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能源生存與挑戰并存
近年來,隨著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特別是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十分迅猛。近日,在江蘇常州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太陽能光伏會議暨展覽會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趙玉文表示,截至去年底,我國電池產量達1088MW,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但他同時指出,中國光伏市場發展依然緩慢,產業和市場之間發展極不平衡。那么,國內光伏產業緣何能在短短5年的時間內躍居世界第一位?而作為生產大國卻不是應用大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該如何化解這一矛盾?對此,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報道。
發展迅猛
自2003年以來,中國光伏產業的生產能力飛速增長。而太陽能光伏產業新一輪的爆炸性成長,是從2004年至2007年年底,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增加了437%,而中國更是猛增了77倍,成為全球第一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國。
短短5年的時間,國內光伏產業從興起到太陽能電池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一?!皣鴥裙夥a業發展如此迅猛,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主要是受國際和國內大環境的影響?!比珖ど搪撔履茉瓷虝泵貢L李華林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他解釋道,從國際上來看,光伏產業整體上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行業,國際市場的需求大大刺激了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從國內情況來看,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處于一個經濟外向型時期,主要靠投資和出口來拉動經濟發展,而這兩個要素光伏產業都已具備,所以也符合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首先它是一個投資量非常大的產業,特別是上游的硅料生產和硅料提純需要投入大量資本;其次是它的市場主要在國外,國內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幾乎全都出口到國外,國內市場只占到很小的分額。
事實上,在全球能源危機和溫室氣體排放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各國政府不得不從能源安全方面和國家政治經濟利益角度來考慮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而太陽能電池技術飛速進步及規模化生產,進一步縮小了光伏發電與傳統能源發電的成本差距,同時也為光伏產業自身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這幾年來,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確實特別快。光伏產業迅猛發展主要是受各國政府的政策引導?!迸R沂中法利群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張勇經理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以太陽能應用處于領先地位的德國和日本為例,政府提供太陽能電價補貼等優惠的產業政策,鼓勵本國太陽能相關企業的研發、生產和應用,加速了產業發展速度。目前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不同的太陽能產業發展鼓勵政策。產業與市場失衡
盡管國內光伏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但事實上中國光伏市場發展卻依然緩慢,絕大多數太陽能面板用于出口,國內消費量占比非常小,產業和市場之間發展極不平衡。
2000年以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基本上是自給自足,2002年,國家實施“送電到鄉”工程時,國內總生產能力只有10MW,有一半太陽能電池依靠進口。2003年以后,國內太陽能電池產量迅速增加,2004年~2006年是中國太陽能電池大量出口的3年,2004年太陽能電池年產量50MW,國內安裝10MW,80%出口;2005年太陽能電池年產量150MW,國內安裝5MW,96.7%出口,2006年太陽能電池產量370MW,國內安裝僅10~15MW,同樣95%以上出口。
2007年光伏系統安裝了20MWp,只是太陽能電池生產量的1.84%。截至去年底,光伏系統累計安裝100MWp,約占世界累計安裝量的1%。
“目前,確實太陽能光伏在國內市場所占份額比較小。目前太陽能應用成本還較大幅度地高于電網價格,而且現在國內缺電現象并不嚴重,所以在這方面的需求還沒有顯現。”張勇表示。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大約是生物質發電(沼氣發電)的7~12倍,風能發電的6~10倍,更是傳統煤電方式的11~18倍,如此昂貴的價格讓太陽能光伏產業在中國的發展舉步維艱。
對于產業和市場發展的失衡,李華林則認為最大的障礙是沒有政策的扶持?!澳壳?,太陽能光伏發電需要政策的扶持。像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都有鼓勵光伏發電上網的優惠政策。比如說,投資建一個太陽能發電設施之后,用戶可以無條件接入電網,所發電量既可以自己用也可以高價賣給電網從而享受電價補貼。但在中國沒有這個政策,而是‘一事一議’,想做一個發電項目需要國家批準,也就是通過發改委審核,至于電價多少也是依照項目來審定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政策標準。”李華林說。
在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一旦日本和歐洲等主要光伏面板消費國的產業政策進行調整,我國的太陽能企業將面臨一定的風險,所以擴大國內市場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一些發達國家均有《上網電價法》,并列出具體措施以鼓勵社會發展太陽能電池的應用,而我國的法律在這一領域卻沒有起到很強的支持和鼓勵的作用。
