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裝箱為載體的模塊化數據中心
作為互聯網信息的管道和平臺,數據中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數據中心機房的建設,涉及供電、空調制冷、安全、管理、物理結構及裝修裝飾等多行業、多領域,一種好的數據中心建設模式帶來的價值不言而喻。
而集裝箱通常被用于貨運行業,和IT行業很少有交集,但恰恰這種組合,卻成就了數據中心機房建設模式的天作之合。
集裝箱數據中心應運而生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其中在信息的溝通交流上表現尤為明顯。三十年前,信件還是遠距離交流的主流方式,二十年前,固定電話開始“上山下鄉”,十年前,移動電話在全國范圍內逐漸普及。
到了今天,人們溝通交流的方式愈加多樣,FaceTime、在線游戲、高清視頻,使人類的溝通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觸手可及,體現在信息流量上則是呈幾何級數的增長,建設更多的數據中心勢在必行。
傳統的數據中心機房建設周期通常在兩年以上,遠不能滿足流媒體等數據業務井噴式的發展需求,集裝箱式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應運而生。2006年,SUN推出全球首個集裝箱數據中心Blackbox,隨后HP、IBM、華為也相繼推出了集裝箱數據中心方案。作為一種新型的建設模式,集裝箱式數據中心具備如下特點。
顆粒適中
一個集裝箱數據中心通常可以提供500-1000U的標準19英寸安裝空間。安裝機架式服務器,可以滿足2000人以上企業的信息化需求,如果布放刀片服務器,可以支持的用戶會在4000人以上甚至更多。基于這種顆粒度進行模塊化的擴展,管理成本和建設成本都較為適宜。
簡單快速
集裝箱式數據中心,外殼采用符合業界海運要求的工業集裝箱箱體,集成配電、監控、制冷、機柜、布線、消防、安防等所有基礎設施子系統,經裝飾后可以滿足數據中心的性能及維護需求。內部所有的部件以標準的工廠預安裝完成部署,快速完成生產。客戶僅需提供場地、電力和網絡即能獲得完整的數據中心。
擴容靈活
在園區前期的整體規劃中只需考慮電力的可擴展性,市電輸入的高低壓配電應預留合適的開關。當業務進行擴容,只需要對應成套增加集裝箱箱體,通過預留的開關為其提供電力輸入。每期的擴容,可以按首次部署的安裝調測過程批量復制。
高效節能
集裝箱數據中心內部空間結構緊湊,冷熱氣流隔離,空調近端制冷,在節能上易形成一定的優勢,通過高效水冷方案,可實現10千瓦/Rack以上的高密度部署。
隨需而變
華為充分理解數據中心建設的復雜性,致力于將解決方案產品化,為客戶提供可用性好、交付快、應用靈活、綜合成本低的機房產品。
華為的集裝箱式數據中心產品分為兩大類標準產品:一類稱為“All-in-one式集裝箱”,即一個標準集裝箱內集成所有的基礎設施;另一類稱為“集群式集裝箱”,即由不同的箱體形成制冷、供配電、設備安裝等功能模塊,進行靈活組合應用。
All-in-one:真正實現一體化
All-in-one式集裝箱受空間尺寸限制,容量密度都不會太高,最突出的優勢一是“快”,從生產到安裝調測完成,不超過8周時間;二是“簡單”,運輸、安裝、維護過程簡單可靠。三是高移動性,標準海運集裝箱,適合野外勘探、軍事演習等移動場景。
基于客戶對容量的需求,華為All-in-one集裝箱提供不同規格系列的產品:20英尺All-in-one式集裝箱,內置3-4個機柜,可支持部署約30千瓦的IT負載;適用于快速部署的小型數據中心,以及野外開采、軍事演習、影視拍攝等移動性場景數據中心。40英尺All-in-one式集裝箱,內置8-10個機柜,可支持部署約80千瓦的IT負載,并且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制T3工況的解決方案;適用于大學、研究所、醫院、交通、石油礦山企業等中小型數據中心、運營商異地容災備份中心等。
華為的All-in-one集裝箱基于“去工程化”的理念,將所有硬件設施的安裝連接全部在工廠完成,6周內即可全球發貨,箱體結構符合船級社認證海運要求。到客戶現場后無需外掛功能部件,無需專業施工,接好輸入電源線纜即可開始部署業務;而在需要搬遷時,可以將集裝箱連同設備一起整體搬遷運輸。
