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整合加速 巨頭聯手爭做LED照明市場“弄潮兒”
近年來,在日趨嚴重的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下,LED節能環保的概念得到了多國政府的支持和多方的關注,LED產業也因此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然而,在市場繁榮的背后,國際巨頭紛紛發力LED照明市場,國內市場低價搶市、無序競爭現象此起彼伏,LED企業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產業格局,而整合也就成為了企業應對競爭的必然選擇。
整合既表現為產業鏈上的整合,也表現為企業間的并購。其間既有強強聯合、資源共享,也有兼并收購、弱肉強食。在行業的激烈競爭中,通過兼并收購迅速壯大,已經成為企業抵御風險、提升競爭力的制勝法寶。特別是在當前我國LED產業仍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先入者具有很強的先發優勢。適時進行行業整合既是搶占市場先機的有效捷徑,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
產業整合風云再起,率先布局以待爆發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積極扶持下,我國LED市場迎來了高速的發展時代。面對即將井噴的LED照明市場,通過并購重組、資源整合、強強聯手、優勢互補等方式來增強整體實力、占據競爭優勢已經成為當前許多LED企業的共識。
進入2013年以來,LED照明企業在上中下游階段垂直整合、各種資源相互整合趨勢越發凸顯。隨著照明市場的發展和成熟,為了快速搶占市場,各大企業紛紛尋找合適資源通過不同途徑來實現垂直整合,完成從外延、芯片到封裝和應用的產業鏈布局。
既2012年德豪潤達與雷士照明實現強強聯合之后,近期,這兩大照明巨頭又傳出新的整合動作。德豪潤達8月29日晚間公告稱,將與關聯方雷士照明共同出資8000萬元在廣東省惠州市設立一家公司,從事LED封裝業務,借此完成全產業鏈的完整布局。
在產業鏈上下游持續深耕的還有國星光電,近期,公司稱將擬募集不超過6.3億元資金投入國星半導體外延芯片項目(二期)及補充流動資金,再次向上游芯片領域發力。國星光電表示,此次非公開發行,將進一步夯實公司在LED行業“垂直一體化”的業務架構,提高公司封裝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隨著LED產業的飛速發展,LED照明與其他領域的關聯性和協同效應不斷增強,LED領域加速整合的步伐也從普通照明開始轉向其他特殊照明領域。例如在LED汽車照明領域,同樣不乏覬覦者。廣州鴻利光電收購佛達信號、得潤電子收購天津飛樂汽車照明等案例開始大批涌現,企業開始搶先布局LED差異化照明市場。
此外,在臺灣和大陸兩岸之間的兼并整合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據三安光電公告表示,截至8月29日,公司認購臺灣璨圓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事宜的政府部門行政審批手續全部完成。交易完成后,三安光電將持有璨圓光電約19.9%的股份,成為璨圓光電第一大股東。
據分析,當前LED產業整合現狀呈現出以下幾大特點:一是產業鏈垂直整合趨勢增強,通過縱向一體化的整合并購,企業可實現產業整體化布局,在成本和市場競爭中享有整體的優勢;另一方面,LED產業向其其他領域開始延伸,通過與汽車照明、農業照明、漁業照明等領域的企業整合,達到企業在細分市場和差異化競爭市場的搶先布局的目的;此外,近期LED行業內跨國并購明顯增多。企業進行跨國并購重要驅動因素是專利和國際市場,LED的專利長期掌握在幾大國際巨頭手中,特別是芯片環節,通過收購國外企業可以繞開專利壁壘,獲得國際廠商專利支持,參與國際技術專利體系,獲得更大話語權。
“馬太效應”初顯,LED產業跨入“大時代”
隨著LED產業的持續發展,行業競爭也隨之加劇,業內整合持續深化。種種整合現象的背后則是行業資源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因此也導致一批資金實力不強而又缺乏技術等獨特優勢的企業在競爭中倒下。自2013年以來,業內已經發生多起大型倒閉事件,涉及兩岸三地,多為資金斷裂、過度使用財務杠桿。也有多起整合并購案,強強聯手,優勢資源向行業巨頭集中速度加快,競爭格局向強者恒強、大者恒大的局面發展,“馬太效應”在LED行業中顯露無疑。
雖然今年LED產業需求持續成長,但LED行業仍然遭遇了“冰火兩重天”的尷尬境地,一方面,兩岸LED小廠紛紛掀起倒閉浪潮,如臺灣地區的奇力光電、晶發光電等,而中國大陸則有雄記照明、深圳億光、雷星光電等;另一方面,LED大廠則動作頻頻,趁此機會展開整合兼并動作,其中,臺灣的晶電、隆達、億光等廠皆有并購動作,中國大陸三安光電、德豪潤達也率先布局,搶占整合先機,LED產業儼然已經跨入“大時代”。
