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價格調整助力我國能源結構合理化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降價對減輕下游用氣行業企業負擔、促進經濟增長將起到重要作用。現階段,國際油價、氣價低迷徘徊,正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提高天然氣占比,實現低碳、環保、改善環境的最佳時期。
近日,由中國天然氣行業聯合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天然氣行業市場化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業內專家對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并進一步推進價格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即非居民用氣最高門站價格每千立方米降低700元,各方反應良好。與會專家表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降價對減輕下游用氣行業企業負擔、促進經濟增長將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中石油政策研究室發展戰略處處長唐延庭認為,現階段國際油價、氣價低迷徘徊,正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提高天然氣占比,實現低碳、環保、改善環境的最佳時期。
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提振下游需求
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天然氣價格缺乏競爭力、可替代能源擠壓天然氣市場份額等影響,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持續去年低迷態勢,增速大幅收窄。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統計,2014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692億立方米,增長12.9%,而今年上半年天然氣消費量906億立方米,僅增長2.1%,結束了此前連續十幾年超兩位數的增幅。
對于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長大幅放緩的原因。中國天然氣行業聯合會特聘顧問、中國石油管道學院教授劉伏生分析稱,主要是受油價下跌影響。“加上目前天然氣價格已經相當于等熱值煤炭價格的3~4倍,我國氣電成本是煤電成本的近2倍,天然氣相對成品油的經濟性優勢也被大幅削弱甚至喪失導致企業用氣意愿大幅下降,甚至出現煤炭逆向替代天然氣的現象。”他進一步解釋道。
國際原油價格及液化石油氣價格從2014年6月份開始大幅下跌,半年時間內跌幅已接近50%。在國際油價巨幅下挫、國內天然氣市場需求增長乏力的背景下,11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并進一步推進價格市場化改革的通知》。根據通知,非居民用氣最高門站價格自2015年11月20日起每千立方米降低700元(0.7元/方),并由現行最高門站價格管理改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降低后的門站價格作為基準門站價格,供需雙方可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圍內協商確定具體門站價格。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專家劉滿平認為,將非居民用氣由最高門站價格管理改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尤其是上浮20%,下調不限,以一年為限,既考慮了對冬季用氣高峰需求增加可能導致的局部價格波動風險,也考慮了當前整個天然氣產業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提高了天然氣供求雙方很大的議價空間,促進了天然氣價格進一步市場化。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降價對減輕下游用氣行業企業負擔、促進經濟增長將起到重要作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景春梅在會上表示,此次氣價下調直接利好下游天然氣發電、供熱、分布式發電、車用天然氣、煤改氣等行業,并可為用氣行業企業節約成本430億元以上。
天然氣價格的下降對LNG商用車的銷售也起到了促進作用。業內專家表示,此次價格下降對LNG客車影響最大,預計從調價后到年底的一個多月時間內,LNG客車可能較前10個月增長幅度大,全年有望達到1.25萬輛,明年可能翻一翻。
氣價低迷助力我國優化能源結構
“全球LNG產能持續增長、價格不斷走低,有利于中國增加LNG進口和消費,這對優化能源結構,解決能源供應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的雙重問題,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在第三屆中國天然氣行業市場化發展大會上,劉伏生認為,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保障經濟發展的綠色能源卻相對緊缺,結構也較為單一。現階段國際油價、氣價格低迷徘徊,正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提高天然氣占比,實現低碳、環保、改善環境的最佳時期。
唐延庭在發言中也提出了相似觀點,他表示,我國是全球碳排放大國,碳減排壓力很大。近年來,我國霧霾天氣肆虐,已經對民眾的身體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因此,我國急需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據介紹,2014年煤炭占我國一次性能源供應比重的74%,天然氣僅占5%。唐延庭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6%,還遠遠低于24%的世界平均水平。
劉伏生指出,吸收國際低價格LNG資源必須建立在消化能力進一步增強的基礎上,關鍵在于規劃中的項目能夠以合適的價格落實長期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用氣市場。他表示,不僅是LNG接收項目的?發需要一定規模、技術實力公司參與,下游市場的落實更無法離開具備一定規模和較好信用的企業。
劉伏生建議,國內燃氣企業在利用國際資源市場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具備價格競爭力的現貨和中短期資源,努力降低天然氣進口成本。此外,要注意控制LNG采購結構,資源采購過程中積極參股上游勘探,確保在天然氣價格受替代燃料價格變動影響的情況下,能取得穩定回報。
為了加強對國際天然氣資源的利用,促進國內天然氣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劉伏生建議政府需進一步完善相關能源和天然氣行業政策。
首先,他建議加強國家層面的規劃,充分發揮LNG的戰略協同作用。發展天然氣既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內容,也與國民經濟發展和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密切相關。天然氣和LNG的發展規劃將直接決定我國天然氣能夠實現長供久安。因此,需要從資源布局開始,通過資源的多元化平衡各種風險,合理調控管道氣和LNG的市場范圍,合理規劃國內小型液化氣廠布局,減少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浪費。
其次,持續增加清潔能源的利用,建議政府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進口LNG,恢復LNG進口增值稅“即征即返,全額返還”政策,支持符合現行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LNG進出口企業按規定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再其次,政府應盡快理順上網電價,充分實現天然氣的環保、生態和調峰價值。支持利用天然氣改善發電結構。
最后,政府需加強天然氣儲備設施建設,將具備條件的LNG接收站納入國家天然氣儲備體系,提高國內天然氣市場的安全保供能力;啟動國家天然氣調整應急儲備基地建設布點,納入具備條件的LNG接收站,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和財政支持政策。
未來我國天然氣行業將快速發展
能源革命和碳排放目標倒逼能源加快轉型,天然氣將擔當重要角色。唐延庭表示,天然氣作為城市燃氣將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我國95%以上的地級以上城市(300個左右)用上了天然氣。預計今后我國天然氣氣化水平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年均氣化人口在3000萬人左右。天然氣將逐步發展成為城市的主要生活燃料。預計到2020年,全國氣化人口將達到4.7億。全國城鎮氣化率達到60%以上,相當部分的省會城市及大城市的氣化率將超過80%。
與此同時,隨著各地城鎮化水平和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作為具有價格競爭力的天然氣,將在城市公共交通運輸業得到發展。一是天然氣將成為大多數中小城市出租車的主要燃料;二是大中城市的公交車將逐步向天然氣等清潔燃料車升級。唐延庭預計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汽車將超過250萬輛,動力天然氣200億立方米左右,其中公交車和出租車天然氣氣化率將達到50%。
我國早期的天然氣發電主要是油氣田附件的自備電廠,到1999年,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僅為7.2吉瓦,占全國的2%。自2000年期,天然氣發電得到發展,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為47百萬千瓦、在全國占比已超過4%,發電量達到1143億千瓦時。唐延庭預計,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講突破100萬千瓦。
在我國天然氣消費中,發電用氣不斷上升,所占比重從2000年的4%,提高到2014年的18%。預計到2020年,我國發電用天然氣將接近1000億立方米。下一步天然氣發電將在北京、天津等北方中心城市和一些工業園區建設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電力緊張、環境壓力大的地區大規模發展燃氣電廠。
據悉,根據我國《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將超過10%,與世界平均水平24%的差距將不斷縮小。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