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智能精工制造成就格力的企業競爭力
對于企業發展來說,終極競爭力是什么?拳頭產品、專利技術、高超營銷、優質品牌……這些可以說都是,但好像又都不夠準確。2016年11月21日,國際制冷空調技術交流會開幕式上,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社會責任。“企業具有越強的社會責任感,則其競爭力就會越強。”在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時,董明珠如是說道。
事實上,社會責任一直都是董明珠的信條,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不止一次表示,企業社會責任比賺多少錢更重要。
作為全球最大空調制造企業的掌舵者,格力以“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為己任,堅持自主創新,堅守工匠精神,依靠技術領先打造國際影響力,成為“制造強國”國家使命的忠實踐行者和開拓者。董明珠本人不僅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杰出創業女性”、“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的獲得者,也是“中國社會責任杰出企業家獎”的獲得者,她是當下最具社會責任感的中國企業家之一。
在董明珠看來,企業競爭力并不是說把別人的企業打垮,而是帶動其他的企業一同去發展,把技術保持在世界領先的地位。這種技術不僅是領先的,還應該是綠色的,不但讓人們生活得更舒適,也讓環境能夠變得更好。
多年來,格力電器一直致力綠色環保節能技術的研發和利用。在研發投入上,格力給予開放式的人力和資金支持,總體原則是“按需投入、不設上限”。在二十余年的探索中,格力圍繞健康、節能、環保的理念,從產品設計端堅持走環境友好型路線,自主研發多項“國際領先”的環境友好型節能技術,在家用空調和商用空調兩大領域均得到了廣泛運用,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在家用空調領域,2010年,格力“1赫茲變頻技術”納入“國家火炬計劃”,并于次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該技術被鑒定為“國際領先”,在舒適和節能方面創造了新的技術標桿;2011年7月14日,全球首條碳氫制冷劑R290分體式空調示范生產線在珠海格力電器正式竣工,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并順利通過中德兩國聯合專家組的現場驗收;2012年12月,格力雙級增焓變頻壓縮機被專家組鑒定為國際先進,改寫了空調行業單級壓縮機的百年歷史,并首次實現全系列雙級增焓變頻壓縮機產業化……
在商用空調領域,2011年,格力電器成功研發出世界第一臺永磁同步變頻高效離心機組;2013年,格力電器集成了永磁同步變頻離心機技術與光伏技術,首創的“不用電費的中央空調”——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系統驚艷亮相,榮獲國際領先認定;2014年,格力將磁懸浮軸承技術與永磁同步變頻技術融合,成功研發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磁懸浮變頻離心機,是業界單機冷量最大、能效最高的磁懸浮離心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6年3月29日,高效永磁同步變頻離心式冰蓄冷雙工況機組被專家組一致鑒定為國際領先;2016年8月21日,集成了環境溫度-40可靠運行制冷技術、抗震及抗風載結構設計、高防腐和高可靠性設計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和設計的百萬千瓦級核電風冷螺桿式冷水機組,被多位專家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在資源環境與人類發展矛盾日益尖銳的今天,積極推進環保節能技術研發,為地球“解圍”,已經成為每個企業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擁有眾多國際領先且主打節能環保技術的格力,無疑是行業的領跑者。“格力的發展不是為了盈利,也不是為了市場占有率,而是用技術改變這個世界”。董明珠常說,國不富則民不強,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回報社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苦練內功,掌控國際領先的“綠色”技術,彰顯了格力對社會對環境的貢獻,對于一家用于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率企業而言,格力還有著更大的目標和戰略。這一目標指向的,是一個更加成熟更具挑戰精神和責任意識的格力。
最近在社會上引發熱議的兩件事情,成為格力大企風范的生動注腳。
一是給安裝工增加100元安裝費。
自2016年8月1日起,格力給安裝工的家用空調安裝費在原有標準的基礎上每臺(套)增加100元。這是格力電器自掏腰包,用自己的真金白銀來增加安裝工的收入。格力此舉不不僅僅是為了改善安裝工的工作境遇和生活質量,更希望能喚起社會對安裝工群體為代表的一線勞動人民的重視和關懷。
二是給員工漲工資。
11月24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從2016年12月起,在現有月工資的基礎上,格力電器將對入職滿3個月的全體員工,每人每月加薪1000元。此次加薪涉及7萬名左右員工,按照格力電器的解釋,漲薪是因為公司人均效率在不斷提升,所以要和員工共享勞動成果。按照格力員工人數7萬人來算,格力電器每月將增支7000萬元。這意味著一年格力將新增加工資開支8.4億元左右。
眾所周知,格力多年來堅持實施高分紅策略,對股東的回饋之高,在上市公司中是非常少見的。從股東到安裝工再到員工,格力為利益各方無不惠及,讓他們共享發展成果,進一步彰顯了企業情懷與社會擔當。
責任在,才能走得更遠,肩負著更大的責任,格力正在開啟她的下一個藍海。
今年7月23日,董明珠在第二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正式宣布:格力正式進入多元化時代。其模式可以稱為“雙智”模式,即兩大板塊:智能家電和智能制造,這意味著未來格力的標簽不再是“家用電器”,而是“精工制造”。
從造空調的技術延伸出去,格力規劃了一個技術和產品的協同體,在這個陣營里,智能產品和智能制造相互成就,更好的發揮從產品到設備的協同效應,達到多條賽道上并駕齊驅的發展目標。在家電制造等傳統領域邁向縱深,在智能裝備制造等新興領域不斷開疆拓土,打造核心技術成為格力跨界發展并屢收碩果的“不二法則”。這對格力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這是格力下一個千億目標的主戰場,有了新的業務支撐,格力的技術優勢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應用,這是一個企業做大做強的最好路徑。
而對于中國制造來說,同樣重要。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說。中國作為制造大國,傳統制造業已走到了必須轉型升級的關口。“舊力漸弱,新力將生,創新驅動正在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實現增長方式轉變的強力引擎。”砥礪前行的格力,以責任擔當為追求,以技術突破為方向,以品質產品為載體,探索出了一條特點突出的中國制造升級之路。有多大擔當,就有多大胸懷,也就多大舞臺,成就多大事業。
在珠海國際制冷會議上,董明珠動情的說,“世界在發展,中國已是大國但還不是強國。我相信創新改變世界,只要專注、堅守就沒有什么做不好的。希望此次會議能增強制冷領域的交流合作和技術進步,從而改變這個世界,給我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這是董明珠的心里話。被責任驅動的格力,對這個社會的改變從未停止。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