麥肯錫大學是巴西最大的私立大學,隨著近年網絡教育、網絡實驗室的規模擴張,現有數據中心已不能滿足需求。華為為其推薦了All-in-one集裝箱方案,利用2個半月時間,快速低成本地完成了其教育互動平臺的建設。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其穩定可靠的優異表現獲得校方高度認可。
集群式集裝箱:將模塊化設計理念展示到極致
華為的集群式集裝箱按功能模塊化設計了三款不同的標準箱體:供電箱、制冷箱和業務箱。三種箱體在功能上既相互解耦,又能快速靈活地組合應用,進而形成完整的機房系統。一套標準集群式集裝箱數據中心,支持部署400千瓦的IT負載,組合方式可以是一個供電箱+一個制冷箱+一個高密的業務箱,也可以是一個供電箱+一個制冷箱+多個中低密度的業務箱。根據建設規模,支持并箱、堆疊的部署方式,適用于中大型企業、IDC、交易中心等大型數據中心大規模部署。
并且,集群式集裝箱通過雙套20英尺供電箱和雙套制冷箱部署,實現整體2N系統的解決方案,適合金融等高可靠性需求的應用場景。另外,三種箱體還可獨立應用,每個箱體支持按實際需求選配不同數量的核心功能部件。這是解決方案層面的模塊化設計。
供電箱核心部件為雙總線供配電系統,UPS最大輸出功率為480kVA,根據實際業務容量還可選200kVA/300kVA輸出。蓄電池支持15分鐘備電,同樣可選不同的AH數適配。制冷箱可輸出最大440千瓦的制冷量,其核心部件為4臺模塊化的冷水機組,實際應用可選配其中的1-4臺,支持斷電后15分鐘連續制冷,其數量也可以根據業務容量調整。業務箱提供18個45U標準19英寸安裝服務器機柜,分為3個艙,形成獨立的冷熱通道。每個艙從集裝箱兩側開門,可形成一個獨立的模塊,部署不同的業務。另外,運營商在出租業務上,可對門禁設置獨立權限,提供給不同的客戶使用。
除了上述三種箱體外,華為還提供標準的模塊化附件,如:箱體間連接的管路、線架、并箱密封連接件、堆疊時的維護旋梯平臺等,現場用簡單工具即可完成安裝。這是箱體配置層面的模塊化設計。
華為集裝箱內選用的關鍵部件,從軟件和硬件上也均采用了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制冷機組內含兩個壓縮機可獨立控制;空調的風機、多組風機支持熱插拔、分區調速;模塊化UPS支持按最小顆粒度20千瓦進行擴容。這是部件規格層面的模塊化設計。
通過這三層的模塊化設計,不僅數據中心建設成本大幅降低,客戶業務實現按需部署,避免初期過度投資,而且提高了設備的負載率,實現最佳的運行效率。
全球首個TierIV等級的集裝箱數據中心于2012年8月在華為基地K3園區落成。由于華為原有的數據中心已不能支撐公司業務發展,公司急需建設一個可以支撐2萬人桌面云的數據中心。面對快速投產、空間有限、高密部署、靈活擴容、智能管理等挑戰,華為IT部門創新地使用了IDS1000集群式集裝箱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在短短3個月時間內,便建成了可提供總數36機柜、1620U安裝空間、7千瓦/Rack,PUE1.4的高效綠色數據中心。
系列規格應對差異化需求
華為的集裝箱產品,在設計和規劃上充分考慮了客戶的各種差異化需求。針對全球不同電源制式及環境溫度,華為均可提供系列化的集裝箱與之對應;在配置上可從單柜密度3千瓦-22千瓦的平滑擴展,兼容IT和CT的主流設備安裝,在低溫地區,還可提供節能系統,使最優PUE達到1.25。
目前,華為的集裝箱產品已在中國、拉美、中東多個地區成功應用,涵蓋電信、教育、石油、電力等多個行業,滿足客戶在運營業務增長、校園信息化、辦公自動化及臨建指揮中心等多種需求場景。
對比傳統樓宇式建設模式,集裝箱數據中心不僅在快速建設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而且按需擴容更方便靈活,在綜合成本上也有較大的優勢。隨著對數據中心建設的理解和體會的不斷加深,華為也開始致力于協助CCSA(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等組織推動相關標準規范的制訂和優化,希望促進其在應用上的標準化和成熟化。我們相信,集裝箱式的數據中心建設模式,在全球的信息化進程中,必將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