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擬建“智慧鋼廠” 緊跟智能制造步伐
當前我國鋼鐵工業也面臨著產能過剩矛盾愈發突出,創新發展能力不足,環境能源約束不斷增強,企業經營持續困難等問題。11月23日,由工信部主辦的2016鋼鐵行業智能制造交流會在上海舉行。
“力爭本輪規劃期內完成智慧制造雛形建設,爭取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智慧制造的城市鋼廠’。”寶鋼股份總經理戴志浩在交流會上表示。
隨著近期工信部《2016-2020年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的發布,“智能制造”已被列為行業重點任務之一,這也為鋼鐵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基于此,上述規劃圍繞“到2020年鋼鐵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實現全行業根本性脫困”的總體目標,與《中國制造2025》等相關指標進行銜接,從化解產能、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智能制造、品種質量等5方面提出了引導性的調整升級目標。
鋼廠智能化不是單體裝置自動化
在中國工程院殷瑞鈺院士看來,鋼廠智能化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應該是應對企業級的整體解決方案,指的是智能化工廠,智能化制造,不是單體裝置的自動化,也不是搞幾個機器人。需要深化對智能化制造的認識。對數字物理系統(CPS)的理解必須和企業級的整體解決方案緊密契合。
工信部相關人士談到,發展智能制造,一方面要加快推進鋼鐵制造信息化、數字化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另一方面,在全行業推進智能制造新模式行動,總結可推廣、可復制經驗。重點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4種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試點示范,提升企業品種高效研發、穩定產品質量、柔性化生產組織、成本綜合控制等能力。
據悉,目前國內鋼鐵智能制造示范試點有三家,寶鋼股份1580熱軋智能車間為其中之一。
寶鋼股份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寶鋼股份是選擇鋼鐵制造核心環節“熱軋1580車間”開展智能工廠試點。智能車間建設將在2017年全面完成,將顯著提升1580熱軋車間的質量、能效、勞動效率水平,預計經濟效益超過3200萬元/年。這是以一條完整產線為對象開展的智能制造試點。通過示范試點將形成鋼鐵流程行業智能制造實踐方法及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建立智能化鋼鐵軋制示范工廠。
除1580智能車間建設外,按照以點帶面、先易后難的工作指導方針,2015年、2016年寶鋼股份篩選23個試點項目,預計投資超過10億元。
戴志浩在談及未來智慧制造規劃時表示,寶鋼股份確定面向鋼鐵產品全生命周期,以提質增效、高效協同為中心,以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與寶鋼股份全供應鏈的深度融合應用為基本路徑,逐步提升寶鋼股份制造裝備、全供應鏈管控、分析決策過程的智能化水平,構建集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互聯于一體的智慧制造體系。
應充分利用“互聯網+”
作為另一家鋼鐵智能制造示范試點,鞍鋼礦業也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進行了探索,提出了建設“智慧礦山”的發展戰略。
鞍鋼礦業負責人表示,目前正轉變企業現有信息化建設及運營模式,在滿足企業內部信息化應用需求的基礎上,對外提供數據應用服務、硬件資源租用、IT運維服務、招投標代理等服務,在為企業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之際,帶動同行業及周邊產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上述工信部人士還提出,應充分利用“互聯網+”,鼓勵優勢企業探索搭建鋼鐵工業互聯網平臺,匯聚鋼鐵生產企業、下游用戶、物流配送商、貿易商、科研院校、金融機構等各類資源,共同經營,提升效率。支持有條件的鋼鐵企業在汽車、船舶、家電等重點行業,以互聯網訂單為基礎,滿足客戶多品種、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鼓勵優勢鋼鐵企業建設關鍵裝備智能檢測體系;總結試點示范經驗和模式,提出鋼鐵智能制造路線圖。
戴志浩也認為“隨著鋼鐵行業經營環境的巨大變化,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鋼鐵行業在尚未很好地解決產品質量、成本及環境問題的同時,又面臨著客戶個性化需求和快速響應服務的挑戰。如果說寶鋼股份當前競爭力的主要來自產品制造能力,那么未來競崙力更多取決于多基地融合、供應鏈整合的協同能力。”
寶鋼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到2021年末,寶鋼股份將通過裝備自動化、機器人應用實現置換機會超過2000人,機器人應用總量超過1000套,建設、改造一批智能化產線,完成基于互聯網、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快速響應、柔性的研發、營銷、制造、物流體系構建,實現“互聯網+鋼鐵”轉型,公司在鋼鐵行業領先一代的新優勢將通過“互聯網”和智慧制造得以實現。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