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50余座煤礦示范性應用光纖傳感器
近日,從山東省煤礦安全光纖傳感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會議上獲悉,由山東省煤礦安全光纖傳感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所長劉統玉領軍研發的光纖傳感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研發成果目前已在兗礦、淄礦、臨礦、新礦等50余座煤礦成功地進行了示范性應用。
自聯盟成立以來,根據山東省煤炭行業安全生產的共性難題和迫切需求,大家圍繞智慧礦山建設的關鍵支撐技術,密切合作、聯合攻關,共同承擔和完成了多項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在關鍵技術研究方面獲得重大突破,在煤礦安全光纖傳感器產品研發、災害監測智能系統應用示范,智慧礦山標準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國內外領先的首創成果。
比如,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研制了低功耗光纖甲烷傳感器、CO、CO2、C2H4、C2H2、和O2等多氣體傳感器,解決了束管氣體維護工作量大、測量滯后的難題,目前正在澳大利亞礦山聯合會示范應用;還首創了光纖微震傳感器和無源礦壓、沖擊地壓監測系統,與山東藍光軟件一起在兗礦集團興隆莊煤礦建成了“煤礦安全光纖傳感綜合監測預警系統”,實現了煤礦安全光纖傳感器對煤礦瓦斯、采空區發火、圍巖應力、微震、機電設備狀態、風水管路、水文、應急等綜合監測預警;并建成了國內外首個最大的“煤礦安全光纖傳感綜合監測預警系統”,實現了光纖傳感器對煤礦瓦斯、采空區發火、圍巖應力、微震、機電設備狀態、風水管路、水文、應急等綜合監測預警,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實際應用證明,以上研究具有很強的技術優勢,將是煤礦安全的一次革命。因此,光纖傳感器在煤礦行業的應用,不但會產生重大經濟效益,而且會大大提高我國煤礦安全生產水平,減少重大惡性事故的發生和由此造成的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具有重大社會意義。推廣應用后可為我國的煤礦安全生產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據劉統玉介紹,聯盟于2010年由我所自發組建,聯合山東藍光軟件、兗礦集團、勝利集團、新汶礦業集團、臨沂礦業集團、濟能發集團、山東大學信息學院、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省計算中心、山東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34家與煤礦安全和傳感器行業相關的高校、科研院所、骨干煤炭企業、科技金融、礦用智能裝備和系統研發、生產服務企業共同發起。
利用國家投入和社會資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采取產學研相結合、自主研發與國外引進相結合的發展戰略,建立先進有效的運行機制,集研究、開發、生產和服務于一體,發揮各自的技術特長,優勢互補,研發一批煤礦安全裝備產品,形成一批技術標準,培養一批高水平的研發人才,實現知識產權共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促進煤礦安全產業的技術進步,從而滿足國家煤礦行業安全生產和資源開發的需要。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