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迎戰工業4.0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延續了十二五規劃強調的「發展主義」主軸,也就是從現代化理論延伸而來的觀點,凸出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并且以指標為依歸,以量化為依據,因此,基本上是一種經濟量化主義的觀點。
十二五規劃時期的量化主義色彩,表現得相當凸出,十三五規畫時期的量化主義元素,仍然將持續下去,只不過,這幾年大陸對于量化主義已有所反思,而十三五規畫也強調,要以追求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或許量化主義色彩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緩和,質化思維可望有其發展空間。
十二五規劃基本上扭轉了過去改革開放30年的經濟發展方式,從太過依賴外需向內需型轉變,并且啟動總體經濟結構調整改變的工程:
其一,建構擴大大陸內需長效機制,并向依靠消費、投資及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其二,促進經濟發展不太過依賴第二產業,并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其三,強化農業及服務業的經濟角色,促進制造業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其四,推進城鎮化,平衡城鄉發展,協調區域經濟互動。
十三五規劃在延續上述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一、促進大陸從過去依賴物質資源消耗,向依賴科技、勞動力素質及管理創新轉變;二、推進信息化及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三、確立「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在十三五規畫的地位。
持續推動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是大陸未來5到10年要務,如何與十三五規劃形成有機結合關系,攸關未來區域及總體經濟的發展前景。目前大陸各地區競相爭取和一帶一路掛勾,以便搭上一帶一路列車,如何避免一窩蜂及重復浪費資源,犁順各地各區與一帶一路的戰略聯結關系,將影響未來發展力道與效益。
此外,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大陸將面臨美國主導的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為杠桿的區域經濟整合的更大壓力,如何面對TPP、是否加入TPP?將影響一帶一路的推動進程以及大陸的世界經濟地位及競爭力。
其實,目前大陸正在推動包括上海、天津在內的自由貿易區,基本上可以被看做是為加入像TPP這種高檔的區域經濟整合,預做準備。過去,大陸通過加入WTO,做為內部經濟結構改變的杠桿;未來恐怕還是得嚴肅思考,如何通過加入類似TPP這樣的區域經濟整合,做為變革的杠桿。
再而,目前世界正進入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的階段,努力追求如何讓工業、甚至整個人類生活能夠適應智慧化網絡,大陸十三五規畫時期,正是生產制造智慧化、數位化如火如荼發展的階段,如何面對工業4.0的挑戰,也將影響十三五規畫推動的力道、效益及進程。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