近期,照明行業巨頭陽光照明發布公告稱,擬與上游芯片廠家三安光電合資設立福建陽光三安照明技術有限公司。利用雙方的技術和市場優勢,開發市場渠道,聯合開發LED新能源、新型照明產品。另外,未來在合資公司市場化運作過程中,在同等性價比條件下,優先使用或購買雙方的產品。三安光電和陽光照明分別是大陸LED上游芯片和下游應用最大的廠商之一。此次戰略合作,將有助于雙方實現產業鏈互補,行業巨頭聯盟趨勢愈發明顯。
此外,LED整合兼并動作已經開始初見成效。在臺灣地區,晶電與隆達分別于去年底及今年初完成并購廣鎵及威力盟,兩大并購效益已經于財報上開始顯現,晶電第2季業務已由虧轉盈,隆達在上半年也獲利居于LED業界榜眼,僅次于雷笛克。此外,億光則通過收購德國燈具廠WOFILeuchtenGmbH來達到擴大照明通路布局,為占領龐大的海外市場奠定基礎。
近年來由于大量資金的涌入,LED實際上已經進入白熱化的競爭階段,產能的供過于求已經開始導致多數不具競爭力的LED小企業開始逐步退出市場,因此,擁有成本競爭力的LED產業鏈龍頭企業將因此而具有更大的優勢。相關業內人士認為,隨著LED產業發展的逐漸深化,質量、成本、品牌、規模已經成為了LED行業競爭的關鍵。在LED行業洗牌的浪潮中,中國LED行業將逐漸走向強者恒強的市場格局,而實力較弱的企業將很難在市場上分得到一杯羹。
群雄并起,共逐LED照明市場
兼并與整合使得行業內出現大者愈大,強者恒強的局面,但同時也從側面反映當前LED市場的火熱現狀,其市場容量,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效應明顯,吸引了各路“英雄”共同“逐鹿”,不難預料,未來LED的競爭將繼續上演“春秋戰國”之勢。
在“風起云涌”的LED市場中,一部分希望做大做強的企業開始尋找合適的企業或資源,通過快速整合來提升產能、品質以及成本管控能力,以期突圍傳統競爭,打造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超過1.5萬家照明企業將因為產能過剩、拿不到更多的訂單而被迫走上被兼并整合的道路。”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事實上,產業鏈整合早已暗潮涌動。早在今年6月份的LED產業高峰論壇上,德豪潤達董事長王冬雷就表示,LED在未來必定逃脫不了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規律,行業整合已經是必然趨勢,意識領先的企業將會比最后被動整合的企業贏得更多市場機會。
“照明渠道的游戲已經結束。”在德豪潤達董事長王冬雷看來,LED照明行業整合關鍵是要擁有終端市場,只有通過渠道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才能保證企業,尤其是上游芯片和封裝企業在殘酷的市場中生存。因此,通過并購或合并,相比新設渠道,更容易占領市場。
LED芯片廠家璨圓光電董事長簡奉任也預言,接下來還會有更多LED廠商展開整合兼并的步伐,“但這對產業來說是健康的。”簡奉任表示。
在產業格局快速變化的今天,全產業鏈整合的優勢,大聯盟戰略的優勢一定會越發明顯。為了搭建大陸、臺、港三地LED產業技術交流與創新合作的平臺,探索兩岸三地LED產業合作創新模式,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GSC)在廣東首開“兩岸三地”的LED創新交流之門,籌建“粵港臺LED產業協同創新聯盟”,依托廣東省科技廳以及GSC協同創新平臺,整合廣東、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兩岸三地LED產業協同平臺資源,勢必將全面推動兩岸三地LED產業的創新發展,提升兩岸三地LED產業整體技術創新水平。
畢竟面對當前激烈的競爭,強強聯合,提供給市場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才能提高消費者的接受度,推動產業快速發展。業內人士表示,在上中游產能過剩的狀況沒有改善之前,兼具中上游優勢,同時又具有下游渠道整合能力的企業才有可能在未來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生存。未來的市場競爭會集中在LED終端照明應用領域,但更重要的是形成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呼應、配合,將上中游的高性價比產品快速推向LED照明企業,并被終端市場消費者所接受。
縱觀整個LED產業發展的歷史長河,現在正處于LED照明市場井噴的前期,LED綠色照明將“一觸即發”。但成本的考驗、規模的考驗、品牌的考驗、實力的考驗仍然始終貫穿整個產業發展歷程,在機遇面前,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生存法則,LED企業唯有聚集多方資源,打造自身獨特的優勢,才能引領行業發展,成為行業的“弄潮兒”。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