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行業“職能缺位”問題亟待解決
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和建設主管部門努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行業運營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和完善污水處理企業化運營和社會化服務的管理模式,取得初步成效。但隨著部分城市污水處理運營體制改革的逐步完成,行業監管和運營保障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日益凸顯,主要表現在三項行政管理職能主體缺位。
污水處理費征繳管理執法主體缺位。按照《河南省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規定,縣級以上建設行政部門負責城市污水處理費的征收使用管理工作,可委托公共供水企業和相關行政部門代征。因此,大部分市、縣的污水處理費由節水辦和自來水公司代征。實際運作中,建設部門有法定管理職能,而無管理機構和管理措施,征繳使用管理處于空白狀態,甚至無法弄清污水處理費征繳入庫數據。
排水水質水量監管執法主體缺位。目前,各地建設部門只負責本行政區內城市排水許可證的頒發和管理,而沒有專門的職能機構對排入城市污水處理收集系統的水質、水量進行監測和檢查。環保系統執行環境監察較為粗放,對排污企業排放水質是否達標未作強制規定,直接導致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嚴重超標現象經常性存在,對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和達標排放構成了嚴重威脅。
污水處理行業監管協調職能主體缺位。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城鎮污水處理企業,與政府部門建立的是經濟合同關系,原體制下擁有的多種行政管理資源優勢將失去。而新體制下又沒有行政職能主體去負責污水處理相關業務的監管、協調、合同履行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
為此,建議相關政府部門抓緊研究解決。一是成立相應管理職能機構。融合排水許可監管、污水處理費征繳管理和行業監管協調職能,在市、縣建設行政部門成立相應管理職能機構,加強城市排水水量、水質監管,提高污水處理費征繳率,完善污水處理行業監管協調機制。二是理順業務管理交叉關系。要進一步明確建設、環保水行政部門和污水處理費代征單位的管理權限,劃分各自職責,理順職能交叉關系,依法制訂指導性實施辦法,促進污水處理行業改革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對相關政策的研究落實。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政部門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污水處理行業有關政策,針對當地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制訂和完善管理實施辦法細則,杜絕出現政策棚架;對落實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要及時研究并加以解決,彌補政策空白。
污水處理費征繳管理執法主體缺位。按照《河南省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規定,縣級以上建設行政部門負責城市污水處理費的征收使用管理工作,可委托公共供水企業和相關行政部門代征。因此,大部分市、縣的污水處理費由節水辦和自來水公司代征。實際運作中,建設部門有法定管理職能,而無管理機構和管理措施,征繳使用管理處于空白狀態,甚至無法弄清污水處理費征繳入庫數據。
排水水質水量監管執法主體缺位。目前,各地建設部門只負責本行政區內城市排水許可證的頒發和管理,而沒有專門的職能機構對排入城市污水處理收集系統的水質、水量進行監測和檢查。環保系統執行環境監察較為粗放,對排污企業排放水質是否達標未作強制規定,直接導致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嚴重超標現象經常性存在,對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和達標排放構成了嚴重威脅。
污水處理行業監管協調職能主體缺位。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城鎮污水處理企業,與政府部門建立的是經濟合同關系,原體制下擁有的多種行政管理資源優勢將失去。而新體制下又沒有行政職能主體去負責污水處理相關業務的監管、協調、合同履行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
為此,建議相關政府部門抓緊研究解決。一是成立相應管理職能機構。融合排水許可監管、污水處理費征繳管理和行業監管協調職能,在市、縣建設行政部門成立相應管理職能機構,加強城市排水水量、水質監管,提高污水處理費征繳率,完善污水處理行業監管協調機制。二是理順業務管理交叉關系。要進一步明確建設、環保水行政部門和污水處理費代征單位的管理權限,劃分各自職責,理順職能交叉關系,依法制訂指導性實施辦法,促進污水處理行業改革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對相關政策的研究落實。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政部門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污水處理行業有關政策,針對當地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制訂和完善管理實施辦法細則,杜絕出現政策棚架;對落實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要及時研究并加以解決,彌補政策空白。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