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共享 我們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從2017年開始,共享經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等諸多共享產品層出不窮,誰都想在這個風口分一杯羹。今年12月3日至5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在浙江烏鎮召開。從本次互聯網大會各位大咖的演講報告中來看,共享的熱度依然不減。對于社會經濟來說,共享或許是一個新名詞,但是對于儀器行業來說,共享已經不能算是新事物了。
共享是常態 不開放是例外
上世紀末,我國就在逐步加大在科研領域的投入,到了2010年,國家發現硬件投入無法獲得投入產出比,造成儀器使用領域的“貧富兩極分化”。2014年,國務院頒布了國發[2014]70號文《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發的意見》,提倡科研資源共享,科研儀器的“共享戰爭”一觸即發。今年9月,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10月,三部門再次聯合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要求全面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至此,大型科學儀器的“共享大戰”拉開了序幕。
在百度中以“儀器共享平臺”為關鍵詞搜索,出現了包括中國科學院儀器共享管理平臺、清華大學大型儀器共享服務平臺、江蘇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等在內的約十七萬個搜索結果。由此可見,不論是高校、科研院所還是第三方,都在逐步完善自身的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助力科研、助力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充分發揮儀器的價值,盤活大型儀器資源。“今后大型科研儀器開放是常態,不開放是例外。”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平臺負責人任家榮日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地方搭臺 儀器唱戲
11月28日,沈陽市科技條件平臺正式啟動;貴州省省級以上科學儀器共享機構資金補助出臺;浙江師范大學多管齊下推進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福建農林大學大型科研儀器對外共享平臺二期工作啟動……隨著國家大型儀器共享政策的出臺,儀器共享越來越熱,各個省市、高校大型科研儀器共享工作逐步走上正軌。
以浙江省為例,2006年,在浙江省科技廳的主持下,浙江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平臺(以下簡稱“大儀平臺”)成立,2015年,科技創新云服務平臺建立。據了解,通過升級數據標準、強化宣傳推廣等工作,大儀平臺共整合了科學儀器設備158510臺(套),其中價值30萬元以上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5930臺(套),價值52.98億元。同時,通過創新券、共享補助等手段,有力的推動了浙江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開放共享事業。
地方搭臺,儀器唱戲。中央不斷出臺新政策加強對儀器共享的管理,大力推動儀器共享事業的發展。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大力推行儀器共享,讓冷冰冰的儀器重新“行動”起來。
阻力仍然明顯
“211項目”、“985項目”是國家教育部重點投入的項目,重點實驗室數量與日俱增。但這些高校只是我國高等院校中很小的一部分,且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等教育水平高的城市。在欠發達地區,嚴重匱乏的儀器設備資源也遲滯了教育水平的發展。據了解,65.9%的儀器年有效工作機時小于標準機時,其中,有60.8%的儀器年有效工作機時不到標準機時的一半。
目前,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儀器共享的道路上走上了正軌,但是由于“單位或個人所有制”的封閉形式依然存在,遲緩了儀器共享的步伐。“大型科研儀器的所有權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但使用權和管理權在具體的課題組。如果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或者成果分配的機制,從課題組的角度來講積極性就會大大削弱。”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國梁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國際經驗來看,發達國家一般有專門針對大型科研儀器的資助基金,有些儀器資助項目為提高共享,還特別規定需要2~3名得到研究資助的學者共同發起才具有申請資格。另外,從儀器的生產企業來說,積極參與儀器共享,可以更好的借用這個平臺去宣傳自己的儀器。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儀器共享事業的發展。
?用“互聯網+”搭建的科研儀器共享平臺是將用戶鏈接起來的一個借口。對于政府來講,大大削減了在儀器采購方面的支出;對于儀器所有者來說,讓空閑的儀器重新“活”起來;對于企業來說,借用這個平臺進一步宣傳自己的儀器,形成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共享只是一個手段,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發揮資源效益,提高整體研究和創新水平,才是儀器共享最終要達到的目的。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