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發布237項行業標準 30余項涉及儀器檢測方法
12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對237項行業標準進行了報批公示,涉及機械、化工、冶金、建材、輕工、石化、船舶7個行業,其中包括了分光光度法、紅外線吸收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等30余項儀器檢測方法標準。
12月6日,工信部發布了“237項機械、化工、冶金、建材、輕工、石化、船舶行業標準報批公示”。根據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相關標準化技術組織等單位已完成《鋁型材輥式矯正機》等115項機械行業標準、《醫用干式膠片》等5項化工行業標準、《鋼棉纖維》等30項冶金行業標準、《預拌砂漿用保水劑》等49項建材行業標準、《新聞紙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等3項輕工行業標準、《石油化工裝置電力設計規范》等24項石化行業標準、《造修船廠電氣設計規程》等11項船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其中與儀器企業相關的標準有《氮化硅鐵鉻含量的測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莫來石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鐵、氧化鈣、氧化鎂、二氧化鈦和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測定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氮化硅鐵碳含量的測定紅外線吸收法》等,以上標準規定了特殊成分的檢測儀器適用范圍以及技術要求等;除此之外,與工業pH計、實驗室離子計、工業電導率儀相關的儀器制造商,以及涉及分光光度法、紅外線吸收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的檢測儀器企業都與此次公布的新標息息相關。國內儀器制造商通過及時關注行業相關標準,迅速調整儀器設計方案,為我國建立良性發展的儀器市場秩序提供穩固的基礎。
儀器企業作為行業標準化的主體,其生產的儀器標準水平直接關系到整個行業的競爭力。我國投入儀器生產制造落后與先進國家,導致現階段我國生產力大多集中在中低端領域,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同時設備、技術,儀器生產的標準化一直沒有做到全面規范,引起市場同質化競爭,破壞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通過健全標準化建設,規范行業競爭,敦促企業跟上標準化進程,加快自我監督和改革提升,達到符合市場規范的儀器生產能力。依靠國家政策的扶持,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的戰略計劃,與標準完善共同并舉,使得國產儀器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質量的提升。
行業標準化建設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的完善行業標準,才能鞏固國家研發儀器的科研力量。積極調整行業標準,也代表國家對儀器市場充分的肯定和強大的期望。在“十三五”規劃持續推進的過程中,我國儀器市場和相關企業將嚴格按照標準要求,全面提升標準化建設,力爭我國儀器科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線。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