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業的糾結抉擇:賺錢的地面電站 還是不賺錢的分布式
近日,為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規范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此政策成為分布式光伏發電最新利好政策,涉及總則、規模管理、項目備案、建設條件、電網接入和運行、計量與結算、產業信息監測及違規責任等細則。
緊接著,11月24日,國家能源局在無錫市召開了“服務光伏發電企業座談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會上指出,要通過市場引導,政企合力,加快探索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模式和商業模式。同時,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光伏發電配額顯示,2014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共計約11.8GW,其中分布式光伏項目約為7.6GW,而地面電站則僅為4.2GW。
賺錢的地面電站 還是不賺錢的分布式
而與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相對的卻是今年以來許多光伏巨頭的業績回暖依靠的幾乎都是地面電站帶來的利潤。選擇賺錢的地面電站,還是不賺錢的分布式,是光伏企業不得不面臨的抉擇。
國內光伏企業巨頭之一晶科能源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地面電站已經成為許多光伏企業近期業績回暖的主要支柱。晶科第三季度來自太陽能電站項目的收入約為3990萬元人民幣(650萬美元),相比2013年第二季度環比增長717.8%,使公司的毛利率提高至22.3%。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朱俊生表示,企業樂于選擇地面電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面電站大部分位于西部,只要解決了用地問題,建設成本并不大,投資相對較容易收回。而發展分布式目前在我國還面臨著很多問題,比如融資、并網、成本高、投資回報期長,等等。
即便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分布式商業模式——開發商租用工業廠房屋頂,建成分布式光伏電站之后,以低于電網銷售電價的價格將所發電量賣給屋頂所有者,同時也能獲得政府額外補貼的“自發自用”模式,也面臨著業主“每年只省幾十萬元的電費,卻要承擔廠房損壞風險”的擔心和開發商“25年這么長的運營時間,業主萬一破產或者搬遷”的苦惱?!斑@些問題都得靠政策進一步落實解決,否則分布式很難大范圍地發展?!敝炜∩f。
既需要“中央空調” 也需要“單體空調”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表示,分布式是未來趨勢,也是最符合太陽能高效利用的模式,所以任何國家都會從地面電站切入,再轉向地面和分布式并存。兩種模式各有優勢,這就好比大樓里需要中央空調,也需要單體空調。
近日,為了讓分布式在電價方面的優惠更具吸引力,財政部發布《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問題的通知》,自11月19日起對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電量免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農網還貸資金等4項針對電量征收的政府性基金。業內認為這表現出國家對分布式光伏持更加鼓勵的態度。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