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無源電子元件研究發展及若干戰略思考 1
無源電子元件是一大類重要的電子信息產品。無源元件與有源器件(集成電路等半導體產品)共同構成電路的核心部分,是各類電子信息產品的基礎。在新型電子產品中,集成電路和無源元件占全部電子元器件及零部件的生產總成本的46.1%和9.1%,而在總安裝成本中卻分別占12.7%和55.1%,甚至某些片式元件的管理和安裝成本已經超過其價格。不難看出,無源電子元件已經成為制約整機進一步向小型化、集成化發展的瓶頸。
1、無源電子元件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統計資料,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信息業產業的發展已成為決定我國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國家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
電子元件及其組件制造業是電子元器件行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支撐產業。電子設備一般都是由基本的電子元件構成的,從日常生活中的電腦、電視、PDA、手機、DVD等電子產品到載人航天、先進武器的尖端技術,電子元件無處不在。電容器、電阻器、電感器、變壓器、濾波器、天線等無源元件都是電子產品中必不可少的基礎元器件,在日常生活和國家戰略中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電子元件及其組件屬于電子信息產業的中間產品,介于電子整機行業和原材料行業之間,其發展的快慢、所達到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規模,不僅直接影響著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而且對發展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現代化裝備水平,促進科技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電子信息整機產品制造的規模化,其對上游產品的配套能力要求日益強烈,電子元器件制造業作為基礎產品的重要地位日益明顯。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處于高速增長時期,一方面,新一代電子整機產品市場規模迅速擴張,急需各種電子元器件產品,尤其是新型電子元器件為之配套;另一方面,隨著電子整機產品向數字化、信息化方向發展,電子元器件在電子整機產品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電子整機產品對電子元器件的依存度也越來越大。
2、高端電子元件及其關鍵材料和技術研發的戰略意義
從產量上看,我國的多種無源元件產品,如電容器、電阻器、磁性元件等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但從銷售額來看,這些產品都不占世界首位,這說明高檔產品還有一定差距。如何將我國從電子元件大國變為電子元件強國,一直是我國政府、產業界和科技工作者長期探索、努力解決的一個問題。
目前我國電子元器件市場的供需矛盾仍然比較明顯,突出表現為產品供給與整機需求之間的脫節。一方面,我國很多領域的電子元器件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并大量出口;而另一方面,我國也是全球最主要的電子元器件產品進口國之一。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國產電子元器件產品主要集中在技術含量較小的中低端領域,因此大量新型電子元器件依靠進口,同時,價格、渠道、服務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電子元器件產品穩定進入整機配套體系。以用量最大的一類電子元件――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為例,如表1所示,從2000到2004年間,盡管我國的元件產量從960億只增加到1550億只,但進出口貿易逆差卻從440億只增加到880億只。
從電感類產品得情況看,目前我國的片式電感生產總和只占全球的不足5%,與我國每年占全球約30%左右的片式電感用量嚴重不成比例,且主要應用于一些中低檔次的電子產品中,幾乎所有的領先性電子產品(如移動通信)中所采用的這類基礎元件基本上完全被日本、韓國和臺灣的企業所壟斷。
(三)無源元件發展的歷史機遇
近年來電子元件產品進入了一個迅速升級換代的時期。其突出表現是插裝向表面組裝、模擬化向數字化、固定式向移動式、分離式向集成化轉變。從技術上看,無源電子元件的多層化、多層元件片式化、片式元件集成化和多功能化成為發展的主要方向。基于多層陶瓷技術(MLC)和低溫共燒陶瓷技術(LTCC)的新一代電子元件已成為電子元件的主流,而集成化則是電子元件的主要發展方向。新一代電子元件與無源技術的發展正在成為高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和產業生長點。
此外,在國際化的趨勢下,國際電子制造產業中心向中國轉移,將對中國的電子元件產業產生了巨大的拉動。電子元件采購的本土化將成為大勢所趨。未來5-10年,我國的電子元件市場將出現高速增長。
電子元件產業的主要利潤點在于新一代高端產品。片式電子元件的全面升級換代,無源集成技術的迅速崛起,為我國有關企業提供了一系列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技術切入點。通過國家大項目的牽引,組織產學研聯合的研發隊伍,從材料、制程和設計方面全方位的研究開發,將有望使我國電子元件產業站在高的起點上參與國際競爭。
