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9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實現同比翻番
10月20日消息,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6.6%,比8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環比看,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了0.56%。產品結構上,9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實現了同比翻番。今日的機器人行業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大事件呢?下面一起來看詳細內容。
9月工業增速反彈至6.6%工業機器人同比翻番
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6.6%,比8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環比看,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了0.56%。
受訪專家指出,今年的工業增速存在明顯的季末回升現象,9月PPI的回升,以及由此而來的工業企業利潤的大幅增長是工業反彈的主要原因。外貿復蘇帶來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的增長,也為工業反彈提供了基礎。不過,工業增速仍面臨著下行壓力,四季度工業增長可能穩中趨緩。
產品結構上,9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實現了同比翻番,無人機、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產品仍保持著高速增長,工業的結構調整與新舊動能轉換正在加快推進之中。
金科院學生研發“摘果”機器人
勞動力越來越貴,果園里的采摘成本也越來越大,能否發明一個機器人,專門摘果子?在金陵科技學院近日舉行的江蘇省農學會首屆“創星杯”創新創業大賽上,該校機電工程學院學生團隊已經做出了摘果機器人的雛形。
金陵科技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大三學生黃尚楠團隊帶來的“智能水果采摘機”讓人眼前一亮。這種采摘機由攝像頭、機械臂、采摘機構、芯片等部分組成。“攝像頭可以采集水果的位置信息,傳遞給機械手,再傳遞給末端執行器,完成采摘的動作?!秉S尚楠說,機器的原理說起來簡單,但包括了好幾個難點,“比如什么樣的水果可以采摘,怎么判斷;采摘的時候,力度怎么把握才不至于讓水果受損等等?!彼麄冊谠O計時還考慮了不同形狀的果子、不同地貌特征下機器的工作,希望機器將來既能夠采摘圓形的蘋果、西紅柿,也可以采摘條狀的黃瓜等;既能夠在平地上采摘,也能夠上山采摘。
DHL快遞機器人PostBOT在德國提供送貨服務
當我們想到自動化交付的未來時,我們往往會首先會想到無人機送貨,但地面機器人也可能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其中包括一個在德國街頭提供送貨服務的地面機器人,DHL希望通過其能在途中為郵政工作者提供幫助。DHL本月早些時候與德國巴赫斯菲德(BadHersfeld)鎮鎮長一起宣布,將在六個星期的試點項目中測試DHL的PostBOT機器人。
PostBOT機器人高度約為150厘米高(不到5英尺),能以高達6公里/小時(3.7英里/小時)的速度前行,可以容納重達150千克(約330磅)的包裹。傳感器有助于機器人在城市周圍避開障礙物,并能沿著路線安全地跟著快遞員。DHL指出,推出PostBOT是為了減輕快遞員的負擔,并能更容易分發包裹。
國際機器人賽村娃奪冠
昨天,在高淳椏溪鎮中心小學課堂上,老師正在指導孩子們操作機器人。據悉,日前該小學的兩支代表隊,在加拿大國際青少年機器人精英挑戰賽“超級列車”競賽項目中,奪得小學組的冠軍和亞軍。
我國最大機器人產業基地在沈陽建成
10月18日,位于沈陽市渾南區的新松智慧產業園正式啟用。據悉,該產業園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其C4車間是我國首個工業4.0生產示范實踐廠區,年生產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達到1萬臺套。
新松智慧產業園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于2011年12月開工建設。園區分為總部大廈、機器人展示中心、綜合辦公樓及產業區等,產業區內建設有研發中心、潔凈裝備制造中心、數字裝備制造中心、成套裝備制造中心、柔性智能制造中心、大型裝備制造中心等。
