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成為驅動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大數據時代,未來產業格局將會迎來怎樣的機遇?推動數字經濟強勁發展的引擎在哪里?大數據的發展會讓我們面臨什么樣的嚴峻挑戰?
在日前召開的安徽省首屆大數據產業發展峰會上,多位業內學者和企業界人士認為,我國大數據從基礎建設全面進入應用實施階段,大數據是21世紀的“鉆石礦”,跨域融合將催生新型業態和服務,成為驅動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步入了智能時代,計算機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成為推動時代發展的重要力量。”賽迪顧問副總裁宋宇認為,從增長趨勢上分析,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傳輸業和軟件信息服務業等數字經濟基礎部分呈現平穩增長,數字技術與第一、 二產業融合的增效型數字經濟以及數字技術與第三產業融合的服務型數字經濟成為數字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業內專家指出,數據價值不斷釋放,大數據應用環境將加速完善。在數字經濟競爭的窗口期,各地都在加緊布局數據產業的發展。譬如,常州、福州、廈門、南京、合肥、濟南加快打造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試點城市;杭州、承德、海口、青海等省市推動旅游大數據的應用;唐山、貴陽、成都、重慶等城市加速落地工業大數據平臺及創新項目;青海建設農牧業大數據平臺等。
大數據時代改變了傳統的生產組織模式,生產方式由傳統的“標準+集中”轉變為數字時代的“定制+分布”;組織方式由產業鏈條式變為網絡協同式,使得產品更新速度加快、研發周期縮短、定制生產普遍、模式創新活躍。
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物聯網涵蓋農業、工業、家居、物流、交通、醫療等領域,2030年中國大數據總量將超過4YB,占全球30%。
大數據推動產業朝著生態化、智慧化方向飛速發展。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推動下,工業成為物聯網發展最具潛力的領域。
2018年,全球車聯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歐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5%;全球智能制造工廠相關市場規模將達到2500億美元。
宋宇認為,數字經濟下,云計算產業結構將由技術設施為核心向服務做轉變,人工智能需求增長,云服務廠商推出AI云服務產品,云服務計算、容器編排、跨云管理、區塊鏈等技術受到追捧成為熱點。
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將成為寶貴的“鉆石資源”,然而海量的數據背景下,數據版權與隱私、數據孤島現象、數據交易機制完善等問題將成為大數據時代不可逃避的“挑戰”。
“萬物互聯時代,醫療、商業、物聯網商業等各領域產生海量數據,大數據在改變世界。與此同時,構建數字經濟也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李向陽說。
當前我國數據制度規范尚不完善,數據價值難以估計;各平臺獨占數據,數據分享不順;隱私保護制度有待完善,數據擁有者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這些導致大數據交易效率低下,勢必對數字經濟的發展形成嚴峻的掣肘。
“針對新的挑戰,除了技術上的攻堅,我們還必須利用合約機制防止惡意行為,加快構建海量數據下的高效交易機制。”李向陽說。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