在四個方面開展工作:國外知名公司最新一代產品資料收集;全面收集國外最新一代產品在國內、國外申請的專利,并對其進行全面分析;對擬發展的第四代低壓電器產品描出“肖像”,即產品主要性能指標、功能與特性等。
攻克三大難題
隨著智能化低壓電器的誕生以及現場總線技術在低壓電器領域的應用,將促使低壓電器向網絡化,可通信發展。上個世紀90年代末,低壓電器行業提出了發展可通信低壓電器的設想。經過多次研討,提出可通信低壓電器將成為我國第四代低壓電器代表產品。
我國新一代產品開發遠大于前三代產品的開發,面臨三大難題。
一是技術上的差異。我國第三代低壓電器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已達到相當水平,保護特性與功能已較為完善,在這樣基礎上再實現大的跨越,難度很大。它與我國第二代、第三代產品開發時的基礎水平相比,情況已不可同日而語。
二是要有自主技術。目前,國外新一代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已十分完備,每一個產品都有一大批“專利群”保護。如果僅靠簡單的仿制,幾乎是不可能的。近年來,低壓電器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專家認為,第四代低壓電器必須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專利,有自己的品牌。
三是投資額巨大。開發第四代低壓電器的投入將是非常大的。資料顯示,國外最新一代產品開發投入一般在3億~5億元,有的甚至更大。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第四代低壓電器重大系列產品的開發投入預計為3000萬~5000萬元。
新品力爭3C認證
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通用低壓電器分會秘書長、資深專家何瑞華介紹,目前在我國低壓電器行業,包括上海電科集團單獨承擔新一代低壓電器產品研發都是很難的。另外,沿用過去傳統的聯合設計,然后全行業推廣的模式已不適合新形勢下企業發展的要求。
經過多方面深入探討,最終確定每個項目由上海電科集團聯合兩家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合作開發,共同投入,成果共享,成果不轉讓,科研成果回報通過企業產出提成的方式獲得。
可喜的是,采用這種模式得到了行業一批優秀企業的支持,2006年初率先啟動了新一代萬能式斷路器、新一代塑殼斷路器兩個項目。2006年6月,又啟動了新型控制與保護開關電器、帶選擇性保護小斷路器兩個項目。至此,我國第四代低壓電器第一批最具代表性的四個典型系列產品的開發工作全面啟動。
據了解,在上海電科集團近兩年前期研究的基礎上,2006年成立了聯合研發小組,首先對四個系列產品研發目標、內容、主要技術指標、產品功能、產品結構方案等展開討論并取得共識,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
今年的目標是,完成典型規格樣品試制與試驗,并力爭通過3C認證。2009年完成我國第四代四個系列產品試制工作,并逐步投放市場;第二批項目有望在“十一五”后兩年啟動實施。
與此同時,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國內市場,以仿制為主引發的行業秩序混亂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在內外交困中,低壓電器行業齊心協力突破重圍,意欲走出低水平競爭的怪圈,從而引發了新一輪的產品更新換代。
多年技術積淀
了解到,為有效避免國內產品與國外產品差距越拉越大,我國低壓電器行業正在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方向發展,新一代產品即第四代產品的研發正在積極進行中,低壓電器行業發展翻開了新的篇章。
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組織有關專家用兩年時間對第四代低壓電器的發展開展了深入的前期研究。并從行業十多個產品領域篩選了最具代表性的4個系列產品作為第四代低壓電器第一批啟動項目,即新一代萬能式斷路器、新一代塑殼斷路器、新一代控制與保護開關電器和帶選擇性保護小斷路器。
有關專家在四個方面開展工作:國外知名公司最新一代產品資料收集;全面收集國外最新一代產品在國內、國外申請的專利,并對其進行全面分析;對擬發展的第四代低壓電器產品描出“肖像”,即產品主要性能指標、功能與特性等。
攻克三大難題
隨著智能化低壓電器的誕生以及現場總線技術在低壓電器領域的應用,將促使低壓電器向網絡化,可通信發展。上個世紀90年代末,低壓電器行業提出了發展可通信低壓電器的設想。經過多次研討,提出可通信低壓電器將成為我國第四代低壓電器代表產品。
我國新一代產品開發遠大于前三代產品的開發,面臨三大難題。
一是技術上的差異。我國第三代低壓電器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已達到相當水平,保護特性與功能已較為完善,在這樣基礎上再實現大的跨越,難度很大。它與我國第二代、第三代產品開發時的基礎水平相比,情況已不可同日而語。
二是要有自主技術。目前,國外新一代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已十分完備,每一個產品都有一大批“專利群”保護。如果僅靠簡單的仿制,幾乎是不可能的。近年來,低壓電器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專家認為,第四代低壓電器必須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專利,有自己的品牌。
三是投資額巨大。開發第四代低壓電器的投入將是非常大的。資料顯示,國外最新一代產品開發投入一般在3億~5億元,有的甚至更大。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第四代低壓電器重大系列產品的開發投入預計為3000萬~5000萬元。
新品力爭3C認證
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通用低壓電器分會秘書長、資深專家何瑞華介紹,目前在我國低壓電器行業,包括上海電科集團單獨承擔新一代低壓電器產品研發都是很難的。另外,沿用過去傳統的聯合設計,然后全行業推廣的模式已不適合新形勢下企業發展的要求。
經過多方面深入探討,最終確定每個項目由上海電科集團聯合兩家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合作開發,共同投入,成果共享,成果不轉讓,科研成果回報通過企業產出提成的方式獲得。
可喜的是,采用這種模式得到了行業一批優秀企業的支持,2006年初率先啟動了新一代萬能式斷路器、新一代塑殼斷路器兩個項目。2006年6月,又啟動了新型控制與保護開關電器、帶選擇性保護小斷路器兩個項目。至此,我國第四代低壓電器第一批最具代表性的四個典型系列產品的開發工作全面啟動。
據了解,在上海電科集團近兩年前期研究的基礎上,2006年成立了聯合研發小組,首先對四個系列產品研發目標、內容、主要技術指標、產品功能、產品結構方案等展開討論并取得共識,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
今年的目標是,完成典型規格樣品試制與試驗,并力爭通過3C認證。2009年完成我國第四代四個系列產品試制工作,并逐步投放市場;第二批項目有望在“十一五”后兩年啟動實施。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電線電纜制造業亟待創新
下一篇:通信繼電器市場及技術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