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股東到全資收購 施耐德7年“鯨吞”奇勝
1999年,對于施耐德和奇勝都是一個特別的年份,那一年,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大規模擴張剛剛開始,奇勝電器在中國的一些細分市場則是如日中天。
雖然施耐德電氣聲稱它早在1979年就已進入中國市場,但它當時在中國的最大投資卻是它后來并購過來的梅蘭日蘭做出的——1987年,梅蘭日蘭在天津開設了一家合資企業,1993年,施耐德電氣將梅蘭日蘭的全球業務收歸旗下,梅蘭日蘭在中國的業務也隨之成為施耐德電氣拓展中國市場的橋頭堡。
目前施耐德電氣在全球大約有70個不同的品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收購過來的。施耐德電氣通常會保留這些收購品牌,奇勝則是施耐德通過并購實現市場擴張的另一個典型案例。
“施耐德在中國的增長主要是依靠并購、和合作伙伴進行聯合來實現。”2005年,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杜華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公開表示。
從小股東到全資母公司
也正是在1987年,奇勝開始了它在中國的淘金之旅。它在中國成立的公司名為奇勝電器(惠州)工業有限公司,是奇勝工業控股公司(下稱“奇勝工業”)的子公司。
奇勝工業是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這家公司的股權關系非常復雜,股東之間相互持股,最大的股東是在香港的上市企業金山集團,澳大利亞的Gerard家族也擁有奇勝工業一定的股份,Gerard家族是奇勝品牌的創始人。
據一位奇勝的前任高管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施耐德1999年就表達過對并購奇勝工業的興趣。在亞洲市場,奇勝工業在綜合布線和控制面板等細分市場處于領導地位,這恰恰是施耐德意欲進入的細分市場,也是施耐德低壓電器產品線上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
作為并購的第一步,施耐德開始在公開市場購買奇勝工業的股票。2000年中期,施耐德已經通過公開市場的持續購買,持有奇勝工業15.2%的股份,成為奇勝工業的第三大股東。
據當時媒體報道,當時施耐德電氣有意增持奇勝工業的股權,但金山電子不打算轉讓它在奇勝工業的49.85%股權。
2003年,施耐德電氣終于全部購買了Gerard家族持有的奇勝工業的股份,成為奇勝工業的第二大股東。當時奇勝工業的公告顯示,施耐德電氣表示要繼續購買金山集團持有的奇勝工業的股份。
同樣是在2003年,施耐德電氣和奇勝工業合資成立合資公司奇勝亞洲,奇勝亞洲包括奇勝工業最主要的資產和產品,奇勝工業和施耐德電氣各占50%的股份。
2006年1月份,施耐德收購奇勝亞洲中奇勝工業的全部股份,奇勝亞洲成為施耐德的全資子公司。至此,施耐德對奇勝的并購全部完成。
當時,施耐德電氣公司亞太運作部執行副總裁Russell Stocker對這宗長達七年之久的并購有如下評論:“對奇勝亞洲的全面控股是施耐德電氣公司在亞太地區發展中一個新的重要舉措。奇勝亞洲將保留原來的品牌標志,并作為一個專門的業務部門,同時可以得到施耐德電氣公司的全面支持。特別地,奇勝亞洲將成為我們在中國和其他東南亞和中東國家的配線設備增長策略的重要資產。”
并購過程中的震蕩
2003年,當施耐德控股奇勝工業時,奇勝工業的主要產品線包括智能控制、開關面板、照明和其他低壓設備,還與通用電氣和Lovato分別有一個合資公司。
當施耐德電氣和奇勝工業合資成立奇勝亞洲公司時,奇勝在中國區的總經理由施耐德派駐的一位高層接任,奇勝在中國區的董事長則繼續由奇勝中國區原總經理周國偉擔任。
從2003年到2005年,奇勝在中國的業務一直裹足不前,而高層則面臨著巨大的震蕩。2005年底,周國偉辭去奇勝亞洲的職務,奇勝亞洲的高管幾乎全部由施耐德派駐的管理人員接替。一位奇勝的前任高管表示,到目前為止,在奇勝亞洲的原高管僅剩一人。
施耐德僅保留奇勝最具優勢的業務——智能控制和開關面板。照明業務被剝離出來,而奇勝工業和通用電氣與Lovato的合資公司則關閉。據悉,通用電氣結束了和奇勝的合資關系之后,找到了一家溫州企業,繼續合資生產小型斷路器,這家公司就是正泰。
2005年底,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專門成立了一個負責并購和整合的部門。當年,施耐德成功收購參股企業達20余家,平均每個月并購2家企業,年增長速度在30%以上。
不久以后,施耐德將奇勝中國區的商務總部從深圳遷往上海,僅在深圳保留研發機構。據一位施耐電氣的高管稱,這樣做是為了便于施耐德和奇勝的整合。
奇勝的產品主要還在奇勝原有的銷售渠道銷售,同時奇勝的銷售渠道也銷售一些施耐德電氣的低端產品。據悉,施耐德正在對奇勝和施耐德的產品線和銷售渠道作整合。
