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大型企業重在高端 小型企業重在創意
10月24日,惠州機器人協會成立并召開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成為廣東省目前僅有的幾個機器人協會之一,為惠州機器人行業提供了交流與合作的新平臺。
當天下午,TCL科技大廈三樓的一間會議室里,40多位來自機器人相關產業的企業負責人圍坐一堂,偶爾低聲細語交流看法。站在樓上往西眺望,可以看到約1.5公里以外的TCL液晶產業園。在那里,多個車間的生產線已經或正在緊張地進行自動化升級改造。
近幾年來,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等概念風起云涌,這既是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
作為珠三角制造業的重要城市,惠州市在今年的工作要點中也提出,要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的發展融合,力爭三年完成600億元的工業技改。在機器人研發、生產、應用等環節上,包括三協精密、利元亨、TCL、華陽等惠州企業早已先行一步,在機器人產業鏈上謀篇布局。
當天大會選出了惠州市機器人協會的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會長等人選,并確定了60多名會員。該協會秘書長張信夏介紹,機器人產業已經應用到工業制造業和民用的多個領域,去年中國機器人銷量為5.6萬臺,占全球1/4,預計今年將增長40%。珠三角被認為是今后中國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之一,市場需求呈爆發式增長。而目前,惠州雖然有一些機器人產業的相關企業,但總體而言,惠州在這個領域仍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有必要成立機器人協會,以整合業內資源促進信息和技術交流,推動惠州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此次大會上,惠州三協精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偉當選為協會會長。他舉例介紹,惠州一家企業在進行機器人改造之后,生產線所需要的工人大為減少,而產出的效率提高到原來的3—4倍,效益很可觀。
目前,惠州的智能制造相關企業有100多家,有的比較高端,有的企業雖然小,但是有創意。惠州企業在機器人應用方面也“有高有低”,但很多企業體現出極大的熱情。
王偉認為,惠州部分智能制造技術水平在全國并不低,跟在深圳和東莞之后。它不僅要技術,更需要智慧,專注的是整體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開發某種技術。這樣看來,惠州在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方面具有較明顯的優勢,可以讓技術人員靜下心來搞研究設計。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