學生哥研發“類機器人”中國機器人大賽奪冠
6米的比賽跑道,“類機器人”跑出了21秒的成績。別看這個時速比較慢,但對于類機器人來說,已是最快的了。10月12日—14日,在廣東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2017年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上,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派出的參賽隊員操控的類機器人跑出了好成績,奪得該項目冠軍。
這并不是廣科院學生在機器人大賽上首次獲獎。據悉,在8月23日至27日的第22屆FIRA機器人世界杯大賽上,廣科院的參賽隊就榮獲類人型機器人短跑(sprint)和籃球(basketball)項目兩枚銅牌,實現了學校在國際重大賽事的歷史性突破。
機器人打敗了教師并不意味著教師會被取代
在某些領域,人類可以以機器為師,借助機器人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從中獲取解決問題、開拓創新的新思維和新邏輯。正如柯潔在與AlphaGo大戰之后表示的,AlphaGo幫助他打開了圍棋的新世界。在其他領域,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可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的關鍵要素,恐怕并不在于機器人的“超級”能力,而在于人的想象力和創新性。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使得人類可以觸類旁通,并不斷產生出新的想法,甚至是瘋狂的想法。正是這些“瘋狂”的想法,不斷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成為人類不斷開創新世界的鑰匙。保持并擁有創造這些想法的能力,就是智能時代教育的使命。
“大眼睛”機器人上崗
本周,在安徽合肥220千伏螺絲崗變電站,合肥電網首個智能“機器人”正式上崗,開始進行設備巡視。這種機器人可以自動根據預先設定的巡視內容、時間、周期、路線開展特巡,能及時發現設備內、外部缺陷,保障全市電網在用電高峰期及重要時段安全平穩運行。
過去,供電部門主要依靠人工力量攜帶設備進行現場巡查,來保障全市重要變電站、開閉所、線路的運行維護穩定?,F在使用的這種機器人有啥特別本領呢?它個頭不算高,樣子卻很萌,白皙的皮膚,兩只大眼睛“炯炯有神”。秘密就在這對雙眼里,分別“藏著”紅外測溫儀和可見光攝像機等高科技,身上集合聲音采集等檢測設備,可以對變電站內一次設備的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同時將識別到的噪音、溫度等數據,采集到的照片、視頻,實時上傳至監控后臺,而且不怕危險,不懼風吹日曬,輔助電力部門做好24小時不間斷巡視。
三寶機器人開始在馬來西亞必勝客工作
在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個性化營銷手段越來越重要的今天,餐飲業無不在尋找最有助于增效減支的經營模式。一些經營業者甚至大膽設想:在未來的某一天,自己的員工可以不遲到,不用休假,不經過長時間的培訓就可以快速勝任崗位,而且最好是迎賓、點餐、促銷、收銀的工作樣樣都能干得來。
現在,這一切正在逐步變成現實——至少,馬來西亞的必勝客餐廳已經將這個“創新”的任務交給了來自中國的三寶機器人。
本月,馬來西亞必勝客餐廳旗下的SunwayPyramidoutlet店推出大馬首家數字化概念披薩店,引入三寶機器人及使用自助下單機,提升服務效率。從迎賓、點餐、介紹優惠到結賬,三寶機器人能夠完成所有的任務,并且還會通過語音的方式與顧客聊天,帶來新穎的消費體驗。
90后小伙“養”AI機器人一年幫公司多賺2億
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海桐是一名90后,大學畢業后就來到了某電商做客服,有著豐富的電商客服經驗。2016年,公司開始引入智能客服機器人店小蜜時,海桐被派去調教機器人。這個智能客服只要一鍵授權,就能上崗幫助商家一年365天7*24小時不間斷的應對顧客咨詢。
所謂的機器人飼養員就是要比機器人更聰明的去感知用戶,設計服務機制和流程。二要豐富機器人的“大腦”,優化知識體系,讓機器人服務的更好;三是讓機器人更像人,不是冷冰冰的知識回答?;顫婇_朗的他,給機器人客服設定的人設大部分都是軟萌型的。數據顯示,2017年,由海桐和他的團隊調教的機器人已經給公司帶來了超2億元的成交,是最優秀人工客服的25倍。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