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復蘇應關注的變數:面臨著空前的融資難
中國光伏業度過困局迎接復蘇的勢頭已經來了。但從產業內部透露出的信息分析,光伏產業要實現快速復蘇,除企業苦練內功、開辟新模式尋求新增長點外,還應關注復蘇路徑中的變數。
變數一是復蘇帶來的過剩產能釋放可能又會帶來無序競爭。有企業界人士表示,隨著國內光伏市場啟動,市場回暖,也帶來之前被關停企業的死灰復燃。加之有關國家產業標準執行不到位,原本應該在此次光伏寒冬中被淘汰的企業也借機起死回生。基于市場化的淘汰重組一旦受阻,受傷的將是整個光伏產業。
變數二是光伏業在設備更新期卻面臨著空前的融資難。在光伏熱潮涌動的2010年左右催生的大批生產線,在3至5年后已經到了更新期,盡管就設備商而言這是個巨大的商機,但是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卻是新的資金壓力。
變數三是人力成本上升對企業利潤的剝蝕。跟其他的制造業一樣,在產業困局尚未擺脫的情勢下,光伏業也面臨著招工難、工人流動性大的難題,而市場回暖的跡象使得企業不敢壓減工人,可謂進退維谷。
變數四是支持政策細化到位還需時間。去年以來國家出臺的十多項光伏產業支持政策,大力推動光伏電站和分布式電站建設。但許多政策還缺乏操作性細則,基層落實難。同時,建地面光伏電站或分布式發電,不能直接為地方帶來稅收和政績,而且還需要地方政府協調電力、土地等各環節層級,短期看可謂只出力而無收益。政策細化的時間是企業必須面臨的等待。
以上只是基于國內市場的一些因素分析,如果再加上匯率波動,海外市場“雙反”等貿易保護因素,中國光伏產業所面臨的挑戰,需要跨越的關口,或許更多,需要政府、企業、金融和公眾的共同努力。
未雨綢繆,盡管從大勢上看,光伏市場的國內需求開啟為產業復蘇提供了一大保障,但要實現光伏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除了促使企業加快從創新環節積極進取外,還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產業發展政策和保障機制,讓符合產業規范的優勢企業通過市場力量去理清產業格局。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