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集團:三峽電站實現重大裝備國產化
在京舉行的三峽工程電站重大裝備國產化研討會上,長江三峽集團相關負責人對外透露:依托三峽工程,我國水電裝備企業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自主創新,跨越了與國外先進企業數十年的差距,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三峽工程電站重大裝備國產化目標全面實現。
截至目前,三峽電站32臺70萬千瓦機組已于日前全部投產發電。
中國三峽集團董事長曹廣晶說,三峽左岸國內分包制造達50%,三峽右岸國內合同額占2/3,實際制造份額超過70%。國內企業已自主研制出目前世界單機容量最大、采用全空冷技術的840MVA水輪發電機組;攻克了巨型機組電磁振動技術難題,并擁有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早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隨著長江2號洪峰過境,三峽電站32臺70萬千瓦巨型機組就已經開始全部投入運行,首次實現滿負荷發電。全場機組日均發電量5.4億千瓦時。
當時,長江2號洪峰于12日晚抵達三峽,三峽入庫流量隨之增至每秒5.6萬立方米,大壩上下游水位落差增至85米左右,具備了32臺機組全部滿負荷發電條件。按照每度電0.25元的上網價格,三峽電站滿發一天,可將洪水資源轉化成1.35億元的電能。這對緩解我國夏季用電緊張,調節電網用電高峰起到積極作用。
三峽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和清潔能源基地。歷時十多年安裝和調試,電站于今年7月4日完成建設。包括左岸和右岸電站26臺機組、地下電站6臺機組在內的32臺70萬千瓦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加上電源電站,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2250萬千瓦。
三峽電站迄今發電量已超過5600億千瓦時,以清潔能源“點亮”了半個中國。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