雖然施耐德電氣聲稱它早在1979年就已進入中國市場,但它當時在中國的最大投資卻是它后來并購過來的梅蘭日蘭做出的——1987年,梅蘭日蘭在天津開設了一家合資企業,1993年,施耐德電氣將梅蘭日蘭的全球業務收歸旗下,梅蘭日蘭在中國的業務也隨之成為施耐德電氣拓展中國市場的橋頭堡。
目前施耐德電氣在全球大約有70個不同的品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收購過來的。施耐德電氣通常會保留這些收購品牌,奇勝則是施耐德通過并購實現市場擴張的另一個典型案例。
“施耐德在中國的增長主要是依靠并購、和合作伙伴進行聯合來實現。”2005年,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杜華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公開表示。
從小股東到全資母公司
也正是在1987年,奇勝開始了它在中國的淘金之旅。它在中國成立的公司名為奇勝電器(惠州)工業有限公司,是奇勝工業控股公司(下稱“奇勝工業”)的子公司。
奇勝工業是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這家公司的股權關系非常復雜,股東之間相互持股,最大的股東是在香港的上市企業金山集團,澳大利亞的Gerard家族也擁有奇勝工業一定的股份,Gerard家族是奇勝品牌的創始人。
據一位奇勝的前任高管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施耐德1999年就表達過對并購奇勝工業的興趣。在亞洲市場,奇勝工業在綜合布線和控制面板等細分市場處于領導地位,這恰恰是施耐德意欲進入的細分市場,也是施耐德低壓電器產品線上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
作為并購的第一步,施耐德開始在公開市場購買奇勝工業的股票。2000年中期,施耐德已經通過公開市場的持續購買,持有奇勝工業15.2%的股份,成為奇勝工業的第三大股東。
據當時媒體報道,當時施耐德電氣有意增持奇勝工業的股權,但金山電子不打算轉讓它在奇勝工業的49.85%股權。
2003年,施耐德電氣終于全部購買了Gerard家族持有的奇勝工業的股份,成為奇勝工業的第二大股東。當時奇勝工業的公告顯示,施耐德電氣表示要繼續購買金山集團持有的奇勝工業的股份。
同樣是在2003年,施耐德電氣和奇勝工業合資成立合資公司奇勝亞洲,奇勝亞洲包括奇勝工業最主要的資產和產品,奇勝工業和施耐德電氣各占50%的股份。
2006年1月份,施耐德收購奇勝亞洲中奇勝工業的全部股份,奇勝亞洲成為施耐德的全資子公司。至此,施耐德對奇勝的并購全部完成。
當時,施耐德電氣公司亞太運作部執行副總裁Russell Stocker對這宗長達七年之久的并購有如下評論:“對奇勝亞洲的全面控股是施耐德電氣公司在亞太地區發展中一個新的重要舉措。奇勝亞洲將保留原來的品牌標志,并作為一個專門的業務部門,同時可以得到施耐德電氣公司的全面支持。特別地,奇勝亞洲將成為我們在中國和其他東南亞和中東國家的配線設備增長策略的重要資產。”
并購過程中的震蕩
2003年,當施耐德控股奇勝工業時,奇勝工業的主要產品線包括智能控制、開關面板、照明和其他低壓設備,還與通用電氣和Lovato分別有一個合資公司。
當施耐德電氣和奇勝工業合資成立奇勝亞洲公司時,奇勝在中國區的總經理由施耐德派駐的一位高層接任,奇勝在中國區的董事長則繼續由奇勝中國區原總經理周國偉擔任。
從2003年到2005年,奇勝在中國的業務一直裹足不前,而高層則面臨著巨大的震蕩。2005年底,周國偉辭去奇勝亞洲的職務,奇勝亞洲的高管幾乎全部由施耐德派駐的管理人員接替。一位奇勝的前任高管表示,到目前為止,在奇勝亞洲的原高管僅剩一人。
施耐德僅保留奇勝最具優勢的業務——智能控制和開關面板。照明業務被剝離出來,而奇勝工業和通用電氣與Lovato的合資公司則關閉。據悉,通用電氣結束了和奇勝的合資關系之后,找到了一家溫州企業,繼續合資生產小型斷路器,這家公司就是正泰。
2005年底,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專門成立了一個負責并購和整合的部門。當年,施耐德成功收購參股企業達20余家,平均每個月并購2家企業,年增長速度在30%以上。
不久以后,施耐德將奇勝中國區的商務總部從深圳遷往上海,僅在深圳保留研發機構。據一位施耐電氣的高管稱,這樣做是為了便于施耐德和奇勝的整合。
奇勝的產品主要還在奇勝原有的銷售渠道銷售,同時奇勝的銷售渠道也銷售一些施耐德電氣的低端產品。據悉,施耐德正在對奇勝和施耐德的產品線和銷售渠道作整合。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本土測試測量企業開啟國際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