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2015“成績單”公布
中國制造2025、網絡提速降費、“互聯網+”行動、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等,盤點2015年,工信部列出全年成績單。
記者從工信部獲得的數據顯示,預計2015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能耗降低6%,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5%;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增長16%左右,電信業務總量、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5%和2%左右。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回首過去5年,工信部部長苗圩在12月24日舉行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介紹:
“十二五”主要經濟目標基本完成,前四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3%,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9%;“十二五”末預計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較“十一五”末分別降低25%、35%,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高技術產業占全部工業比重提高2.2個百分點,基礎電信業收入規模超萬億,提前兩年完成規劃目標。”
工業政策出臺最密集
201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一系列重要措施,這是本屆政府針對工業出臺政策最密集的一年。
苗圩介紹,2015年所開展的涉企收費清理規范專項行動,預計為企業減負超過1100億元;
同時,協調擴大重大技術裝備進口和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惠及范圍,政策實施以來進口免稅累計近2000億元;
此外,工信部推動下調工商業用電價格,減少企業用電成本超過600億元。
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扶持政策也在完善中:1-11月生產約28萬輛,同比增長超過4倍。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實際出資超過240億元,帶動社會投融資超過1000億元。
此外,工信部還開展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推動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
2015年高技術產業預計增長11%
2015年工業下行壓力加大,技術改造在新常態下作用凸顯。
苗圩介紹,工信部支持并推動了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等449個項目,中央專項建設資金投入577億元,帶動9620億元投資。
此前,各地上報危化品搬遷改造項目,工信部從這些項目中遴選了多批次幾百個項目,納入專項建設基金支持范圍。
另外,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是工信部肩上的另一重要職責。
在這一領域,市場倒逼過剩產能退出機制正在加速形成:預計全年淘汰煉鐵1300萬噸、煉鋼1700萬噸、電解鋁30萬噸、水泥3800萬噸、平板玻璃1100萬重量箱以上,化解造船過剩產能1500萬噸,電解鋁行業產能利用率回升到80%以上。
有破有立,在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71.990,0.09,0.13%)、新型智能終端、工業設計等新興產業發展良好。數據統計顯示,預計全年,高技術產業增長11%。
有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新興產業發展迅速,但也要注意在保護地方積極性的前提下,警惕盲目快上新項目,防止形成新的過剩產能。
實施制造強國戰略
制定和落實中國制造2025是工信部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這一年里,國家制造強國領導小組和戰略咨詢委員會相繼成立。國家制造強國領導小組組長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擔任,辦公室設在工信部,涉及到20多個部委共同參與。
此外,工信部還指導發布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有序推進編制“X”體系方案,啟動建立任務落實信息化管理平臺和制造強國基礎大數據平臺。
2015年,工信開展工業強基專項行動,支持118個示范項目,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和產品實現示范應用。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認定75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和25家部重點實驗室。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政策落地實施。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