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數據線 無線充電市場嶄露頭角
一團糾纏不清的線,這就是除空氣污染和交通堵塞外,我們需要忍受的另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香港出差回來后,我在客廳絆了一跤,各種電源和數據線讓我像個傻子一樣摔倒在地。
不過,這次我在香港舉行的環球資源2013年秋季電子系列展上似乎看到了些許曙光。此次環球資源展共有4100個展位,無線充電相關廠商在20家左右,規模不大。不過,專做移動電源和無線充電的赤道星(EQSPARK)國際銷售經理任燕告訴我說:“取決于硬件廠商支持和成本方面的變量,手機無線充電市場這兩年可能很快會起來。”
“無線充電”實際上不是一個新概念,相關產品最早在2009年美國CES上就已經有出現,但始終沒有量產規模化,障礙主要在幾點:一是沒有硬件廠商支持;二是成本太高導致價格不足以走入尋常百姓家。此外還涉及到實用性方面的問題,如充電距離受限、轉換效率不高等。
比如,我這次在赤道星展位上看到的無線充電產品,手機目前還必須放在無線充電硬件的發射板上,點對點充電,而不能離開太遠,這對用戶來說仍然不夠方便;另外轉換效率方面,由于無線充電技術設備本身實現的是二次能源轉換,據赤道星銷售經理葉軍估計:目前無線充電的轉換效率在70%左右。
赤道星于今年開始做無線充電,在4月的環球資源展已經獲得海外訂單,但他們對10月展出的產品進行了部分變更和進化,將薄而扁平的無線充電和移動電源組合在一起,以解決上述實用性問題。
葉軍告訴我說,這種組合帶來的實用性也包括脫離像辦公室這樣的固定場所使用無線充電,讓用戶可以將這種體驗帶入疲于奔波的商務出差或度假中。赤道星目前的無線充電產品價格售價在200元人民幣左右。
另外一方面在構成無線充電市場規模化的另一重要指標“硬件廠商支持”領域,值得注意的是:繼2010年底首個Qi標準即Qi1.0無線充電標準應運而生后,今年6月該標準停止,轉而開始推行Qi1.1無線充電標準,這是對Qi1.0無線充電標準的一次“升級”。
而包括高通在內的手機芯片廠商也已經加入無線充電聯盟。此前Qi1.0無線充電標準推行后,該聯盟最初的50家廠商名單已經包括有諾基亞、三星、松下、索尼、飛利浦、Energizer、LG、HTC、奧林巴斯、Verizon、SANYO等。
“iPhone現在還沒有,但其本身官方已經發布了一些在申請無線充電專利的信息,所以蘋果很可能會做自己的無線充電標準來控制‘周邊’。”葉軍告訴我說。赤道星目前主要用再外搭一個具有無線充電功能的蘋果手機保護殼來解決蘋果手機無線充電問題,這一保護殼售價已包含在200元人民幣無線充電產品的總售價中。
另外Android陣營方面,三星包括GALAX系列在內的高端手機都已在硬件留出無線充電接點,用戶只要將無線充電廠商交予的相關芯片植入該連接點,即可使用無線充電功能。
而快臨產的谷歌Nexus5手機也已自帶無線充電接收功能。諾基亞820還必須使用換殼支持無線充電,但諾基亞920已經在手機中自帶這一功能。此外與HTC8S仍需通過換殼實現無線充電不同,HTC8X也已經在手機中自帶這一功能。
另外剛剛披露的消息,為解決實用性問題,三星正在研發一種全新的無線充電技術,該技術類似磁共振原理,可以使手機與充電底座分開一定距離并保持充電。目前三星正在緊張研發中,預計將在2014下半年與市場見面。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