1、無源電子元件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統計資料,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信息業產業的發展已成為決定我國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國家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
電子元件及其組件制造業是電子元器件行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支撐產業。電子設備一般都是由基本的電子元件構成的,從日常生活中的電腦、電視、PDA、手機、DVD等電子產品到載人航天、先進武器的尖端技術,電子元件無處不在。電容器、電阻器、電感器、變壓器、濾波器、天線等無源元件都是電子產品中必不可少的基礎元器件,在日常生活和國家戰略中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電子元件及其組件屬于電子信息產業的中間產品,介于電子整機行業和原材料行業之間,其發展的快慢、所達到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規模,不僅直接影響著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而且對發展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現代化裝備水平,促進科技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電子信息整機產品制造的規模化,其對上游產品的配套能力要求日益強烈,電子元器件制造業作為基礎產品的重要地位日益明顯。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處于高速增長時期,一方面,新一代電子整機產品市場規模迅速擴張,急需各種電子元器件產品,尤其是新型電子元器件為之配套;另一方面,隨著電子整機產品向數字化、信息化方向發展,電子元器件在電子整機產品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電子整機產品對電子元器件的依存度也越來越大。
2、高端電子元件及其關鍵材料和技術研發的戰略意義
從產量上看,我國的多種無源元件產品,如電容器、電阻器、磁性元件等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但從銷售額來看,這些產品都不占世界首位,這說明高檔產品還有一定差距。如何將我國從電子元件大國變為電子元件強國,一直是我國政府、產業界和科技工作者長期探索、努力解決的一個問題。
目前我國電子元器件市場的供需矛盾仍然比較明顯,突出表現為產品供給與整機需求之間的脫節。一方面,我國很多領域的電子元器件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并大量出口;而另一方面,我國也是全球最主要的電子元器件產品進口國之一。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國產電子元器件產品主要集中在技術含量較小的中低端領域,因此大量新型電子元器件依靠進口,同時,價格、渠道、服務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電子元器件產品穩定進入整機配套體系。以用量最大的一類電子元件――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為例,如表1所示,從2000到2004年間,盡管我國的元件產量從960億只增加到1550億只,但進出口貿易逆差卻從440億只增加到880億只。
從電感類產品得情況看,目前我國的片式電感生產總和只占全球的不足5%,與我國每年占全球約30%左右的片式電感用量嚴重不成比例,且主要應用于一些中低檔次的電子產品中,幾乎所有的領先性電子產品(如移動通信)中所采用的這類基礎元件基本上完全被日本、韓國和臺灣的企業所壟斷。
(三)無源元件發展的歷史機遇
近年來電子元件產品進入了一個迅速升級換代的時期。其突出表現是插裝向表面組裝、模擬化向數字化、固定式向移動式、分離式向集成化轉變。從技術上看,無源電子元件的多層化、多層元件片式化、片式元件集成化和多功能化成為發展的主要方向。基于多層陶瓷技術(MLC)和低溫共燒陶瓷技術(LTCC)的新一代電子元件已成為電子元件的主流,而集成化則是電子元件的主要發展方向。新一代電子元件與無源技術的發展正在成為高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和產業生長點。
此外,在國際化的趨勢下,國際電子制造產業中心向中國轉移,將對中國的電子元件產業產生了巨大的拉動。電子元件采購的本土化將成為大勢所趨。未來5-10年,我國的電子元件市場將出現高速增長。
電子元件產業的主要利潤點在于新一代高端產品。片式電子元件的全面升級換代,無源集成技術的迅速崛起,為我國有關企業提供了一系列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技術切入點。通過國家大項目的牽引,組織產學研聯合的研發隊伍,從材料、制程和設計方面全方位的研究開發,將有望使我國電子元件產業站在高的起點上參與國際競爭。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西門子南京數控基地3期項目竣工
下一篇:全球半導體行業繼續在低谷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