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規模發展生物能源的前景并不樂觀
日前,中國政府叫停玉米加工乙醇新項目的限制引起了市場關注。國家發改委已要求各地方政府,停止批準用于“工業用途”的玉米加工新項目。乙醇(通常從玉米中提取)可被用作清潔燃燒型汽油添加劑。它在美國和巴西等國家的應用比較普遍,但中國多數省份的乙醇生產和應用,仍處于試驗階段。
從近期的糧價上漲形勢來看,發改委出臺相關限制性政策的原因很明顯--乙醇產業發展過快,已經加劇了中國政府對糧價走高的擔心。在中國政府當前的決策“盤子”中,“糧食安全”是比發展生物能源更重要的問題。發改委工業司官員說得很明確,目前乙醇工業一哄而起,盲目建設的勢頭,不僅不利于農業結構調整,也不利于玉米加工產業的健康發展,并有可能引發國家糧食安全問題。
安邦分析師還注意到,發改委專家今晚(21日)在中央電視臺專門解釋,限制新上乙醇項目,對于中國的能源消費不會有任何影響,因為中國的石油消費已超過3億多噸,而國家批準建設的4個生物燃料乙醇生產試點項目已形成的每年102萬噸產能,連石油消費的零頭都不夠。
中國并非唯一一個認識到擴大乙醇生產對糧價產生影響的國家。美國乙醇產量的增加,是導致今年美國玉米期貨價格上漲75%的關鍵因素。20日,美國玉米期貨價格接近每蒲式耳3.76美元的10年高位。因此,發改委上述限制令的另一個目的,恐怕也是擔心中國在糧價上漲之后,中國會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加大從國際市場進口糧食。
中國對乙醇燃料工業的限制,對未來中國生物能源的發展會有何影響呢?根據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國際上大規模制造生物能源的國家,一般都與資源稟賦有關,如燃料乙醇制造大國巴西,2004年的乙醇產量就達到1020萬噸,具有幾乎用之不竭的生物資源;乙醇汽油消耗大國美國,同時也是全球的玉米生產大國,而且美國的期貨市場對全球糧食期貨還有著相當的影響力。這些國家都具有農業用地面積大,資源稟賦條件好的特點。
而這些條件,恰恰是現在中國所不具備、或者是正在惡化的條件。中國的現實條件具有如下特點:一是能源需求每年都在快速增長;二是中國人口數量巨大,吃飯是個大問題,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極為敏感;三是中國的資源稟賦條件不好,人均可使用的農業用地不多,糧食生產與其他生物能源作物很容易形成爭地爭空間的情況。拿玉米制乙醇為例,中國東北的玉米生產曾一度令當地發愁:國產玉米的質量與市場交易能力,不足以在國際市場占一席之地;后來找到了玉米養豬的路子,但仍然是附加值較低的農業;好不容易找到了制造乙醇燃料的路子,卻很快與糧食安全發生了碰撞。據有關數據,2001年中國玉米工業加工轉化消耗玉米僅為1250萬噸,2005年增加到2300萬噸以上,增長了84%;而同期玉米產量增長了21.9%,遠低于工業加工產能擴張的速度。
在中國的能源戰略中,生物能源曾經也具有較為重要的位置。但現在看來,情況發生了變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資源條件以及糧食安全問題,限制了生物能源大規模的發展。還有一個原因是,煤化工產業及相關的利益集團,正在對中國走煤化工緩解能源瓶頸的路子發揮相當重要的影響。在日前完成的中國《煤化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中,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烴和煤制油在今后十五年將成為重點發展目標。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中國大規模發展生物能源的工業前景需要重新評估。雖然中國在政策上也鼓勵發展生物能源,西部地區也進行了發展多種生物能源(如麻風樹)的試驗,但從現實可行性來看,大規模的、工業化的生物能源發展,在中國的前景并不樂觀。
從近期的糧價上漲形勢來看,發改委出臺相關限制性政策的原因很明顯--乙醇產業發展過快,已經加劇了中國政府對糧價走高的擔心。在中國政府當前的決策“盤子”中,“糧食安全”是比發展生物能源更重要的問題。發改委工業司官員說得很明確,目前乙醇工業一哄而起,盲目建設的勢頭,不僅不利于農業結構調整,也不利于玉米加工產業的健康發展,并有可能引發國家糧食安全問題。
安邦分析師還注意到,發改委專家今晚(21日)在中央電視臺專門解釋,限制新上乙醇項目,對于中國的能源消費不會有任何影響,因為中國的石油消費已超過3億多噸,而國家批準建設的4個生物燃料乙醇生產試點項目已形成的每年102萬噸產能,連石油消費的零頭都不夠。
中國并非唯一一個認識到擴大乙醇生產對糧價產生影響的國家。美國乙醇產量的增加,是導致今年美國玉米期貨價格上漲75%的關鍵因素。20日,美國玉米期貨價格接近每蒲式耳3.76美元的10年高位。因此,發改委上述限制令的另一個目的,恐怕也是擔心中國在糧價上漲之后,中國會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加大從國際市場進口糧食。
中國對乙醇燃料工業的限制,對未來中國生物能源的發展會有何影響呢?根據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國際上大規模制造生物能源的國家,一般都與資源稟賦有關,如燃料乙醇制造大國巴西,2004年的乙醇產量就達到1020萬噸,具有幾乎用之不竭的生物資源;乙醇汽油消耗大國美國,同時也是全球的玉米生產大國,而且美國的期貨市場對全球糧食期貨還有著相當的影響力。這些國家都具有農業用地面積大,資源稟賦條件好的特點。
而這些條件,恰恰是現在中國所不具備、或者是正在惡化的條件。中國的現實條件具有如下特點:一是能源需求每年都在快速增長;二是中國人口數量巨大,吃飯是個大問題,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極為敏感;三是中國的資源稟賦條件不好,人均可使用的農業用地不多,糧食生產與其他生物能源作物很容易形成爭地爭空間的情況。拿玉米制乙醇為例,中國東北的玉米生產曾一度令當地發愁:國產玉米的質量與市場交易能力,不足以在國際市場占一席之地;后來找到了玉米養豬的路子,但仍然是附加值較低的農業;好不容易找到了制造乙醇燃料的路子,卻很快與糧食安全發生了碰撞。據有關數據,2001年中國玉米工業加工轉化消耗玉米僅為1250萬噸,2005年增加到2300萬噸以上,增長了84%;而同期玉米產量增長了21.9%,遠低于工業加工產能擴張的速度。
在中國的能源戰略中,生物能源曾經也具有較為重要的位置。但現在看來,情況發生了變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資源條件以及糧食安全問題,限制了生物能源大規模的發展。還有一個原因是,煤化工產業及相關的利益集團,正在對中國走煤化工緩解能源瓶頸的路子發揮相當重要的影響。在日前完成的中國《煤化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中,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烴和煤制油在今后十五年將成為重點發展目標。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中國大規模發展生物能源的工業前景需要重新評估。雖然中國在政策上也鼓勵發展生物能源,西部地區也進行了發展多種生物能源(如麻風樹)的試驗,但從現實可行性來看,大規模的、工業化的生物能源發展,在中國的前景并不樂觀。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公司新廠房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