李華林表示,中國政府目前對太陽能產業的重視程度不夠,幾乎沒有國內市場,從業的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政府在這一塊的作為很少,這個產業所應該有的一些激勵政策和扶持政策都缺失。國家應該落實細化我國的光伏產業鼓勵政策和法規,加快產業可持續的健康快速發展,將國內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轉化為太陽能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發展迅猛
自2003年以來,中國光伏產業的生產能力飛速增長。而太陽能光伏產業新一輪的爆炸性成長,是從2004年至2007年年底,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增加了437%,而中國更是猛增了77倍,成為全球第一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國。
短短5年的時間,國內光伏產業從興起到太陽能電池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一?!皣鴥裙夥a業發展如此迅猛,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主要是受國際和國內大環境的影響?!比珖ど搪撔履茉瓷虝泵貢L李華林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他解釋道,從國際上來看,光伏產業整體上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行業,國際市場的需求大大刺激了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從國內情況來看,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處于一個經濟外向型時期,主要靠投資和出口來拉動經濟發展,而這兩個要素光伏產業都已具備,所以也符合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首先它是一個投資量非常大的產業,特別是上游的硅料生產和硅料提純需要投入大量資本;其次是它的市場主要在國外,國內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幾乎全都出口到國外,國內市場只占到很小的分額。
事實上,在全球能源危機和溫室氣體排放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各國政府不得不從能源安全方面和國家政治經濟利益角度來考慮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而太陽能電池技術飛速進步及規模化生產,進一步縮小了光伏發電與傳統能源發電的成本差距,同時也為光伏產業自身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這幾年來,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確實特別快。光伏產業迅猛發展主要是受各國政府的政策引導?!迸R沂中法利群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張勇經理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以太陽能應用處于領先地位的德國和日本為例,政府提供太陽能電價補貼等優惠的產業政策,鼓勵本國太陽能相關企業的研發、生產和應用,加速了產業發展速度。目前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不同的太陽能產業發展鼓勵政策。產業與市場失衡
盡管國內光伏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但事實上中國光伏市場發展卻依然緩慢,絕大多數太陽能面板用于出口,國內消費量占比非常小,產業和市場之間發展極不平衡。
2000年以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基本上是自給自足,2002年,國家實施“送電到鄉”工程時,國內總生產能力只有10MW,有一半太陽能電池依靠進口。2003年以后,國內太陽能電池產量迅速增加,2004年~2006年是中國太陽能電池大量出口的3年,2004年太陽能電池年產量50MW,國內安裝10MW,80%出口;2005年太陽能電池年產量150MW,國內安裝5MW,96.7%出口,2006年太陽能電池產量370MW,國內安裝僅10~15MW,同樣95%以上出口。
2007年光伏系統安裝了20MWp,只是太陽能電池生產量的1.84%。截至去年底,光伏系統累計安裝100MWp,約占世界累計安裝量的1%。
“目前,確實太陽能光伏在國內市場所占份額比較小。目前太陽能應用成本還較大幅度地高于電網價格,而且現在國內缺電現象并不嚴重,所以在這方面的需求還沒有顯現。”張勇表示。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大約是生物質發電(沼氣發電)的7~12倍,風能發電的6~10倍,更是傳統煤電方式的11~18倍,如此昂貴的價格讓太陽能光伏產業在中國的發展舉步維艱。
對于產業和市場發展的失衡,李華林則認為最大的障礙是沒有政策的扶持?!澳壳?,太陽能光伏發電需要政策的扶持。像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都有鼓勵光伏發電上網的優惠政策。比如說,投資建一個太陽能發電設施之后,用戶可以無條件接入電網,所發電量既可以自己用也可以高價賣給電網從而享受電價補貼。但在中國沒有這個政策,而是‘一事一議’,想做一個發電項目需要國家批準,也就是通過發改委審核,至于電價多少也是依照項目來審定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政策標準。”李華林說。
在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一旦日本和歐洲等主要光伏面板消費國的產業政策進行調整,我國的太陽能企業將面臨一定的風險,所以擴大國內市場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一些發達國家均有《上網電價法》,并列出具體措施以鼓勵社會發展太陽能電池的應用,而我國的法律在這一領域卻沒有起到很強的支持和鼓勵的作用。
李華林表示,中國政府目前對太陽能產業的重視程度不夠,幾乎沒有國內市場,從業的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政府在這一塊的作為很少,這個產業所應該有的一些激勵政策和扶持政策都缺失。國家應該落實細化我國的光伏產業鼓勵政策和法規,加快產業可持續的健康快速發展,將國內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轉化為太陽能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