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光伏市場迎來發展機遇 中企或可入澳“過冬”
全球光伏生產基地中國,正經歷著從曾經的“如火如荼”到如今的“寒冬之夜”。
在外,光伏企業在傳統的歐美市場遭遇需求萎縮以及“雙反”貿易戰;在內,光伏發電的推廣受到并網難、發電成本高的現實壓力。然而,近年來“爆發式”的發展,中國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突出,如何將過剩產能向新興市場“引流”,引起光伏業界的關注。
分析人士指出,澳大利亞市場擁有先天的資源優勢、良好的政策環境以及領先的研發實力,或成為中國光伏企業海外投資的陣地。
投資環境良好 產業空白為中國企業帶來機遇
澳大利亞是為數不多的光照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每年有大約5800萬皮焦耳的太陽能輻射,相當于整個國家年能源消費量的1萬倍,每平米的太陽輻射率超過80%。
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并踐行其對氣候變化作出的減排行動,澳大利亞政府將其可再生能源目標調整為:至2020年,20%的澳大利亞電力供應需來自可再生能源,同時,2050年之前澳大利亞將在2000年排放水平上減少80%的溫室氣體排放。
然而,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78%的電產能來源于煤炭,15%來源于天然氣,風能和太陽能所占比重只有1%。
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投資專員王恒巖表示,為了擴大太陽能的應用范圍,澳政府在大學校區、工業園區等地方劃分出了太陽能區域,要求區域內用電必須來全部來源于光伏發電。
政府資金支持方面,去年,澳大利亞政府成立了清潔能源金融公司,由政府注資100億澳元,主要投資于清潔能源技術開發。今年,澳政府成立了可再生能源機構,并注資32億澳元作為基金,用于支持清潔能源項目。
雖然澳大利亞政府計劃大力發展光伏產業,給予了包括向光伏研發機構財政補貼等支持政策,但澳光伏產業空白。
“由于澳洲光伏生產企業極少,因此,中國企業不會面臨與澳本土企業的競爭,不會產生類似歐美‘雙反’的貿易摩擦。同時,由于澳大利亞在光伏產業領域具有世界領先的研發技術及機構,中國企業可與其合作研發項目。” 王恒巖表示。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