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行業回暖!專家:核心技術仍是弱點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中國企業已經在機器人領域有所建樹。”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要頭腦清醒,避免在產業低端重復建設,真正把功夫放到自主創新、研發上來,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打造核心競爭力。
據有關媒體報道,今年開春以來,工業機器人的春季行情來了!多家工業機器人制造商都反映,訂單明顯增多,工廠正在進一步擴大生產。但是,業內人士說,核心技術依然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弱點。
工業機器人行業回暖訂單明顯增多
近幾天,在廈門舉行的工業博覽會上,工業機器人企業云集。不少參展商感受到了行業回暖的氣氛,有的企業甚至一下子接了6000臺設備的訂單。整體來看,需求方涉及汽車制造、工程機械、IT產品、五金機電、衛廚家居等行業。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中國企業已經在機器人領域有所建樹。今年3月,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談到了產業規模和整體競爭力。
辛國斌:“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已經達到7.24萬臺,同比增長了34.3%,產業規模日益擴大。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工業機器人已經從傳統的汽車制造向機械、電子、化工、輕工、船舶、礦山開采等領域迅速拓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少數企業脫穎而出,目前已經成長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機器人公司。”
工業機器人為什么受歡迎?
工業機器人為什么會受到歡迎?關鍵是它作業時的快、準,節省成本。在日本福岡縣北九州市的安川電機未來展覽館,有一個“明星展品”,6臺超小機器人組成了一條迷你流水線,相互協同高效工作。前不久,有媒體記者在現場與它們進行了一場比賽。
記者:“現在我就要跟我身邊的機器人,進行精確作業的競賽,競賽的內容就是拼裝玩具車。比賽開始!大家看到,我剛剛拼完一輛車,這臺機器就已經完成了2輛車,確實在準確度和速度上,它完全超越了作為人類的我。”
用工業機器人取代單調、重復性高、危險性強的人力勞動,幾乎成為制造業的共識。慈星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立軍說:“在未來,幾乎所有的制造業都能夠用機器人或人工智能這樣的模式去實現,我相信在2017年,就是今年年底,在服裝這些產業很可能有批量化的這種產業化的應用。”
機器人行業應加強自主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整體來說,目前中國機器人制造行業大部分是半自動化的,國產與進口的產品在技術上還有一段差距,機器人制造供應鏈體系也亟待完善。
中科院院士吳宏鑫在4月初舉行的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上介紹,國外機器人企業占據了我國機器人市場約90%的市場份額。由于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國內機器人產業大部分處在做系統集成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甚至出現了重復建設、“高端產業低端化”的現象。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記者會上稱:“這幾年,產業發展速度比較快,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了40個,短短幾年時間,機器人企業的數量超過了800個。在自主品牌方面,我們的工業機器人大多還都是一些中低端產品,六軸以上多關節的機器人供給能力相對較低,所以,我們也確實覺得在機器人這個領域,有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風險。”
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要頭腦清醒,避免在產業低端重復建設,真正把功夫放到自主創新、研發上來,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打造核心競爭力。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