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遭遇十面埋伏
近年來,經濟持續減速運行,產能過剩下供需矛盾突出,這是導致鋼價下滑的根本原因,但今年以來,鋼材需求出現明顯下滑,年度鋼材需求降幅超過5%,加重了鋼材價格下行的壓力。
2015年上半年,鋼鐵行業的主營業務虧損加劇,虧損額已達216.8億元。民企和國企因為折舊和三費不同,低成本民營熱軋卷板企業虧損超過200元/噸,高成本國企虧損超過300元/噸~400元/噸,建材企業在不同區域區別較大,虧損從每噸幾十元到兩百元不等。部分鋼廠已經到了邊際虧損,被迫減產的壓力越來越重。
鋼價下跌的因素不止停留在供需層面,還有市場競爭關系、庫存、市場心態、資金、期貨和股市等多重因素,這些作用相互影響,在經濟和產業雙重降溫的背景下,利空交替,構成了鋼價持續下滑的邏輯。但目前,這種邏輯正逐漸由原來的以產能過剩為主轉變為需求拖累價格的成分更重。
由于“金九銀十”黯然褪色,接下來的冬儲也會比較清淡,下游采購無論是節奏上,還是數量上,都在盡量壓縮庫存,提高資源流通效率和資金使用率。最明顯的就是庫存壓力逐漸由下游向上傳導,使得鋼廠庫存增多,增加了鋼廠銷售壓力。從鋼價變動關系來看,由于需求下降速度快于供給,導致節后市場庫存緩慢增加。更為重要的是,經濟減速下房地產和制造業收縮周期遠未結束,從而使鋼材需求由峰值進入回落的趨勢打開,迫于需求回落的壓力,鋼廠必然會在供給上做出調整,如果供需關系繼續失衡,鋼價將面臨繼續下滑的風險。然而,9月全國粗鋼產量6177.17萬噸,日均產量205.91萬噸,環比回升4.71萬噸,回升2.34%。粗鋼產量逆勢增長,不利于市場價格的平穩運行。
目前,越來越多的鋼廠因市場環境而導致經營虧損,但總體上鋼產量下降并不多,這將使企業的資金鏈進入惡性循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國企盤子大、實力強,更有國家和地方政府做后盾;另一方面是大量的銀行貸款使其“停不下來”,只能抱著虧損的包袱繼續生產。但與此同時,入不敷出使得資金鏈越繃越緊,斷裂的風險也在加大。
總之,從目前形勢來看,年底前鋼材市場基本面仍然偏空。盡管宏觀政策正在發力,基建投資逐漸加大,但我國經濟畢竟處于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投資對鋼材需求刺激有限,釋放新需求空間的能力也有限,這就需要鋼鐵行業必須做“減法”謀求發展。
當然,不排除因房地產和工業增加值以及其他一些宏觀數據企穩或好轉帶動鋼價小幅反彈的可能性。例如,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加大力度推進11大類重大工程包、六大領域消費工程、“三大戰略”、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重點項目,特別是促進“十三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盡快開工建設。這對鋼市需求固然是利好。但從大的方向看,鋼市低迷、鋼價下行的大趨勢還未改變,預計年底前鋼價走勢難以出現大的變動。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